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哈佛商业评论中层经理的末路


  译者注:最近老衲在思考互联网时代对于现有组织行为的影响,经过一系列推理分析,惊讶地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互联网时代不再需要那么多每天坐在独立办公室里,拿着高薪却不创造直接价值的管理者。他们很少出现在业务一线,却凭借着上层的信任、对流程的熟悉、组织层级所需的上传下达,以及熟练掌握办公室政治成为组织核心成员。
  随着信息流的畅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组织架构的扁平化,他们就和以前无所不在的各类中介一样,会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具备很强的一线工作能力的新型团队领导者,这些领导者甚至无须组织授权的职务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威信和能力把团队聚拢在一起。
  在开始论述这一高瞻远瞩的观点之前,老衲一贯崇洋的心理又开始作怪了:虽然这个观点非常有水平也有高度,但是难道高人云集的米国会没有人想到?应该先上网google一下,如果有高人已经写了,自己何必再献丑呢?于是,老衲很快就找到了这篇文章,哈佛商业评论的,够权威吧!而且人家是2011年写的,比老衲提前了2年!不服不行啊同志们。
  不过最后的"两项投资"论调老衲不敢苟同,老衲认为独到的技能不应该来自于什么"投资回报高"的方向,而应该追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最热爱的事业,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就。
  (以下是译文)
  当前的技术革命已经带给我们很多变化,比如在客户信息及客户沟通方面突飞猛进的提高,优化的决策支持信息,使散布在全球的虚拟团队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等等。但是它没有被注意到的影响是更加深远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方式。一个明显的后果就是:传统的中层经理的角色会迅速消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经历过这样的轮回。当年的工业革命(说起来和现在席卷世界的技术革命如出一辙)以一种破坏旧秩序的方式将工作机械化了。在那之前,手艺人创造价值。他们先是做很多年学徒,在此过程中深入学习他们的工艺并赢得同行的尊重,然后成为收学徒的大师。工业革命让很多大师们炉火纯净的技能成为了自动化过程,使得主要工序只需要一般性的简单技能就可以顺利进行,而无须太多的创造性。
  现在,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了伟大的日常管理者。它可以深入监控业绩指标,提供即时的反馈信息,甚至产生报表和演示材料。同时,老练的团队也越来越善于自我管理。这就让只具备一般管理技能的人们坐在了火山口上。在过去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和能力都是在一家公司培养出来的,但是如今在一家公司从一而终的情况越来越少,这些人却失去了深入发展那些其他单位看重的能力的机会。另外,归功于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现在所有人都有办法了解有关任何主题的信息。所以做一个什么都知道一点的万金油是没有什么优势的,你总不能和维基百科比谁的知识渊博吧。
  对待管理层的态度也有了很大变化。正如区区不才在下鄙人的研究中阐明的,"Y一代"的员工不认可向一个仅仅是盯着他们干活的人汇报工作,这些活靠他们自己和同事,或者是一台机器就可以干完。他们认可的是他们尊重的某人所给予的教诲和指点。这里的某人换句话说,是一位大师,而不是一位日常管理者。
  这些变化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你现在是一位中层经理,你未必会注定被提前退休。但你必须提前准备好两项关键投资。一项是获取并树立你独到且有价值的知识或能力 — 可以称之为你的"签名"的东西。没有它,你将会被忽视,作为管理者的气场也不再给你提供支持。你需要的关注不再来自将成为过往云烟的人力资源部门,而是未来迅速崛起的"行业公会"。某些公会,例如美国药剂师协会Sermo和律师行业公会LawLink,已经扮演了中世纪行业公会对于技能认证和知识增长的角色。
  第二项投资是在工作过程中开发新的熟练技能领域,或者转移到相邻的领域。但是将来未必所有深入的知识都会具有同样的价值。重要的是慎重思考哪些能力是稀少并且难以模仿的,哪些职业方向会是最成功的。区区不才在下鄙人的研究表明,在十年之内,广告宣传、社交、创业、人寿健康保险、能源保护、创意发明和教育教学会有很高的投资回报。
  你的未来是否有保障呢?
  英文原文:HBR,编译:@老码农的自留地
  译文链接:http://blog.jobbole.com/36609/
网站目录投稿: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