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意思是要关注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从语言行为中捕捉他们思维的脉络,只有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的回答和提问做出积极回应,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和说话的方式,作为老师和家长,就应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成为孩子成长的有力支持者。 关键词:教师;幼儿;互动策略 案例:"录像图示" 孩子在交流"看录像"的操作图,老师问:"都看得懂吗?""看得懂"大家一起回答道,孩子们自信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可有些看不懂,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看明白?"老师无事生非抛出了问题。"连老师都不懂,大家兴致高了起来,"可以按数字的顺序看。""可以看图示的意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看图的经验,其中不乏有不同意见的碰撞,更出现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最后讨论集中到遥控器的操作方法。"遥控器频道应该按几下?"老师一下把讨论引到关键问题。"三下。"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跟着大家的口令连续按了三下,却没有出现图像。"这是怎么回事?"有的说:"按了太快了。"有的说:"太慢了。"还有的说:"遥控器的电池没电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孩子又兴致勃勃展开了讨论。 教师的无事生非生出了一个极其有价值的"非",价值之一在于并不是孩子没有问题,而是孩子自己没有发现问题,老师只是以"生非"引发儿童关注和思考问题,价值之二在于这是一个能够引发积极互动"非",如何看图示?如何操作遥控器?遥控器与电池的关系?师幼之间、生生之间因为这个"非"而展开了一系列生动的交流。我们认为师幼间的人际直接互动具有即时性、瞬间性、直观性的特点,对教师和儿童更具有现场挑战,对儿童行为和思维往往产生直接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师幼互动并不仅仅是儿童建构的重要途径,对教师主体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敏锐的观察、客观的判断、深刻的反思、发起有效互动的能力、对儿童的理解、对教育的诠释,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不断积淀智慧孕育思想,师幼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建构和成长,这是我们努力追求与期待的境界。 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已将视角聚焦到师幼互动这个最为本质、关键的元素上,这是变革和推进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要和保障。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中的主体状态,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具活跃、最具动态的核心要素,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课程价值、活动方案都必须通过师幼互动才能转换为儿童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被"老教师"称之为 "缺乏教育机智"的现象,其中主要缺乏的,就是"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机智"。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意思是要关注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从语言行为中捕捉他们思维的脉络,只有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的回答和提问做出积极回应,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孩子们好奇好问,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而这时教师就应该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去倾听幼儿谈话的热点话题。这就要求老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他们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我们认为有效互动首先取决于师幼间、生生间的交流与碰撞,而有价值的交流碰撞的基础则在于能够引发互动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 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幼儿积极思维的良好环境,师幼之间感情融洽,幼儿思维活跃,才能爆发出有效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优秀的幼儿老师一般与幼儿的关系融洽,原因之一是教师本人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师德,热爱并尊重幼儿;原因之二是教师本人的业务教学水平,受到幼儿的敬佩,幼儿能够理解老师的指令、解释和要求。教师向幼儿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及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能力的同时,还应将自己对教学的深入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道带给幼儿,以拨动、引导、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对每门学科的共鸣,而且能进一步陶冶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思考,拓宽知识面,使自己日臻完善,同时在教学中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引导、启发。从而使师生间形成高度的默契与和谐,形成良好的活动气氛,促成师幼情感交融优化活动教学效果。 二、建立良好师幼互动的交往机会 帮助幼儿学会使用正确的交往姿态,正确的交往语言,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并逐步学会自我照顾。大班在帮助幼儿掌握与人说话正确方式时选择了诗歌"老师的眼睛",让幼儿从喜欢看老师的眼睛到喜欢看同伴的眼睛,最后愿意看其他人的眼睛,从而渐渐养成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的习惯。但让幼儿看老师眼睛时,老师的眼神里要充满鼓励与欣赏的神情,给幼儿想看、敢看、喜欢看的积极愿望。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有差距,许多正确的交往方式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正面强化是不行的,还要与具体动作结合起来,在操作中掌握。如:在学习递交物品的正确方法时,教师可以提供大头针、小剪刀、图钉、折纸、花束等,让幼儿两人一组、自由摆弄。在观察基础上,教师正面示范,再让幼儿相互操作、相互纠正。在不断练习中,幼儿自然地愉快地掌握了递交物品的方法。这些过程中老师的正面示范是不可缺少的,给幼儿的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三、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 近年来,随着新教育观的建立,不少老师已明确认识到教育孩子首先要关心爱护孩子,但在爱的程度上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我曾经对大班幼儿进行这样的访谈:"你最喜欢老师对你做什么?"和"你最不喜欢老师对你做什么?"其中有近三份之一的幼儿提到:不喜欢老师对自己的忽视。具体表现为:有活动总是请别人参加,不请自己。在进行师幼互动的观察中,我发现有的老师遇事总是请班上几个能干出众的孩子,给其他孩子造成不公正的印象:老师又请他(她)?而这些孩子在完成老师交给他们任务的同时,目的并不明确。因此,老师对他们的爱,给他的机会变成了孩子的一种特权,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不公正。我认为关爱是重要的,但偏爱是不可取的,教育的公正性就在于给每个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同等的发展机会。 四、做好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反思个体心理,生理差异并为个体设定针对性发展计划。一般而言,由幼儿发起的互动多是请求或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和指导等,我们教师要引导幼儿发表个人见解和教师共同游戏,表述客观现象、提问和主动替教师做事等。在幼儿园里,值日生是采用轮流的,教师除了指定每星期的值日生外,可以让孩子发表自己读值日生的认识,选出本周的值日生,没有轮到做值日生的幼儿鼓励他主动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新课程体制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这"问与答"就如上文所说的"抛接球"。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30%可以用"是"和"不是"来回答,60%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简单模仿和对事实的记忆来回答的,只有10%是能够引起孩子认知冲突的、创设了问题的情景、能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事实上,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许多教师对幼儿的提问是有预成答案的,她们希望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回答,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幼儿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教师与幼儿之间看似在互动,但其实互动的质量并不高,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改善提问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是发展的主体,自己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既有明确的指示性又能给幼儿灵活性,同时要善于倾听,善于问"你说怎么办?"让幼儿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让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这个抛接球的过程就是教师回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互动过程,教师的"回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张画,画中的小草长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老师看了后竟指责孩子脑子不灵清。孩子回家后对爸爸说了这件事,爸爸就问他,你给小草画眼睛干什么呢?孩子回答说,小草也要看漂亮的星星和月亮呀!孩子的回答是多么富有灵性和诗意啊,可是老师不善于接过孩子抛来的球,"脑子不灵清"的评价就在孩子纯洁的心灵烙下难以消除的印痕。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表现出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欲望,往往会对一件小事感兴趣,并产生奇妙的联想和乐趣。我们要善于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尊重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独特的生命感受。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从兴趣中开始感受世界的,这种兴趣就像一道火花,既可以成为燎原之火,也可能是因为老师或家长的冷淡、即刻而熄灭。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而良好的师幼互动行为是体现这类教学活动教学效益的保证,是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活动效益。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注意经常运用平等、鼓励性的言语,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平等、鼓励的语言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回应尽可能的避免单调重复,在肯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语言刺激,丰富语言信息。如:当孩子想了一个好办法后,教师改变了以往贯用的回应方式"真聪明"为"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好办法",不但产生了鼓励的作用,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当然,鼓励性的言语不能滥用,要考虑它的适宜性,"好""真棒""真聪明"这些话过多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去理解的书,现代幼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起彼此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