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运刚 张鹏鑫 在日益多样化的就业形式中,非正规就业在整个就业总量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这就需要从经济政策到社会保障多方面的努力,来建立更完善的就业与失业管理及统计制度,从而准确测量失业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客观有效的政策。 一、劳动就业统计系统的几个重要数据存在质疑 就业统计业务繁杂,所涉及报表数据繁多,涵盖的范围较广。现在就业统计的三个重要数据存在来源不准确、界定模糊等方面的问题。 1.城镇从业人口 城镇从业人口指满16岁、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城镇人口,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在职职工,城镇人口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和民营私营企业的城镇人口在职人员。这是基层劳动部门每季一报的,也是最重要的数据。机关、事业、企业在职职工由统计局统计,数据较准确。而其他两类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总就业人数都很难确定,何况还要区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因此报表上的数不可能准确。 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失业的人员。具体指:有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如失业职工、失业学生、城镇社会闲散人员等)。当前就业大军中非正规部分已是主流,他们多是失业了自己找工作,仅少量到劳动及中介机构登记。由此看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数据远小于实际失业人员。 3.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城镇登记失业率受以上两个数据的局限,其可靠性不得而知。 二、影响就业失业管理统计的主要因素 就业、失业管理要做好,就不能抛开劳动保障。只有就业失业管理和劳动保障形成合力,才有可能促成就业统计的真实性。 1.经济的增长 若经济增长仅是少数人获得成果,多数人从就业收入到劳动保障改善极少,就业人口与经济增长就不可比,统计上也难以把"灵活就业"估算准确。 2.二元城乡结构及户籍制度 困扰中国的二元城乡结构、户籍制度成为就业的障碍,不同的城市"障碍"的大小不一样。小地方的城镇户口,到大城市工作多年仍未能落户的"边缘人"大有人在,"农民企业家"等也是中国特色,由此"城镇人口"这个在管理和统计中常用的名词界定模糊。 3.中国的大体制与就业 中国的官员多是上级委任制,届期都不长,这就决定唯上为主,就业问题属持久性解决的,一届领导不可能做到,于是多数官员不下力气管,各种工作只能疲于应付。好在中国的"城镇人口"不是很多。由此就业统计上的就失业人口就随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变化。 4.就业管理统计体制难落实 乡镇级财政吃饭都困难,不给经费不可能陪着工作,况且企业用人自主,个人择业自主,不可能在就业统计上出现有条不紊的工作机制,于是工作变成了"纸上谈兵"。 三、就业失业管理统计的对策 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的几个大问题几乎都事关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但真正下力气解决好一定有相关的配套措施。 1.社会保障覆盖 建立覆盖所有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网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各类从业人员必须有一两种社会保险,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改革特别是企业养老保险与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一定要大,企业养老保险一定要有城镇低收入人群所能缴得起的比例和标准。目前是通货紧缩,过后必是通货膨胀,老百姓靠积累存款作养老钱一不小心全膨胀没了,以后社会很难稳定。 2.劳动保障执法 企业所有制改革后,老板说了算,职工权益得不到保护,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很弱,地方经济的增长以很多人的权益缺失为代价。企业老板只是把工人作为为他创造价值的衣食父母,而不能让劳动者退休时真的老有所养。 综上所述,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应制定确切的统计对象,以"正在缴社保费就业人口"代替"城镇从业人口"、"正在领失业金人口"代替"城镇失业人员",想方设法在体制改革上建立全覆盖的劳动保障机制,就业失业管理及统计工作都建立在确切的有各种保障基础的人群之上,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孙运刚,山东临沂莒南县劳动就业办公室; 张鹏鑫,山东临沂莒南县洙边经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