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是我近几年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总结,因此这并不是一个绝对正确且一成不变的设计答案,它仅仅是属于我本人的一点设计从业经验,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过良好的客户反馈。设计的多元性注定了每一个产品在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请读者不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生搬硬套这些原则,而是要学会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灵活的选择和处理。 原则一:颜色的选择 很多人在产品设计中从一开始就考虑图标风格之类的问题,但我认为一款产品的调性最重要的在于颜色的选择。选择颜色是非常讲究的,它需要设计师关注到产品的服务类别,产品的投放群体以及产品本身的性格属性,每选择一种颜色都要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并且找到适合产品调性的色彩。如果你认为产品的颜色仅仅是作为同类竞争产品在市场上的区别而存在,那么你还没有理解色彩学知识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我时常用微信举例子:为什么微信会用绿色而不用红色或者蓝色?我想很多人根本没有考虑过,作为用户可以这样,但作为设计师则不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简单的说来,微信作为国民级别产品,它的用户范围包含了各个不同社会层级,各种性别倾向,几乎所有的职业类别,如此庞大且多元化人群,都要在这款产品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产品本身就不能作为标签和存在的体现,所有视觉设计都需要退居在用户性格展现的后面,为了让用户感觉不到微信的性格(用户使用微信是为了要体现自己的性格),所有的搭建都是基本框架,简单再简单,图标也采用基本图标,没有标新立异的设计,因此颜色也会用选最没有性格色彩、最平和的绿色。这就是绿色的由来。 关于产品色彩选择要如何深入下去,必然会涉及到色彩学方面的内容,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只要记住颜色是产品设计中需要慎重思考的第一步就够了,因为它是决定产品调性的重要元素之一。 原则二:图片的质量 决定产品调性的第二个元素就是图片。在产品设计中会大量的使用图片展示,外行人往往只看表面,认为从版式上就能够解决产品调性的问题,事实绝非如此,版式仅仅是图片的排列方式,最关键的是图片本身。 我会花大量的时间为产品寻找适合且高质量的图片,如果产品的研发投入足够大,从专业的角度讲,应该请专业摄影师为产品拍摄需要使用的图片。但在国内,极少有公司会这样做,于是这就需要设计师依靠自己的专业为产品寻找适合的背景图。 这当中涉及到最专业的问题就是构图的艺术。通常,设计师找来的图片都不会太适合产品的需要,它需要用各种方式再做处理,从构图的角度进行各种切剪或者添加、遮盖某些部分,从而让图片和产品融为一体。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如果没有足够的构图技巧而直接使用素材背景图,整个产品的调性就会差很多,看起来就像未完成的产品,或者没有经过打磨过的产品。 关于这个原则重要的是设计师需要具备艺术构图的能力,将移动硬件的四边看过是画框的边缘,从而进行各类场景元素的分割,时而要整合,时而要打散。这部分知识应该在大学里就学会并且掌握,只是它的运用场景由传统纸面变成了移动硬件的界面。 原则三:信息的简化 如今的产品设计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经理什么都要放,所谓功能设计不过是各个不同功能的大杂烩,如果竞品拥有了某个功能,那么我们也要添加上去。于是加来加去,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到处都是赠送、折扣、促销、首冲 ……无论什么产品题材,只要涉及了消费,都有这部分内容。这说明绝大多数产品的市场人群处在社会的中下层(无论它们打着多么高端的市场营销口号),而真正的上层消费并不过于依靠这种消费方式。 我并不是说这种营销不好,而是说如果在一款产品中到处都是这样信息,对用户而言,他的消费重点反而会被模糊,因此信息的简化是产品设计在一开始就要考虑的问题,吸引用户关键的注意力远比轰炸式信息要聪明的多。这当中什么时候应该隐藏,什么时候应该凸显,需要把控的是用户的心理,关于设计对用户心理的影响,我写过很同类题材文章,有兴趣可以看我以前的发表。 原则四:通行的框架 如果我看到一款产品采用了市场上没有通行的交互模式,那么我基本上可以判断,要么属于艺术类的展示产品设计,比如:很多国外的展示设计案例。要么就是外行人的作品,比如:很多缺乏产品经理且初次创业团队的研发。 前一种拒绝属于对设计艺术的探求,以设计展示为目的。后一种拒绝则是对市场的藐视,处于一种对自我创造力的浪漫主义幻想。(事实上很多公司团队的项目只是他们心中的幻想,既没有市场调研,也没有数据支持)。 产品设计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直接面对用户,它与市场之间是没有太多距离的,因此遵循市场既有的设计方式是风险最低的方法。很多时候设计师会把艺术与设计看作是一个整体,但严格来说,艺术与设计具有一定的界限,就好像流行和时尚也不是相同的东西,但在中国,人人往往混为一谈,就连设计师也是如此。 在产品设计中,艺术不是第一主导,这个问题我也谈过很多。上篇文章专门讲市场通行框架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一定要使用通行框架。设计师需要比任何人都具备理智的认知,因为一个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所面对的是无数的用户群体,如果他是情绪化且不成熟的,那么产品会无法说服那么多人同时使用并且获得人们的喜爱。 原则五:简单的图标 初次学习产品设计的人,都会争做有创意的图标,各种图形、各种颜色组合成不同的图标样式,可如果看看市场上的产品就会发现,成功的产品几乎很少使用特别有艺术性的图标设计,大多都是简单的且便于识别的图标形式。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有一个人因为找不到厕所来问我,事实上厕所就在他旁边。在厕所的门上有非常大的图标,但是他依然找不到厕所在哪里,为什么呢?因为图标太艺术了。 图标在产品的主要用途时是通过图形识别引导用户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图标的设计性都不是第一位(更不要提艺术性),而是识别性占第一位,凡是不具备识别性的图标,设计的再好看,都是失败的图标。 所以在产品设计中,我反而不会把精力放在图标设计上(特别是那些几乎每个产品都会有的功能和框架),因为现行的图标样式已经完全能够让用户做到正确的识别且不会产生交互行为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花心思为同样的含义和交互行为想一套全新的且咋人眼球的图标效果,就是多此一举。还不如好好想下色彩在产品中的运用以及如何选择好的图片和构图。 这就是我在产品设计中遵循的五个原则,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仅仅靠这五个原则就能把一款产品设计的有调性吗?答案是:完全可以。 因为这五个原则要运用的足够好,设计师需要掌握:色彩学的知识,艺术构图的理论,信息的逻辑归纳能力,市场产品的敏感嗅觉,以及图形学及基本软件操作。有了这五条能力,足以应对市场大多数产品的设计需求。 当然对于深度垂直类产品,比如:远洋导航系统之类,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通常对于这类项目,普通的设计师几乎很少能够有所涉及,其项目投入之大,也非一般以移动硬件为载体的研发公司可比。像这样的项目设计几乎都是特例的存在,无法做出统一的归纳,因为其功能和应对的操作环境都是特定的,这类项目不在本文讨论之内,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