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厂长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厂长》
  1970 彩色片 90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阿历克赛·萨蒂柯夫 编剧:尤里·纳吉宾 摄影:尼可拉依·林科夫 主要演员:尼可拉依·古宾柯(饰兹沃雷金) 瓦西里·里万诺夫(饰克内什)
  【剧情简介】
  1917年十月革命时,一个出身于穷苦家庭的青年水兵阿历克赛·兹沃雷金参加了攻打冬宫的队伍。战斗结束后,他请假回家去看看。在路上,当他经过一座小城中一家五金店时,发现楼上的窗口里有一个"美人"向他微笑,他就径直走了进去。这个姑娘叫萨尼亚,是五金店老板的女儿。由于革命爆发,五金店老板破产了。在苏维埃政权下,店主对兹沃雷金也不敢小看。这样,兹沃雷金就成了五金店老板的女婿。本来在五金店管事的一个叫谢苗的人正在追求萨尼亚,而且很有成功的希望,现在也退让了……
  以后兹沃雷金参加了莫斯科肃反委员会的工作。有一次,他在上级克内什的率领下去搜查旧俄莫斯科汽车制造厂副总经理波戈尔日斯基的住宅,没有什么结果,却发现波戈尔日斯基的小儿子自己制造的一辆玩具汽车很精巧。兹沃雷金从小就喜欢汽车,在他还是个穷孩子的时候,就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开上汽车。现在他对这辆玩具汽车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几乎忘了自己有公务在身。最后,克内什押走了波戈尔日斯基,兹沃雷金也只得离开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汽车,而对于制造这辆玩具汽车的人——波戈尔日斯基的儿子公开流露出来的仇恨的目光,则一点也没注意到。
  克内什是个"干巴巴的","不通人情"的人。他对兹沃雷金和一个五金店主的女儿结婚很不满意。他对兹沃雷金说:"为了个人利益而和阶级敌人勾结的人,是不能在肃反委员会工作的。"他要求兹沃雷金"用事实证明自己有权利留在肃反委员会","要不就随便你滚到哪儿去好了。"
  兹沃雷金痛苦地离开了肃反委员会。在路上,他经过一个机关门口,看见停着一辆美制"罗斯——罗依斯"牌的敞篷小轿车。他又情不自禁地去抚弄汽车,结果和司机吵了起来。正在难解难分的时候,乘坐汽车的人从机关门内走了出来——原来就是列宁。
  列宁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用汽车把他送回家。列宁了解到兹沃雷金的情况后,就亲笔写了委任状,任命他为从波戈尔日斯基手里没收过来的莫斯科汽车制造厂的厂长。
  兹沃雷金当了厂长后,把原来在厂里工作的旧工程师都收留下来。他还把从前追求过萨尼亚的谢苗也邀来协助自己管理汽车厂。当时厂房设备遭到很大破坏,生产陷于停顿。兹沃雷金提出全厂工作人员每人每天加班两小时,参加厂里基建工作,连家属都来义务劳动。兹沃雷金的妻子萨尼亚也天天来挖土,搬运器材。这样过了几年,汽车厂面貌大变,生产终于走上了轨道。
  有一天晚上,兹沃雷金和谢苗在厂里巡视,忽然听见马达车间里有奇怪的声响。他们跑进去一看,发现一个青年工人正在破坏机器。兹沃雷金和谢苗上去制止,不料青年工人掏出手枪,打死了谢苗,最后兹沃雷金制服了他。审讯之下,才知道他是前汽车厂主波戈尔日斯基的儿子,也就是从前兹沃雷金和克内什去他家搜查时玩汽车的那个小孩。自从他父亲被捕后,他到处流浪。长大后,他改名换姓,靠着厂里留用的旧工程师的介绍,混入厂内当了工人。他对苏维埃政权怀着无比的仇恨,时时企图进行破坏。
  兹沃雷金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就对小波戈尔日斯基说:
  "你听着,波戈尔日斯基,你现在还有一个最后的可能,不像一个坏蛋那样死去……你定会明白,你是要被枪毙的吧?"
  小波戈尔日斯基低着头不作声。
  兹沃雷金接着说:
  "可是你在被打死以前,得忍受不少时间的审问,这时间会长得可怕。破坏再加上杀人——这已经是太过份了。你会拖累许多人的。"
  小波戈尔日斯基说: "那为什么呢? 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兹沃雷金说: "那边可是会得出另一种结论的。谁帮助你进厂工作的?"
  小波戈尔日斯基不作声。
  "你不愿意说吗?可是那边很快就会弄清楚的,大概准是哪一个工程师。这就可能让人感到是个阴谋。"
  "这真是胡说八道!"小波戈尔日斯基先是喊了起来,但突然又低下了头。"不过,什么都有可能……你想要怎么样呢?"
  兹沃雷金把手枪交给小波戈尔日斯基说: "我想让你自己……"
  "为什么你要这样?"小波戈尔日斯基惨笑着问。
  "我不愿意让他们把我的工程师都关起来。我不愿意让他们随便杀人。"
  "为什么必须把他们关起来呢?"
  "那边能把他们关起来。他们过去认识你父亲,也认识你,还帮你进厂工作。再加上家庭出身,国外的亲戚等等……"
  "真奇怪,你对他们倒是这样喜爱和关心。"
  "不,波戈尔日斯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爱共产党员。但是我不愿意让工厂彻底垮掉。你看,我现在对你是彻底坦白了。"
  这样,兹沃雷金竟说服了小波戈尔日斯基,使他用枪自杀了。
  当肃反委员会来调查的时候,兹沃雷金就说小波戈尔日斯基和谢苗是为女人争风吃醋而毙命的。但在肃反委员会工作的克内什不相信这种解释,而是一心想把这桩事扩大为一个大政治阴谋,因此他把那些留用的工程师全部逮捕。兹沃雷金百般解释,说这绝对不是政治性事件,要求释放工程师们。克内什对兹沃雷金说:"现在倒处都是敌人,就是对自己的影子也不能相信。你眼睛里就只有自己的工厂,对周围的事什么也看不见。这是政治上的盲目无知!"最后,兹沃雷金说:"我要到克里姆林宫去。"(这时还是1924年以前,列宁还在世。)
  不久,工程师们都被放出来了。工厂生产也继续进行。又是几年过去了。莫斯科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越来越完善。为了检阅汽车的质量,邀请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派汽车来参加在土库曼卡拉库姆沙漠和莫斯科汽车厂制造的卡车进行一场比赛。前来参加的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汽车。在开始竞赛的时候,克内什忽然来到。原来他已从肃反委员会调到汽车厂当政委,因此也来到卡拉库姆。在比赛进行中,他又对兹沃雷金产生了不满,因为一路上兹沃雷金总是照顾外国的汽车:"添水也先给外国汽车添,备用另件也先给外国人。"他对兹沃雷金说:"如果我们的卡车不能开到终点,你想想,那会有什么结果?党和政府及斯大林同志本人都在关心这次比赛。"可是兹沃雷金说,他要的是"诚实的比赛",因此不能优先照顾本国的汽车。另外,他对克内什也很有意见,因为一路上克内什对汽车司机总是板着面孔,随意申斥。有一次,一个司机喝了酒,被克内什碰上。接着,他又认出那个司机从前在自己手里犯过案。于是克内什立刻宣布把那个司机判为"在监外监禁",等到比赛完了再正式判决。兹沃雷金对克内什说,你太凶了。克内什说:"凶?在我的心中沸腾着对革命的爱,而毫不留情——就是这个爱的另一面。"兹沃雷金说:"真遗憾,革命没有教会你别的什么。应当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们是在建设一个最好,最公正的社会。"克内什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像钢一样!快乐是下一代的事,不是我们的事。"兹沃雷金说:"你这是胡说八道!一天到晚板着面孔,看着什么都可疑,这就干不出好事来。"
  在比赛期间,兹沃雷金和克内什就这样不时争论着。比赛快要结束时,许多国家的汽车都不行了。到最后,只剩下一辆美国福特牌汽车(由美国司机驾驶)和一辆莫斯科汽车制造厂的汽车(由兹沃雷金驾驶)进行比赛。在"决战"前夜,兹沃雷金突然发现有一个人影走近美国汽车,悄悄掀起车盖,想要破坏马达。兹沃雷金急速上前制止了他,发现他就是那个被克内什判为"在监外监禁"的司机瓦拉克辛。他知道克内什怕美国汽车赛赢,因此便想破坏美国汽车,为克内什"效劳"一次,以便能减轻对自己的处罚。兹沃雷金很同情他,并没有申斥他,只是让他回去睡觉。第二天比赛时,兹沃雷金还让这个司机当自己的助手,使他能躲开克内什。
  苏美汽车进行决赛了。先是美国汽车领先,但后来美国司机体力支持不住,停下了汽车,甘愿认输。兹沃雷金却认为,比赛的是汽车,而不是人,所以输赢还没定。他对给自己当助手的瓦拉克辛说:"你现在去开福特车。如果你先开到终点,你就随意到哪儿去好了——共产党员说话算话。"
  于是苏美两辆汽车继续进行比赛。瓦拉克辛为了获得自由,拼命开快车。但是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美国汽车终于出了毛病,停住了。苏联汽车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兹沃雷金仍然对瓦拉克辛说:"你走吧。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这是一场诚实的比赛。走吧,没有人会找你了。"
  【鉴赏】
  本片是苏联名编剧尤里·纳吉宾和名导演萨蒂柯夫在联合创作了影片《主席》(1964)之后,再度合作的产物,被称为是《主席》的"姊妹篇"。《主席》讲的是农业战线上一位领导干部——集体农庄主席的奋斗史,《厂长》讲的是工业战线上的企业者——一个汽车制造厂厂长的经历。两部影片体现了相同的创作动机: 在银幕上塑造工农业战线上领导干部的形象——新时代的正面主人公。本片于1965年开拍,主人公兹沃雷金一角邀请当时最著名的演员之一谢·乌尔班斯基(曾主演过《共产党员》、《晴朗的天空》等片)扮演。但影片开拍不久,乌尔班斯基却因意外事故死去。拍摄工作便停顿下来。直到60年代末,影片主人公改请了虽然年青,但已显示了出众的表演才能的演员古宾柯(前此演过《我20岁》,《无需口令》等)扮演,影片拍摄工作才再度上马,并于1970年完成。
  本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影片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上。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正面主人公形象。他既不同于30—40年代苏联影片中那些虽然革命性很强却色彩单一化的正面主人公,又不同于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银幕上经常出现的那些时而流露出感伤情调甚至于悲观主义情绪的正面主人公。兹沃雷金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他明确认识到,自己是在参加建设一个"最好、最公正的社会",并为此贡献了全部力量。同时,他胸襟开阔,看问题高瞻远瞩,在关键的时刻能当机立断,并敢于承担责任(如处理小波戈尔日斯基杀人案及瓦拉克辛破坏汽车事件等)。而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党的事业的长远利益,出于自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感。
  兹沃雷金的形象特点,是在影片另一个主人公克内什的形象反衬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在30—40年代拍摄这部影片,克内什这个人物很可能就是一个正面主人公。他心中"沸腾着对革命的爱",他也确实具有奉献精神。他认为"快乐是下一代的事,不是我们的事。"而他的"阶级警惕性"使他变得"像钢一样"(考虑到斯大林的名字就是从俄文字"钢"变化而来,克内什的思想意识的特点来原于什么,影片是暗示得比较清楚了)。他认为"现在到处是敌人,就连自己的影子也不能相信。"他的这种处事原则,给革命带来的只有损害。而兹沃雷金的主张是,"应当快快乐乐地生活"。他具有博大的胸怀,他也有自己的爱情和喜好。他为人公正,主张进行"诚实的比赛。"显然,影片是把兹沃雷金和克内什作为两条路线,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做人原则的体现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兹沃雷金站在党的正确路线上(列宁亲自任命他为厂长这一细节在影片构思中是至关重要的),他体现了一个真正革命者的形象。这是影片编导总结了过去数十年来苏联电影在正面主人公形象(特别是领导干部形象)塑造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后一次认真的艺术探索。总的看来,影片的主人公形象是很成功的。这当然与扮演者的创造分不开。古宾柯(1941—)在拍摄本片时虽然还很年青,但是在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中使他日益获得明显成功的表演艺术上的特点——强烈的幽默感,在本片中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特点是在克内什的"干巴巴"的形象的反衬下,古宾柯表演中的幽默成分使得兹沃雷金的形象特别具有活力。古宾柯外表很一般,并不特别"高大"。他在银幕上的一举一动很"随便",就是当主人公已在事业上做出重要成绩时,古宾柯的表演也仍然遵循朴实自然的原则,这使观众对主人公的形象感到亲切。兹沃雷金的形象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电影创作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重要成就之一。这是编、导、演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本片的创作带有时代的特点,除了主人公形象塑造体现了60年代下半期以来苏联电影创作者在这方面新的追求以外,影片后半部分苏美汽车竞赛的段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年苏共领导在苏美关系方面所奉行的政策。作为苏联最大的电影制片厂重点产品,影片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构思,也并不奇怪。应该说,影片这一部分并不成功,它显示了一定的图解性,而且使影片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过,从观赏性的角度看,影片的这一部分倒对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浩瀚无垠的大沙漠中数十辆汽车急驶飞驰,掀起阵阵黄沙迷雾,形成非常壮观的场面。由于剪辑的作用,竞赛的场面越到后来越紧张,十分扣人心弦。而这样的情节和艺术处理,是过去的苏联影片中尚未出现过的。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新的艺术探索。
网站目录投稿: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