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的序幕,当时晋国内部几大氏族相互争权,其中智氏最为强大。后来赵、韩、魏决定联盟,反而是智伯遭到盟友的背叛,导致智氏就此灭亡。此后魏武侯﹑韩哀侯和赵敬侯将晋室瓜分,分别成立了魏国、韩国和赵国,为什么在这次内斗之中反而是势力最强的智氏成了牺牲者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段历史,看看从春秋过渡到战国的关键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君权衰弱,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只剩下韩、赵、魏、智四卿。其中以智氏气焰最盛。 野心庞大的智氏之主智伯,向其他三家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每家献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名义上,这些是贡献给国君,用来增强国力的。其实,智伯的真实目的是吞并三家,独揽大权。 魏氏之主魏桓子和韩氏之主韩康子迫于无奈答应了,只有赵氏之主赵襄子坚决不从。智伯一怒之下,联合魏、韩两家,一起讨伐赵襄子。 公元前455年夏天,晋国境内的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竟成了一片汪洋泽国,城墙仅剩六尺未被淹没。原来,战事进行了两年,赵襄子且战且退,死守晋阳城。水攻,是智伯对付赵襄子的杀手铜:他先在上游筑坝拦水,等雨季水满后,再挖开水坝,河水轰然而下,晋阳城顷刻便泡在水中。 智伯端坐在马车中,看着涌向晋阳城的河水,得意洋洋。这辆马车由魏桓子驾驶,韩康子则坐在车右,担任护卫。眼看滚滚洪流似千军万马,仿佛要将孤立无援的晋阳城一口吞噬,智伯感到心意无比舒畅,不禁脱口而出:"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啊! 智伯话音刚落,韩康子与魏桓子就做了个小动作。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作为回应。智伯的话提醒了他们:魏氏的封地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临汾水,韩氏的封地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临绛水,和晋阳城的地理位置十分相似。 说者无心,智伯说"水能亡国"指的是眼前赵氏的困局。听者有意,韩康子、魏桓子想到的则是家族未来的命运。一旦智伯消灭了赵氏,那接下来因水亡国的未必不是自己。 是继续支持智伯灭亡赵氏?还是为家族未来考虑反戈一击? 韩康子与魏桓子心中的天平,激烈地摇摆着。最终,对未来的担心占据了上风。在赵襄子谋臣张孟谈的斡旋下,赵、魏、韩三家顺利结成同盟,约定反攻智伯。智伯万万没有想到,得意之际的感慨,竟会成为盟军背叛的导火索,并最终给了自己致命一击。在夹攻下,智伯全军覆灭,土地也被三家平分。 智氏的灭亡,令晋国卿大夫的势力重新洗牌。九死一生的赵氏再度崛起,和魏、韩两家势均力敌,最终造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