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车市寒冬",今年1月底,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在内的10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该方案提出了6大项措施,刺激国内汽车消费。其中就有"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这一举措。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大城市的老旧车辆,将面临加速淘汰的处境。"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国六"车还没全面铺开,"国三"车将迎来淘汰。而上海市将首当其冲。 4月中旬,上海市经信委巡视员史文君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了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PM2.5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汽车"以旧换新"相关工作将稳步推进,具体工作包括两方面: 1.加快推动公共领域车辆更新为新能源车; 2.重点开展老旧汽车淘汰更新行动 先解释第1条:所谓公共领域车辆,包括了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等方面,上海将会鼓励这些单位使用节能环保的纯电动汽车。并将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汽车金融、汽车租赁等汽车服务业态、模式的发展,加快推动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目前为止,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总量达24.9万辆,占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也是全球最大的推广应用城市。 而第2条就比较触目惊心了,要知道,当前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国三"及以下排放的机动车共有60.3万辆,车龄在10年以上的高达48万辆。(其中"国一"、"国二"均为10年以上车龄,共约14万辆;"国三"中10年以上车龄约34万辆)。上海市下一步要大力鼓励上述老旧车辆淘汰,并引导车主们换购"国六"新车。 汽车尾气是否要为PM2.5超标负责的争论先放一边,如此"一刀切"地以排放标准淘汰老车,显然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在2009年"国四"排放实施之前,2008年及更早登记上牌的大部分机动车都是"国三"及以下排放,所以"10年车龄"几个字看似遥远,其实追溯起来也只是到北京奥运会而已。按照一些(多数)市内家庭一年开1-1.5万公里来算,10年的多数私家车才刚刚开到"当打之年"。 另外,上海交警部门一向对安全行车极为重视,相关法令严格程度也远胜于全国水平,比如"外环内鸣笛"、"路口没有礼让横道线上行人"这些行为,轻则罚款,重则扣分。这样严苛的开车大环境下,可想而知这48万台上海老车的车主,每年都在规规矩矩地做年检、规规矩矩领完环保标才上路,怎么突然就被"判死刑"了?! 但也有老车车主表示"早就预料到了"。两年前,"国一、国二"车就在北京、河北、上海等地就开始实施限行措施。以上海为例,私家车虽然取消了报废年限(60万公里引导报废),但"国一、国二"车先后在2014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起无法在上海外环内通行了。这样来看,"国三"车在上海又苟延残喘了近4年,也算"赚了"。 就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本地"扛把子"车企——上汽集团推出了金融政策:从今年3月1日到6月30日,上汽针对以旧换新设立了30亿元奖励,对上海牌"国三"及以下的老旧车置换名爵、荣威、大通品牌新车给予补贴,置换燃油新车每辆补贴1万元,置换新能源车每辆补贴1.5万。如30亿资金使用完毕,则活动将提前结束。 上汽这手其实非常聪明,30亿的"大红包",换回的却是巨大市场。抢先将大批有置换需求的"国三"老车主发展成为上汽客户。不仅消化了库存,而且巩固了上汽在上海地区的品牌影响力。 总之,具体将如何"淘汰更新",将考验上海的智慧。但既然上海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用不了多久,北京、深圳等同等地也会陆续跟进。目前,全国范围内光是"国三"排放的机动车大概有1500万辆,占中国汽车保有量5%。如果全部更新换代,对于中国车市来说,确实是一发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