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官场篇之原、被告通吃的都察院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里的官场篇之原、被告通吃的都察院。用一句来形容曹雪芹笔下的都察院,那就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此一来,国家设立都察院以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的就荡然无存了。那何为都察院呢?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清代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机关,既审核死刑案件,又参加秋审与热审,监督百官,说白了就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可书中的都察院却包庇官员,打着反腐之名行受贿之实,可谓是监守自盗,贼还捉贼。 贾琏的官职是五品同知,虽是个买来的虚官,可好歹也算是个官,所以贾琏犯了"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之重罪后,王熙凤便让旺儿撺掇张华去都察院告贾琏,因为都察院本身就负有监督百官之责。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文中的都察院在收到张华的起诉状后是个什么反应。察院坐堂看状,见是告贾琏的事,上面有家人旺儿一人,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清代都察院左都御史,满员为一品,汉员为二品,雍正八年,汉员升为从一品,左副都御史为正三品,俱满、汉二人。不管咋说,坐堂看状的察院即御史的官位总比贾琏这个五品同知的官位要来得高,可该御史却丝毫不敢直接去缉拿犯事的贾琏,而是拐个弯先去"缉拿"其家仆旺儿。)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瞅瞅这怂样,当真是打狗还得看主人啊!) 那旺儿正等着此事,不用人带信,早在这条街上等候。见了青衣,反迎上去笑道:"起动众位兄弟,必是兄弟的事犯了。说不得,快来套上。"众青衣不敢(自古就是小吏难当。),只说:"你老去罢,别闹了。"于是来至堂前跪了。察院命将状子与他看。 旺儿故意看了一遍,碰头说道:"这事小的尽知,小的主人实有此事。但这张华素与小的有仇,故意攀扯小的在内。其中还有别人,求老爷再问。"张华碰头说:"虽还有人,小的不敢告他,所以只告他下人。" 旺儿故意急的说:"糊涂东西,还不快说出来!这是朝廷公堂之上,凭是主子,也要说出来。"张华便说出贾蓉来。(满满都是套路。)都察院听了无法,只得去传贾蓉。凤姐又差了庆儿暗中打听,告了起来,便忙将王信唤来,告诉他此事,命他托察院只虚张声势警唬而已,又拿了三百银子与他去打点。是夜王信到了察院私第,安了根子。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回堂,只说张华无赖,因拖欠了贾府银两(拖欠银两之罪简直就是信手捏来啊,贾雨村诬陷石呆子用此法,如今察院诬陷张华也用此法,因为那年代欠钱没欠钱这事还真很难查实。),枉捏虚词,诬赖良人。 都察院又素与王子腾相好,王信也只到家说了一声,况是贾府之人,巴不得了事,(都察院早就是一潭浑水了。王子腾位高权重,是贾府的姻亲,且贾府又有贤德妃贾元春做后台,也难怪凤姐嚣张得说就是告贾府谋反都没事。)便也不提此事,且都收下,只传贾蓉对词。 且说贾蓉等正忙着贾珍之事,忽有人来报信,说有人告你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快作道理。贾蓉慌了,忙来回贾珍。贾珍说:"我防了这一着,只亏他大胆子。"即刻封了二百银子着人去打点察院,又命家人去对词。(察院再一次中饱私囊了,吃了原告王熙凤再吃被告贾蓉,胃口不小啊!因为张华告状是受凤姐唆使的,所以就把王熙凤归入原告之列。)…… 凤姐一面使人暗暗调唆张华,只叫他要原妻,这里还有许多赔送外,还给他银子安家过活。张华原无胆无心告贾家的,后来又见贾蓉打发人来对词,那人原说的:"张华先退了亲。我们皆是亲戚。接到家里住着是真,并无娶嫁之说。皆因张华拖欠了我们的债务,追索不与,方诬赖小的主人那些个。" 察院都和贾王两处有瓜葛,况又受了贿,只说张华无赖,以穷讹诈,状子也不收,打了一顿赶出来。庆儿在外替他打点,也没打重。(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又调唆张华:"亲原是你家定的,你只要亲事,官必还断给你。"于是又告。王信那边又透了消息与察院,察院便批:"张华所欠贾宅之银,令其限内按数交还,其所定之亲,仍令其有力时娶回。"(吃完原、被告的察院最后还是站在了原告王熙凤这边,其实说到底就是站在了对自己官途最有利的一边。)又传了他父亲来当堂批准。 最后结局当然是尤二姐没被领走,因为张华得了贾蓉善后的银子后与父亲一道悄悄回原籍去了。一场官司下来,督察院的察院轻轻松松就"进账"了五百两银子,而犯罪的官员也因行贿而得以逍遥法外。以官督官,以官审官,何以秉公执法?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