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记天水市秦城区关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罗宝林 记者:刘跃杰 罗宝林这位年轻有为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他和父亲一起创办了我省第一家私人家庭医院,给老百姓行医治病,拥有资产200多万元,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然而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罗宝林面对贫穷苦难的乡亲们,他心里不是滋味,他说一个人富裕不叫富,全村群众富裕才叫富,于是他决心要让村上的父老乡亲们和他一样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了实现他这个愿望,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毛遂自荐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多年来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先后给村里群众捐款50多万元,上自来水,整修村庄,盖学校,建设滴灌工程,发展养殖业和林果经济业,种植药材增加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成功之路。 创办我省第一家私人家庭医院 罗保林出生于一个医生之家,父亲罗青峰是远近闻名的医生,行医治病,扶贫济困乡里,他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受到了广大群众,患者的交口称赞和尊重。从那时起罗宝林受到了父亲的熏陶和耳濡目染,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优秀的医生行医治病,救苦救难,为患者解除病痛,造福乡里。抱着这一理想,罗宝林在学校里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回到家里,又主动帮助父亲给患者打针,照顾病人。面对一位位身患重病,苦难不堪,又无钱治病的患者,罗宝林和父亲罗青峰极力治病救人,经常免费和欠费治病。有一次,一位身患重病的病人来到诊所治病,恰好父亲不在,罗宝林看到病人痛苦呻吟,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却束手无措,紧急让患者家人送往大医院治疗。事后得知消息,这位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幸病逝。这件事对罗宝林年幼的心灵触动很大,受到了极大的震憾,他不时地埋怨自己,要是当时他有一定的医疗技术能治病救人,那位患者就不会轻意死去。因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愤图强,刻苦努力的钻研学习医疗知识,向医学高峰迈进。1984年,年仅20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的考入了甘肃医学院,在这所高等学俯里罗宝林如急渴似的涉取医疗知识,受到了医疗专家的指导,医术水平突飞猛进,从而掌握了一整套过硬的医疗技术,毕业分配在市上一家大医院工作。如果在这家大医院,凭他的医疗水平和精湛的技术,一定大有发展前途,然而罗宝林总是忘不了家乡许许多多没有多钱看病的父老乡亲,他也忘不掉好多患者因农村没有过硬的医生不幸早早的牺牲离开人世的情景,为了祖国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他毅然辞职回到村上和父亲一样为乡亲们行医治病,救苦救难,解除患者的病痛。随着他和父亲的声名越来越大,每天接待患者上百人,生意越来越红火,但当时的诊所和简陋的医疗设备,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这样罗宝林和父亲为了更好地为农村医疗事业贡献力量,救治患者,自己筹集资金100来万元在村上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米的医疗大楼办起了我省第一家私人家庭医院,设有住院部和医院治疗楼,并购进透视机,B超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可以开展一般性的医疗手术和各种医难杂症的治疗。专家考评后认为他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达到了县级医院的先进水平。罗宝林和父亲精湛的医术和根治医难杂症的独到水平,治愈了很多患者,有些大医院看不好的病,而经过他们父子治疗就治愈了,一传十,十传百,在方圆传为神话,吸引了武山、甘谷、清水、西和、礼县等地区的人前来看病,天天络绎不绝,名声远扬。父亲先后被卫生部和健康报社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华名医等荣誉称号,事迹在《健康报》、《甘肃日报》等全国各类报刊多次报道,罗宝林因工作优秀年仅23岁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面对受苦受难的群众他毅然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 西沟村离天水市城区近百里路程,与甘谷县接壤,属典型的边远山区,全村1000多人口住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严重制约了村上的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艰辛,一半以上的群众要钱没有钱,要粮没有粮,温饱难以解决,过着食不果腹的穷苦生活。对于罗宝林一家来说,可算例外了,他们父子7人凭着精湛的医术行医治病,一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在当地是很有名的富翁,不愁吃穿,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面对全村大部分群众还过着穷苦的生活,青壮年劳动力逼迫无奈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妇女务农,一年辛辛苦苦流血流汗下来,有的被黒老板克扣工资拿到手的少得可怜,有的老板到年底一跑,打工辛苦一年,一分钱都得不到,无白增加一大堆外债;而留在家里务农的老人、妇女因劳力所限操务不周,粮食收成减产,到头来粮不见粮,钱不见钱,仍然过着受苦受难,贫困不堪的生活时,罗宝林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心里不是滋味,他经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多年来他和父亲靠着良好的医德医风行医治病,扶贫济困,一年给当地患者免费治疗达2000多人次,免费给群众治病达30多万元,其中本村的贫困户免费治病就达20多万元。但是他们父子一次次的爱心奉献和一次次的帮助扶贫济困并没有使受苦受难的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生活道路,反而越来越贫穷,怎样才能使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呢?这是罗宝林彻夜难眠,日夜思索探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论证认为,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村上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村上领导班子工作涣散,村干部只顾自己的利益,很少关心群众的生活疾苦,甚至村上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你推我让,在这种情况下,罗宝林认为,要想扶持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只有自己当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才能实现。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家人时,受到了全家一致的赞同与支持,于是他毛遂自荐向乡党委提出申请,乡党委领导考虑到罗宝林年轻有为,在群众中有威信,影响大,助人为乐有口皆碑,深受群众的称赞和尊重,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当上村支书一定能干出一翻事业来。就这样在乡党委和全村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拥护下,1994年,年仅30岁的罗宝林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重担,开始了他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之路。 办实事温暖民心 罗宝林认识到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首先要办实事,办好事,赢得民心和群众的拥护才是关键。西沟村群众分布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只得人背驴驮到公路沿线低价处理,一年辛辛苦苦务农,收入很低,群众盖房子,购物不得不从二十多里的路上又人背驴驮进村,加之干旱少雨,粮食减产,群众吃水严重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村上的经济发展,只有改善基础条件,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针对这一状况罗宝林和村委一班人决定先从修路,发展交通入手,通过研究规划出两条乡村公路和8条主要的田间道路。修公路要占耕地,有些是外村土地,甚至有甘谷县群众的土地,隔县办事十分麻烦,罗宝林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自己掏钱卖礼物去到群众家里商量换地事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同意为止,为此事他磨破了嘴皮,看尽了脸色,但他毫无怨言,就这样他做通了一个个通往村上的两条公路,沿线5个村100多名占地户的群众工作。修路需要炸药、石头、水泥,没有钱他自己掏钱购买,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修路任务,他不顾家里医院病人多,人手少,父亲和兄妹累死累活,从早到晚忙不过来,有些轻微的病人等不住只得从别处看病的损失,他从不计个人得失,同群众一道挖土垫路,挥汗如雨坚持在修路现场第一线,由于他率先示范起模范带头作用,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了两条通往村中的主要公路和8条通往田间道路的修路任务,从而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乡村公路运输网络,方便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农,农副产品的出售,增加了村民收入。 1996年一场大雨,让罗宝林心急如焚,坐卧不安。有一天晚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已是晚上12点钟了,睡在床上的罗宝林怎么也睡不着觉?危房校舍里的老师和十几名住校学生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赶紧起床赶往学校,当他来到学校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老师和学生呆呆的站在暴雨中,冻得瑟瑟发抖,而此时雨越下越大,罗宝林和随后赶来的父亲罗青峰、弟弟罗茂林一面抢救在暴雨中的学生,一面组织群众和老师抢险救灾,排水保房,在暴雨的肆虐下,他和群众满身泥水在洪水搏斗了4个小时,可是校舍保住了,学生有教室上学了,而他却因那次救灾病倒在床上。改建危房校舍是村上群众多年来的心愿,群众的强烈要求尽快解决,面对这一状况,罗宝林总是睡不着觉,如不尽快解决危房校舍问题,再遇到暴雨后果不堪设想,病情稍有好转,他不顾体弱又为建校的事奔波,建校需要10多万元的资金,而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拿不出钱,但危房校舍改建一事刻不容缓,非建不可,他自己捐款4万元的同时,积极向乡上和区政府主管部门打报告诉苦,跑资金,他的精神感动了上级领导表示大力支持。就这样在区政府,教育局和乡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他一面到处跑材料,一面到施工现场抓施工进度和质量,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两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新校园,全村100多名学生,从此结束了危房校舍上学的历史,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校舍。 滴水贵如油,这是西沟村群众吃水困难的真实写照,全村1000多人口,全靠到五里路以外的地方人背驴驮,群众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运水上面,给群众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极大的不便。群众吃水困难问题,时时刻刻牵动着罗宝林的心,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自己捐款2万多元给村上上来自来水的同时,到处奔波争项目,跑资金,在秦城科技局局长景福才和扶贫办主任张吉生,崔阿宝的大力支持下,很快给村上立项目,资金筹集到位。1997年在百花盛开之时西沟村上水工程开工了。罗宝林为了让这项造富于民、方便群众,解决群众吃水难的公益事业搞好,他整天和改水办的技术人员探测水源,打井,呆在工地上一起劳动,不怕苦与累,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整整在工地上呆了5个多月时间,打水井,挖水渠,埋水管、拉线、购买材料,终于给村上群众上上了自来水,面对每家每户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全村群众又一次沸腾了,直夸村党支部书记罗宝林好。 罗宝林以一位农村共产党员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给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自己捐款发动群众兴修农路,盖学校、上自来水,整修村庄,村容村貌的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建起了卫星接收站,修建起了戏台,供学生和村民演文艺节目、看戏,他的一举一动赢得了民心和广大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艰苦创业开拓出一条致富路 路修通了,学校盖起来了,自来水安装到了每家每户,村情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罗宝林并不满足,他时常为村上在部分群众没有钱用,没有粮吃牵肠挂肚,他决心一定要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出一条致富路来,罗宝林通过积极探索和村里的实际情况反复论证,从长远和战略性的角度,提出了多业并举,种植药材,调整产业结构,大搞林果经济建设和养殖业等一系列的整体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路子。 1996年,罗宝林在鼓励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粮食型向经济型转变,种植市场行情看好的向日葵、胡萝卜、药材的同时,发动全村群众在土质比较肥沃的荒坡上修水平台1500多亩,在扶贫办和科技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购进花椒、苹果、梨树苗等种植经济林1000多亩,发展养殖业,有些群众没有钱,罗宝林把自己的钱借给村民购牛、购羊、买猪,等有钱了再还,特别困难的群众罗宝林献爱心,无偿捐款给予帮扶,在他的积极支持与鼓励下,全村养殖业发展迅速,每家每户养殖起了牛羊和猪。针对村上经济林干旱生长缓慢和严重干旱粮食减产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因素,罗宝林又提出建滴灌工程项目。为了使这一造富全村群众的伟大工程早日建成使用,罗宝林又马不停蹄的到处奔波,他一次又一次的向领导诉苦,讲解滴灌工程对村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无数次恳求和奔波终于有了结果,区上投资10万多元,而滴灌工程整体所需要15万多元,5万多元的工程缺口,罗宝林毫不忧虑地将自己的钱又一次的捐给村上建滴灌工程,就这样,西沟村建成了天水市唯一的一家农田滴灌工程,他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解决了全村近2000多亩农田和1500亩经济林的灌溉问题,一年给本村群众增加收入达30多万元。 只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和对群众有益的事,罗保林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的去干,西沟村山底河坝因发暴雨,农田被淹,冲毁无法耕种,损失严重,罗宝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保田增产增收,罗宝林又捐款发动群众义务投劳,修建了一条长1500米的河堤,从而保护了耕地,增加农田100多亩,户均增地1亩,仅此一项人均年增加收入达200多元。 西沟村这个昔日要钱没有钱,要粮没有粮,温饱难以解决,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的典型贫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罗宝林这位领头雁的带领下,先后给村上捐款50多万元,给村上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修路、盖学校、上自来水、建设滴灌工程、发展养殖业和林果经济为全村群众的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以一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精神文明赞歌,取得了丰硕成就,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摩托车、家用彩电,录音机用到了家家户户,群众个个盖起了新房,本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罗宝林因成绩突出,先后被省、市、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星火带头人的光荣称号,面对这些辉煌的成就,罗保林并不满足,他给自己提出了更高了奋斗目标和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1998年4月28日天水人民广播电台1143专栏播出 1998年5月12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陇上人家》专栏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