小编按:小编享受湛庐图书公司内部的员工福利,免费上公司"庐客汇"每周日晚上的在线直播阅读晚课,是公司邀请各个行业的业内高端专家引领大家读书的活动。上周日2月24号晚上是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副教授迟毓凯老师给大家讲课,主题是"如何学习心理学",小编听了觉得老师讲的很不错,于是把课堂资料整理了下,分享给大家。迟老师的"课"会帮助大家建立对心理学的正确认识,另外课堂内容也包含自学心理学的学习建议和思路,有很多靠谱书目推荐,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VS:如果有童鞋看了迟老师的"课"觉得老师讲的真好,觉得我也想上这个晚课,小编会在本贴的最后给大家庐客汇的二维码,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哦~) 讲课老师简介:迟毓凯,1973年出生于辽宁阜新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后。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主任。建有公益网站世纪心理沙龙网http://www.xlxcn.net 一、为何学不好心理学 讲座的开头,老师给大家抛出一句话:"学习心理学正当季!"理由呢?!如下: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物质生活满足之后,精神生活的需要自然会提到议事日程,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需要会日益迫切。而心理学这门学科,所关注的正是人类自身的心灵现象及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步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自然会从这一学科的学习和思考中受益良多。所以这是一个学习心理学的季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似乎不用多言,众多关注心灵的现代人也试图去通过学习心理学来了解自我、认知他人、提升生活质量,然而,许多人的问题是:不是不想学,不是不去学,而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不知道如何去学心理学。 当前心理学的学习热潮中,常常存在如下误区: 1.不了解学科特点奢望,所托非人⼈ 每一个以心理学为专业的人,在和陌生人的首次交流中,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嗨,你是学心理学的,你能猜出我在想什么吗?"每到此时,一些狡猾的专业人士会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而对于一些比较老实的专业人士,他们往往会略带惭愧地解释说:"心理学不是算命,我们不以研究别人想什么为研究对象的。"当然,也有腹黑的心理学人这样回答: "你是学心理的?" "嗯" "我挺好奇的,想问问…" "首先,我并不知道也不感兴趣你在想什么,我和我的同学都心理正常,心理学是理科光背背书是不行的,你心理是否正常请到高校或医院的专业咨询中心诊断,毕业了不是都做心理咨询师,能否找到男女朋友跟学什么没关系,关键是脸…你还想问什么?" "没了。"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了,但同时也表明许多人对心理学的失望来源于对学习结果的不切实际,以为通过学习心理学就可以看透人心、直指人性了,能达到《沉默羔羊》、至少也是《Lietome》的水准了,其实那只是某些影视中的心理学人,只是学科局部神话的片段,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学了心理学也达不到那个水平。 那么,心理学这门学科究竟研究什么呢?按标准的说法,它以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换句话说,相对于心理内容,心理学更以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为己任。例如,心理学专业者可能不以你此时此刻想什么为研究内容,他们对你在什么情境和条件下会想这些内容更感兴趣。大体上,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情意过程、个性特征,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灵互动的规律等内容。所以,那种以为学习了心理学就会猜到别人想什么,可能要失望了。虽然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但心理学绝对不是万能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心理学不能等于心理咨询,虽然大众对此可能更感兴趣。不错,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心理学绝不仅仅研究这些内容。比如,迟老师本人就对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层面的心理内容感兴趣,这部分,并不涉及心理是否异常的问题,考虑的更多的是心态正常的人们之间彼此如何互相影响的问题。 2.以自疗为目的来自学,误入歧途 就学科特性来说,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汇的学科,自身包含内容比较多,既有非常理科的统计实验、生理脑科学之类,又有人文色彩很浓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之类,既有冯特的科学传统,又有弗洛伊德的临床传统,就一个人而言,对于心理学的自然爱好,很难包含这些方方面面,自学阅读的话,很容易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难免偏颇,偏听偏信某一领域的心理知识。 然而,如果你学心理学只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自我治疗,问题不大还好,就像感冒随便看点医术也无所谓;但如果你自己的问题比较严重,到了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状态,在自学中,如果恰好觉得某一理论可以解释你的问题,这种"觉得"其实也往往是一种对号入座,你会觉得说的真好啊,心理学真神啊,心理学大师真牛啊,搞不好,由了解变成了相信、由相信变成了膜拜,心理学的某种理论,成了你的宗教信仰,这就危险了。 这就好比你现在不是感冒,而是得了肺炎,你看到的理论却是锻炼身体有益身体健康抗百病,然后不去吃药去跑步,结果只能是延误治疗时机。联系自身学习心理学一定要注意:心理学派别林立,某种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性的某些方面,往往带有深刻而又片面的特点;而正是许多弗洛伊德一样的,持有片面而又深刻的观念的心理学家组成了心理学的整体。你如果心理学各方面的知识理论都能掌握一些还好,知道弗洛伊德的观点只是众多观念的一种,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不会偏听偏信,但是,心理学你如果只看了弗洛伊德,用弗洛伊德去解释一切,当成宗教信仰,就容易走火入魔了。 另外,现在市场上心理学比较火,其实不是心理学科学多火,而是心理学这个概念很火, 许多人借心理学之名,行谋财获利之实。许多并不科学的理论,也包装成心理科学的内容,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如果你没有对心理学科基本的了解,贸然进入这一学科,又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病急乱投医,那么走上邪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说,对于那些为自身心灵问题寻找出路的人而言,心理学可能并不适合自学。 3.按心理学发现去⽣生活,东施效颦 心理学有许多精彩的发现,利用之会不会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是有条件的。曾有的年轻人学习了行为主义的强化学说,觉得很好,便利用来谈恋爱,追女朋友,结果怎么样呢?想想大家也知道了。那么,如何看待心理学那些发现和理论,才能不至于误用害人害己呢? 相对于一些社会科学,心理学对于方法的强调会更为严格一些,相对于理论,它更强调实验,注重用数据来说话。举例说明:现象学的研究更注重个体的体验和经历,但科学的心理学认为例子是一个弱的证据,并不能说明你所支持的理念正确。比如,当人们问一个老寿星为什么长寿时,有的人回答是"抽烟喝酒不运动",那么心理学不会立即得出"抽烟喝酒不运动"是长寿的原因,而是通过调查,如果达到显著多数的寿星都是这种观点,我们才会得出支持这一假设的结论。因此,如果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是指通过调查或者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通过个案分析得到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心理学的研究可信度还是蛮高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心理学的发现既然有实验数据的支持,而实验则都是有条件的,进言之,心理学规则的应用也必然有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某些规律,只是在某某条件之下才适用,只有在某某的情境之下,才有某某规律的存在。所以,如果偏离了适用条件而谈心理学规律,不计生活的现实背景而滥用心理学,就是耍流氓。 当前的一些流行心理学读物中,为了故作惊人之语,往往奢谈心理学发现,而有意无意忽略规律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样,一些不明真相的阅读者就会上当,从而误用心理学。不是心理学无用,济世良医也要对症下药。 4.从普心开始亦步亦趋,半途而废 很多学院派的人在建议别人学习心理学时,往往依据学科结构,按照自己当年专业的学习顺序而开列出一系列书单,供人参考。比如,推荐下面的书单: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 确实,这些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想搞点心理学研究也必须要学好这些内容。然而,这些书对于一个自学心理学的人是否必须呢? 我们以心理学学生中广受追捧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教材为例。作为一名专业学生,遇到这样的教材真是一件幸事,知识结构全面完整、文笔通俗易懂。然而,个人认为,从其他角度说,看这样大部头的著述对生活帮助有限,如果一个人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读这本书,大多会失望。注意,《心理学与生活》是本教材,对学习考试的作用最大,应用的意义则不大。这就好比看一本经济学教材对理财有帮助吗?看一本化学教材对做菜有帮助吗?……哦,后者好像有点帮助。 另外,心理学本身是一个舶来品,这是一门在西方个体主义社会中诞生成长的学科。传统的心理学入门课程,是以一个正常成年人的感知、记忆、理解为重点,多为基础性的内容,离咱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关注人际互动的心理学比较远。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许多人为了获得更好的人际互动来学心理学,但学的却是心理学中最基础的脑机能、记忆的特点之类,因此许多人读了几本心理学书发出感慨,"我现在学的心理学,也不是我想要的心理学啊!" 赞美《心理学与生活》的,无非几类人: ①被其他更枯燥的教材狂虐过,然后突然看到一本不用死记硬背还能有印象的书。 ②自己写教材讲课的人,原来心理学还可以这样讲,还可以举这样的例子。 ③指定教材不得不看,斯德哥尔摩了。 ④老师说好我也说好。 ⑤自己的专业比心理学枯燥得多。 ⑥个性真的很特别。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没有没用的知识和书籍,书有用无用全凭读者的目的与情境。我们荐书之时往往容易自以为是,以"为你好"为目的推荐看似高大上实质坑死人的书籍,类似对一位不会做饭的主妇不推荐家常菜谱而是国宴清单。在一些业内人士影响下,许多非专业心理学爱好者从《普通心理学》苦苦读起,然而用不了几章,他们就将这些教材束之高阁了。他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此珍惜生命、远离心理学。 二如何学好心理学 讲到这里,似乎心理学学习太难了,是不是要我们知难而退啊?当然不。诚然,在心理学学习的热潮中由于学科特点,存在误读乱用的可能性,但是,心理学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绝代佳人,如果了解她的背景和一些脾气,还是可以俘获心理学的芳心的。不是心理学不好,不是心理学没用,而是没有用合适的方法,学到有针对性的心理学知识。 1.做好思想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学习心理学,尤其是自学心理学,必须采用适合的策略和又针对性的方法。不同人学习心理学会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应有所差异。考试的学生,依据教材亦步亦趋深入是正道;心理疾病的患者,去寻找靠谱的医院医生是坦途。在这里,我们所针对的,是一些身心正常的普通人,对心理学感兴趣,不以考试自疗为目的,仅仅想了解自我、认知他人,提升生活质量,这些人,如何来学点心理学?我们要认清一些现实: 首先,在当前的心理学图书市场中,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却又良莠不齐。人们常说,"有 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学涉及的内容可谓方方面面,图书市场上以心理学为名的书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些图书中,既有严谨的科学研究著述,也有很多以"心理学"为名的心灵鸡汤类不靠谱出版物。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去自助阅读这些所谓的"心理学图书",自然对工作生活益处不大,不仅不能提升个体的幸福感,说不定还"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其次,即使在正规、科学的心理学出版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补救性的心理知识,即关注的是如何去治疗心理疾病,恢复心理健康。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或者是心存困扰的人群,阅读一下或许不无裨益,但是,一般人阅读此类图书好处有限,你身边的正常人比有病的人多多了(当然,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都有病,那求医的就应该是你),他们也不需要你的解救;而且,看此类心理疾病的书多了,还容易因为"自我证实倾向"的存在,把自己和身边的人普通问题归结为心理障碍。因此迟老师认为,在心理学学习这方面,还真称不上开卷有益。学习的话,必须把有限的生命运用到最具性价比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才能有所收获。 2.选择合适内容 对于大多人而言,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主要不是进行心理学研究,而是让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学习心理学,提高生活工作品质。基于此,面对众多的心理学知识,有些内容就可以暂时不学或不重点学了。比如,在心理学入门的课程中,基本都有研究方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有些艰深晦涩,对搞研究很重要,然而跟真正的生活关系不大,就可以舍弃不看。再如,心理的生理基础,关于脑科学的探讨也是当前心理学的热点,但和现实离得比较远,亦可以暂时忽略这方面的学习。 那么,一般人读心理学要从哪里学起呢?迟老师建议如下: ★心理学史 心理学学派林立,内容繁多,究竟哪些内容是科学心理学的范畴,哪些内容又是民间心理学的智慧,哪些靠谱,哪些扯淡......读史使人明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得到解决,学习心理学史,我们可以知晓心理学是怎样成为一门科学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每个学派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你所喜欢的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在历史上又处在什么样的地位……等等。通过心理学史的了解,你可能更清楚心理学各种理念和研究的源头,以及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在哪里,学什么,会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学什么,会提升自我的心理素养。 推荐书目: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 基思•斯坦诺维奇《对伪心理学说不》 RogerRHock《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LaurenSlater《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社会心理学 一些人可能会有疑问:社会心理学是不是要谈社会变革、不同社会中的群众心态啊?这个和我们的工作有关系吗?老师明确告诉我们:还真不是!在英语中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的"社会"(social),不是我们日常概念中"社会主义"那个社会,在心理学上,社会心理学其实谈的就是人和人相互动的心理现象及规律,涉及到的内容多是人怎样自我认识啊;又怎样认识他人啊;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喜欢为什么爱;偏见是如何形成的;人是如何受到别人影响的等等,更确切一点表达似乎是"人际互动心理学"。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心理学不幸是由西方人创建的,结果,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了太多的变态心理和个性行为。如果心理学是由中国人创建的,那么它一定是一门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中国人学心理学,一般学到社会心理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人们要想理解自我、影响他人,社会心理学必须好好学,掌握了这其中的规律,不仅对理解自我有帮助,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人际互动中也不无裨益。 推荐书目: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 ★心理学导论 如果心理学史和社会心理学你读得兴致盎然,心理学不仅没有吓跑你,反而对心理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那说明你是真正喜欢心理科学的。那么就建议你从西方人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本书看起了,就是心理学导论类的书籍啦,可能枯燥一点,但过去这一关,你就真正步入科学心理学的世界了。 推荐书目:理查德·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 桑德拉·切卡莱丽《心理学最佳入门》 如果这些书读完,剩下的内容不推荐了,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基本的心理学学科框架,现在可以根据兴趣进入自由阅读阶段了。育儿的,读《发展心理学》;当官的,读《组织行为学》;恋爱的,读《亲密关系》…… 3.采用多元形式 知道了学习心理学的内容重点,到哪里去寻觅这些内容呢? ★图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心理学的自我提升离不开开卷阅读。然而,对于琳琅满目的心理学图书,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如何判断一本心理学书靠谱不靠谱?其实也不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首先先看出版者。靠谱的出版社总会出靠谱的书。就心理学图书而言,几所高校出版社出的心理学书相对还是有质量保证的,如北大、北师大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等;另外,有些书系的书出的也不错,如万千心理系列,湛庐文化系列,等等。其次,再看著者。虽然有的心理学家你并不知晓,但如果是一本呕心沥血的著作,作者常常会在前言后记中把该书特性,成书艰辛之类娓娓道来;而相对另一些图书,前言后记都无,编者不详,这样的图书就要小心一些了。 ★影视 在图书之外,关于心理学的影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上各大高校公开课的存在,可以让大家做到足不出户,而游学天下。在网易、新浪等公开课的课程中,也有一些心理学的内容,而且他们大多是来源于世界名校,和他们学心理学,等于同高手过招,自然获益多多。 ★同志 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学习心理学也必须找到同道中人。当然,身边有喜欢心理学的同行更好,可以互相促进着学习。如果身边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少,也不怕,现在的网络众声喧哗、资源丰富,去微博、微信、豆瓣转转,很快就会找到同道中人;而且,一些专业的科普网站也在不断更新着心理学的内容,如壹心理、果壳网,等等,浏览一下,你会找到理想的内容和合意的人。 三 学心理学会不会变态 额外的问题,学过心理学会怎样?心理学人会不会很可怕?学心理学会不会学到最后自己也变态了? 1.心理学的人很可怕吗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搞心理学的人都目光深邃,心灵敏感,不管你什么样的表现,他都会分析出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个相当利害和不可亲近的角色。公众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足为怪,因为我国的心理学专业人员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从影视上得到心理专业人士的形象的,以为各个心理学家都像《沉默的羔羊》中那位吃人的心理专家那样可怕呢? 迟老师认为,也许真的有这样的心理学从业者,但至少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他还没有见到过。其实,心理学由于研究领域的广阔性,相对于其它专业,心理学业内人士更会体现出参差百态的特点。有的人研究人的注意或者记忆,那么他们的表现更可能像个物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大脑的生理机制,可能更像个生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心理学理论流派,可能更像个历史学家;有的人研究不同文化下的心理特点,可能更像个人类学家……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也可以利用社会科学的办法,这也是心理学的迷人之处,每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不管他的个性和喜好如何,都可以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位置。也许没有人能说清心理学家究竟什么样,但绝对不只是如影视所表现的心理学家那样单一的形象。 2.学心理学会不会学变态 从迟老师的个人的感受而言,在心理学研习的人群中,确实变态者可能要比一般的群体要高。但追究其原因,我并不认为其变态的原因是由于学习心理学。心理学一般有三类人在学习,一类是有专业兴趣的人,从小就对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感兴趣;一类是由于某种原因误入心理学阵营,他们或是情愿或是不情愿在学习着心理学;还有一种人,是在学习心理学之间,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之所以来学心理学,就是要为了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换句话是,他们不是学心理学学变态了,而是变态了才学心理学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给公众的感觉是学心理学的心理问题反倒更多,这里其实有个变态和学习谁先谁后的问题。 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心理学更多的是一种科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它不是宗教。但是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人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痴迷,把心理学某些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有关的)当成了一种信仰,而不是采用一种研习和客观对待的态度,这确实也容易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当学习者有一些人格缺陷的时候。总之,为什么学习心理学的人变态的多,不是因为学习心理学之后变了态,而是因为有些变态的人在学心理学,而且采用了变态的方式。 —————————————————————————————————————— ★关于庐客汇 庐客汇是一群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热爱分享,积极上进的读者的汇集地。 过去一年里, 有很多书,你只翻阅了前1/3。 有很多书你反复拿起又放下。 有些书看完了却不知所云。 你有多少借口?太忙了,没有时间。书翻译的不好、没有兴趣…… 加入庐客汇 爱读书的人,都在这里 我们将提供庐客汇会员一年12+50的阅读解决方案。 12=专家组每月精选1本书,涉及未来创新、生物技术、纳米科技、人工智能、航天和自然科学、能源、金融、认知、心理等前沿领域。提前大众送到你的手上。 50=每周一堂在线直播阅读晚课,由专家领你读书。在晚课上,除了名家精彩权威的讲课,更会有课堂上与各位精英坦诚互动学习的体验。 谁是专家? 雷·库兹韦尔、彼得·戴曼迪斯、阿莱克斯·彭特兰、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乔纳森·海特、杰瑞·魏斯曼、丹尼尔·平克、凯文·韦巴赫、约瑟夫·巴达拉科、布莱恩·阿瑟…… 巴曙松、杨斌、彭凯平、邱国鹭、汪小帆、周涛、胡泳、段永朝、王煜全、孙路弘、李淼、黄亚生…… 别问我他们是谁,度娘会告诉你他们有多星光熠熠! 庐客汇多少钱?现阶段会员年费是1680元。来与不来,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选择一步领先的阅读, 成就步步领先的人生。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庐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