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顾歌】妈妈我听你的话 2014/9/15 11:35:57 编辑:心灵花园 引言:子欲养而亲不在,对于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人来说,是最大的遗憾和伤痛。 迪克坐在那里,看着手指夹着的一根香烟。那根烟点燃后就没有抽过,一缕缕青烟袅袅地升起来,消失。他看着,好像看它冒烟是他唯一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同意当事人抽烟的。是什么因素让我放弃了原则呢?他忧郁的眼神?我是梁朝伟的粉丝——我立即意识到我对这个具有梁式忧郁的迪克产生了逆向移情。 他不说话,我也不说。因为我没有把握自己可以很好地价值中立。 他终于把目光从那一点燃得红红的香烟头上抬起来、满眼血丝:"我女朋友自杀了。" "现在没事儿了。" "我要分手,她不愿意。" "其实你也不愿意,你和她一样痛苦。"我说。 迪克有点儿惊讶地抬起头来,定定地看着我。我对他微笑一下,把他的意识从不知道哪个地方拉回来,他说:"我很爱她……可是我必须这么做。" 这是一个承受着巨大痛苦的人。 两个月前,他的母亲去世了。 "她身体很好……我从来没见过她生病……五分钟……急性心功能衰竭……我还没来得及把她抱下楼去……没留下一句话……眼睛一直看着我……" "我对不起我妈妈!"他仰起头使劲眨着眼睛,拼命忍住眼泪。 迪克长得酷似父亲,从小就牛高马大、体格健壮,在父亲"充分民主自由"的教育方式下,天不怕地不怕,调皮捣蛋,老师请家长是家常便饭。作为成功企业家的父亲是从来不去聆听老师的"教诲"的,都是母亲硬着头皮去接受批评。 母亲要管教迪克,父亲一定护短:"不淘气那不是男的。只要他不出格,淘点气有什么。这才像个男人嘛!" 母亲是位温婉柔和的江南女子,父亲说她是"女人中的女人"。儿子越长越大,父子联合越来越紧密,也就越来越不把母亲的话当回事儿,她要他往东他偏往西。 好在父亲的放任之中还有威严,迪克的淘气也有分寸,一帆风顺地读书、留学、回国工作。就是不大听妈妈的话,妈妈也习惯了,说过几次了迪克不改,也就算了。迪克总想等自己以后有时间了,再好好地哄母亲开心,现在年轻呢,要充分享受青春。所以他飙车、玩滑板、蹦极、攀岩,不管母亲的反对,自顾自地搞这些让她心惊肉跳的活动。 "我都不玩了。妈妈不喜欢的我都不玩了。我就希望她能看到我有听她的话……" 还有戒烟,还有不要跟那个女孩子交往——妈妈最后一个要求。 心理SPA充电坊——后悔心理的有关研究 中国有句老话叫世上没有后悔药。有研究表明,后悔是我们日常交谈中提到最多的负面情绪。然而,对于后悔的心理学研究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 心理学中对后悔的定义是:将事件的真实结果和可能发生的一个比真实结果更好的假设结果相比较并伴随痛苦情绪的过程。人们在后悔时通常会产生"如果当初……就……","要是能……就好了"等的反事实思维。 在反事实思维的基础上,心理学家提出了标准理论,该理论根据行为有无把后悔分为两类,其一是对已做行为的后悔,其二是对未采取某一行为的后悔。他们根据研究发现,面对同样的损失结果,由采取行为导致的后悔程度要比由于未采取行为引起的后悔程度高。后来,有学者还提出后悔行为是一种"热"情感,它常引起人们愤怒式的懊悔,而后悔未行为则既与渴望性情感(怀旧、思念)有关又与失望情感(怜悯)有关。 对逆实思维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做"比"不做"后悔。他们发现了后悔的时间模型:短期内人们对已经做的行为产生消极后果更为后悔,但长期的话人们对没有做的行为产生的消极结果更为后悔。 我国学者以上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致性模型,以状态继续与状态改变两个维度代替做与不做来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后悔事件,弥补了标准理论的主观性,但依旧存在不够全面的局限。 后悔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人类社会性情绪,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调控。近年来,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后悔心理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然而对其内在机理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子欲养而亲不在,对于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人来说,是最大的遗憾和伤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迪克的问题并不复杂,只要转过一个角度来,就会豁然开朗;但是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的人,会因为剧烈的情绪反应,思维逻辑能力变形,不要说认知上"转弯",就是把一个黑白分明的事实放在他眼皮下,他也可能看不见。 迪克从小是在父亲"男子汉"的氛围与期许之中长大的,他已经把"流泪是软弱,而软弱是耻辱"这一父亲的标准内化成了自己的信念。突然丧母,如此巨大的伤痛,他条件反射地选择"压抑"来应对。所以,如果不能舒泄他压抑的痛苦,后面的咨询就无法进行。 "你想哭吗?"我问。 "我哭不出来。" 可我得让他哭:"想得起来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吗?她会愿意看到你这么憋着吗?她会心疼你吗?她会说什么呢?" 我站起来:"我出去一下,你单独呆一会儿。" 二十分钟后我返回。表面上还是那个人,只是垃圾桶里多了些纸巾。 我对他笑笑,他也礼节性地微笑了一下。面询继续…… "妈妈对你有过好多的要求。你觉得她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要你听她话的这种形式、显示她有一种权威,还是有别的目的?" "她当然是希望我好。" "一边是你真实的幸福,一边是妈妈的意见,如果妈妈能够了解你的感受,你觉得哪一个对于她来说更重要?"迪克点头不语。 "不管妈妈说过什么,‘儿子你要过得幸福!’应该是她想要你‘听’的最根本的一句话!" 他思索了好一会儿,深深地点着头说:"谢谢你!" 迪克最终如何决定我不知道,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会处理得很好。 心理学基本概念 后悔:将事件的真实结果和可能发生的一个比真实结果更好的假设结果相比较并伴随痛苦情绪的过程。 "做"效应:面对同样的损失结果,由采取行为导致的后悔程度要比由于未采取行为引起的后悔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