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经济带来的丰厚利润与物质享受,解决了人们的衣食之忧,而它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也带来了人文精神弱化的问题,在仅靠个体力量无法应对、化解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随之出现。有预测,心理疾病是21世纪影响中国人最严重的疾病。 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是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航天的发展期盼更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和严峻的质量形势,更需要航天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心"着手,把握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界限,找到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根源,采用"三导"法(即:教导、引导、疏导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心坎上,使之消除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质,纠正行为偏差,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愿景中,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握内涵要义,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采用理性分析、言传身教、道德灌输等"刚性"方法,启迪被教育者心智,让被教育者在思想、认识、观点、立场等方面得到改变和提高。 管理心理学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拥有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心理学以人本思想为前提,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有自身的特定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时,既要重视对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和分析,也要注重对人的个体环境的了解。由此可见,心理学的原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是一致的,把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有效的途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关爱+疏导"的方法,既能拉近与对方的感情距离,贴近他们的思想脉搏,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又能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亲和力""吸引力""化解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渗透性""感化性"和"实效性"。 运用心理学原理,采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法,既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的要求,又满足人们乐于接受"柔性"教育的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大部分思想问题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能注意把握好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界限,对症下药解决好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航天行业的特殊性对人们心理影响的分析 航天行业的高质量要求及政治影响大的特点,在赋予员工责任感、使命感的同时,也使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新的发展时期,更赋予每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工承担起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承担起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航天人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人生目标与航天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那就是确保航天任务百分之百成功。这种对成功的强烈期盼让航天人时刻伴随着强大的心理压力。 航天传统文化的熏陶与社会大环境的差异,需要员工有超强的心理平衡能力,寻求自身认同的价值观。 航天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并作为航天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引导、规范和统一员工的行为,一代代传承下来。正是在这种文化熏陶下,航天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在各自的岗位上面对各种利益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次次飞跃。航天人在以传统思想、航天文化要求自己的同时,又会受到人性弱点、外界诱惑的影响,造成心理隐患。航天崇尚的价值观与外界的诱惑对撞后,航天人也会迷惘、动摇,也会引发认知偏差、价值观混乱、心理失衡等,如果这时没有超强的识别能力,没有坚定在航天事业的一次次成功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那么,这些心理矛盾就会愈积愈深,长期在矛盾中彷徨,无法排遣,价值观就会偏离,或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航天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新体系建设、产业重组、体制改革等力度的加大,员工的焦虑感增强。 在改革措施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我们改变思维、统一认识、坚定信念,毫不犹豫地推进改革;另一方面,也触动了一些人的传统观念和切身利益,面对利益调整,人们的心理忧虑加重,部分员工的思想受到冲击,情绪产生波动,伴随着企业向前发展,新的思想问题业已出现。 搭建人文关怀平台,做到"五个结合"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普遍较为看重和希望拥有心理待遇,认为能够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企业人性化程度较高。针对航天行业的特殊性,航天思想政治工作应创新方式方法,满足航天员工多方面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五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航天人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把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与培育航天使命感、倡导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 一个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物质上的需求往往是思想行为最深刻的根源和内在动力。为此,要正确对待员工的合理需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思想政治工作和解决员工实际需要相结合,统筹兼顾全体员工的利益,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引导员工在发展自身主体性、创造性的同时,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在为国争光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把满足员工精神需求,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结合起来。 中国航天半个多世纪所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高境界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为事业去拼搏、去奋斗。在航天发展新的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弘扬航天"三大精神",使之渗透到员工的思想深处,变为员工自觉追求的目标,以此洗涤员工的心灵,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励员工的斗志,坚定员工为航天事业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的信念,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更好地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把满足员工沟通需求,与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结合起来。 人是群体动物,存在相互交流沟通的需求。企业通过凝聚力工程建设,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人的心理健康提供环境支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奉献中获得心理满足。 把满足员工被尊重需求,与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开展职业规划设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在物质需求获得满足后,被尊重的需求就显得尤其迫切。航天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工作潜能,通过进一步完善干部竞聘机制,加强业绩评价,完善绩效分配考核,建立员工专业发展空间,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树立人才品牌效应,使员工有展现才能的舞台,有实现价值的空间,激励员工为航天的发展不断创造新业绩。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航天青年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让员工把自己的前途与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步发展,实现双赢。 把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与立足岗位做贡献、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 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的五种需要中居于最高层次。企业在满足员工物质利益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员工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需要,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肯定和褒奖个人所作的成绩,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因此,引導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把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与为航天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心理疏导服务,营造人性化的和谐氛围。 人虽然有多种需求,但这些需求并不能得到完全实现,当需求无法满足时,就易出现心理障碍。除了个体自我调节外,单位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疏导平台,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加合情合理合法,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航天实施心理疏导的重点是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加强动态分析,建立预警机制。 由于心理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上的,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当累积到一定程度,量变转化为质变,非健康心理可能就会导致一些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严重事端。 为此,我们要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定期对员工的心理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加强对员工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努力做到未雨绸缪。可针对重点人群或重大、特殊事件,建立动态评估体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尽早解决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开展宣传教育,培养良好心态。 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人的身心健康。单位可建立心理卫生健康宣传网络体系,提倡"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和谐心理、和谐社会"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报刊、广播、标语及各类读书会、学习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员工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帮助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丰富文化生活,保持精神愉快。 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文体活动、歌咏赛诗、参观旅游、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等,用健康丰富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员工在集体活动中、在群体交流里转换思维,走出极端、放松情绪、减轻压力,使员工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 实施心理救助,提供专业服务。 促进人的心理健康,除了自我心理调整外,还需要来自外界的心理救助。单位可邀请心理咨询机构和借助专业网络力量,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如:成立健康俱乐部、组建健康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邀请心理咨询师一对一服务等,通过多方位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来调节心理情绪,解决心理问题,让员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强化科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解决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第一,要把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分析职工思想状况时,不忘分析职工心理状况;第二,逐步构建各层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可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人员,党支部可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委员;第三,健全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制度,可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档案;第四,建立心理健康援助机制,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可实施心理咨询值班制、异常情况报告制等,将心理健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