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一句"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戳中了当前国内教育的痛点。玩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益处多多:玩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会玩的人通常有较强的创造力;玩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基地,在玩中,学习揣摩对方的心理,学习观察人的性格和人品特征,学习约定,学习控制约束自己,学习感情沟通。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时间玩?这与我国课程设置本末倒置的问题有直接关系。西方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少而简单,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到了高中特别是大学,孩子年龄大了,承受压力的能力强了,学习内容的难度才显著提升,进大学门容易,出大学门难,不好好学习很难走出大学的校门。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不仅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必修课程,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依然突出,活动单调且数量、质量满足不了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小时候该玩时不让玩,考上大学后本应该全身心投入学习,却又一下子轻松许多。 此外,家长、教师不重视孩子的玩;孩子没有玩耍的时间和玩伴,不知玩什么、怎么玩,种种因素也导致孩子不会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玩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谈"玩"色变的思想,不要让作业占满了孩子的时间。要知道,过早地进入学习竞争的轨道,很可能使得孩子小小年纪就厌倦学习和生活,甚至厌倦人生。 脑科学表明,婴幼儿0—5岁没有程序性记忆,他们看什么都是新的,分不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要让儿童按儿童的方式生活,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游戏,他们是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很多知识和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