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花好月圆,宛平秋高气爽。2014年9月9日上午京城天空一片湛蓝,可谓是天高云淡,能见度十分清晰,有利于拍摄。本人原准备中秋节这天早上专程到宛平城走一走,拍一拍,采风拍摄秋日的卢沟桥和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了却心中多年的一个愿望。后上网查了一下,得知抗战纪念馆周一闭馆,就改为周二(9月9日)早上六点钟从北四环姑妈家出发(在姑妈家过中秋节),经过地铁和公交车的辗转,一路较为顺利,在七点二十分就到达宛平城的南城墙下(因抗战雕塑园维修暂停开放,未能进入),并在抗战雕塑园的北门外拍摄了几张雕塑图片,此时映入眼帘的南城墙城楼上挂起是一条大红白底字的"庆祝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的通栏标语,本人边走边询问直奔卢沟桥景点。本人在卢沟桥广场和卢沟桥驻足近一个小时拍摄了上百张卢沟桥风光图片(已先前发表了一篇配图散文诗《卢沟桥随想》),而后在八点二十分左右从宛平城的西门向抗战纪念馆走来。今天这篇日志主要反映参观抗战纪念馆的纪实和感想,力求图文并茂简要地将参观拍摄最为精彩的历史和艺术集成一体的图片展现给朋友们一同欣赏和分享。 抗战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文物、油画、景观、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了自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我到达抗战纪念馆前才八点半钟,离九点钟正式开放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此时我就在抗战纪念馆的周边拍摄包括抗战纪念馆、抗战广场和抗战纪念馆对面的"卢沟醒狮"雕塑,随后我来到东门前排队,第一个拿到个人参观劵,快步向纪念馆走去,参观展览。 呈现在眼前的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我拍摄了两张图片向大门走去,来到抗战纪念馆的大厅。一进大厅"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浮雕似铜墙铁壁一样震撼人,反映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意志和力量。 这幅图片就是"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浮雕。 展览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 第二部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第三部分:抗战灯塔、中流砥柱 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 第五部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 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国际支援 第七部分:历史胜利、巨大贡献 第八部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第一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己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 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共同提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径。由于当时国民党继续执行对日妥协投降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国土迅速沦丧,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日本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这幅浮雕反映的是: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全市学生进行了请愿大游行,这就是著名的129爱国运动。 129运动说明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第二部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全国抗战爆发。 第三部分:抗战灯塔、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开展游击战,打击是日本侵略者。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1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礼堂撰写的题词"实事求是"。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抗战斗争的经验,集中全党的智慧发表了"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思想,科学的论证了中国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的科学规律。 这幅图片以纺车、织布机、铁锹等实物反映了抗战时期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这幅幻影成像,反映敌后武工队在崇山竣岭中打击日本侵略者。 这幅幻影成像,逼真地反映了地道战,八路军和民兵地道战和地雷战等多种形式打击日军,粉粹敌人的大扫荡。 这幅油画真实地反映了在江南水乡的新四军和当地人民利用河湖港叉联手反击日军的扫荡。"沙家浜",就是抗战时期的缩影。 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日本侵略者在华推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对中国人民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使中国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对南京进行了大范围有烧杀抢掠达6周之久,处死者达到了30万之多。 第五部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这幅幻影成像,是平型关大捷的复原场景。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地区设伏,击毙日军一千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主动歼敌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的支援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平型关之战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这幅油画反映了1938年初,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台儿庄的惨烈场景。 这幅图片反映了"百团大战"的历史战绩和作战图。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指挥对日军的作战。 这座雕像塑造了一位抗日小英雄。他的原型来源于抗战时期的王二小等小英雄。而在这座雕塑后面的电影墙,有我们熟知的抗战题材的电影《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这幅雕塑是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 这一组图片反映了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形势图和抗日斗争的历史画面。 这幅浮雕是抗日英烈环廊展示14组浮雕其中的一幅,表现了华夏儿女和国际友人共同抵御外国侵略的英雄气概。 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国际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这幅幻影成像,再现了"驼峰航线"的场景。"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 这座雕塑名为《合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盟军请求,中国派出十万远征军入缅参战,在缅印战场上,中、英、美三国军人互相配合,英勇作战,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这幅雕塑反映了中、英、美三国军人在战地合作抗日的场面。 这幅图片记录了国际人员救死扶伤的场景。图为白求恩大夫救治八路军战士。 第七部分:历史胜利、巨大贡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以后的每年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中国派遣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呈递降书。这是南京受降现场的复原景观。 这幅图片是抗日战争战绩统计表。从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期间,共歼灭日军达到154万余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也达到了126万余人。 第八部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于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民族正气,浩然长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抗战文物,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形象,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画卷,这对于参观者来说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