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全民创业的尴尬好不容易绕过转角遇见


  临近春节,区块链风云乍起、暗潮汹涌,众多行业巨头似乎都开始将眼光转移至此,虽现在情形尚未明晰,但有一点暗示可能已经迫在眉睫:一个战场的开始,代表着另一个战场将加快进程、迅速决战。
  因而,滴滴接管小蓝单车也许并不是延长战时,而是变量急速变化刺激质变的前奏,毕竟它已经将危及丛生的ofo暴露在公众视野。
  随着滴滴和ofo决裂的一些细节被公开,很多人对这场互联网精彩大戏的结局更加期待。不过有一点可能也值得关注,尤其是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创业者来说。
  在这场势力交锋中,我们看到,滴滴早于腾讯或阿里表现出来的野心和强势,使得创始人在众多投资方面前的处境颇为尴尬。若不是两方强烈反对,滴滴将成为最大的利益既得者,这代表着在两大巨头还未表态前,创业公司就有可能终结于滴滴之手吗?
  而左右创业者命运的,除了BAT,现在TMD的影响似乎也正越来越重。
  TMD的崛起不仅仅是体量,还有充满野心的投资布局
  相较于美团,滴滴的投资进程更为激进,即使本身还靠着不断的融资支撑,公司的投资版图就开始大规模扩展到全球各地以及国内的一些明星公司,而且投资额度都不小。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最现实的例子,经过几轮融资,滴滴系现在的股权要高于创始人戴威。甚至有报道说,加上董事会的两个席位,戴威存在被架空的可能性。
  一个诞生于互联网风口不久的公司,如今已经有能力主导另一场风口的结局,这不仅仅是说明滴滴的实力,也代表一种改变:原先由BAT或者说腾讯、阿里两家掌控创业公司最后命运的局面,现在增加了一个变量。
  即使滴滴布局共享单车是为了出行领域的进一步垄断,也无法排除这种改变只是一个开始的可能性。长远来看,在投资层面,滴滴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类似腾讯的存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对更多的创业者来讲,这绝非一件好事。因为滴滴有可能成为BAT之外,另一个只能攀爬而难以逾越的大山。
  更何况,滴滴在共享单车资本博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势,可能已经令创业者感受到了更直接的压力。
  一名接近阿里的业内人士声称,滴滴系作为大股东,曾一度尝试主导摩拜、ofo合并,试图将整个共享单车纳入滴滴的出行大生态版图。在双方大股东提出的合并方案中,掌控这家新公司的,既不是ofo,也不是摩拜,而是直接由投资方滴滴主导,把两家创始人都踢出去。
  话说,原本两家争了这么久,总会在中间出现一个胜者,但滴滴现在直接想要同时获得ofo和摩拜的最终控制权,这种渔翁得利的手段,比巨头直接控股更为强势。尽管现在双方已经决裂,但滴滴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关键作用并没有消失,ofo即使请来阿里协助,可能也未必好办。
  出于业务联系,滴滴对共享单车可能是个个例。但反过来想,想要覆盖用户吃喝玩乐的美团,因为其本身的市场想象空间更大、覆盖范围更广,以后为了扩充体量,保不准搭上哪个风口也会像滴滴一样,通过投资进而控制初创公司。
  早在2015年时美团涉足的品类就已经囊括了电影、外卖、餐饮实物电商等十余类。当时一名投资人将美团形容为"狼牙棒":虽然不够锐利,但是它很大,有很多的可能。现在需要在棒上插针,针插多少、插在什么地方,是美团比较重要的事情,"当针插得足够多时,这根大棒就变成了狼牙棒"。
  创业绕不开BAT的笼罩和帮助,现在另一条路也被TMD占领
  但凡互联网创业或有幸站在风口上的,都很难绕开BAT,不仅是因为有钱,更重要的是有资源,这是三大巨头的关键性作用凌驾于风投之上的核心原因,尤其是流量和人脉至关重要。所以相比普通创业者,投资人更偏爱从BAT出来的创业团队。
  但现在,TMD系的创业者俨然也成了"香饽饽"。
  去年9月,前点评系高管吕广渝创建的"猩便利",宣布完成超1亿元天使轮融资,张涛、王兴、叶树蕻、王慧文都在此次的投资阵营中。12月,"魔急便Mobile Go"获1250万元天使轮融资,其CEO韩振威出身滴滴。无论是内部创业还是外部创业,巨头给创业环境造成的影响只增不减,只不过是多了TMD这一层。
  当然人脉在创业中远没有流量带来的实际利益大,即使不是前高管也能拉来投资,但想要绕过BAT的流量就很难了,除非是面向B端或纯技术性公司。从这个角度再来看TMD对创业者的影响,其流量入口虽不及微信、支付宝等等,可把控出行、内容创业及本地生活服务的主要流量,可能意味着,关联业务及市场的创业者难免要屈居于他们之下。
  就像ofo接受滴滴的频繁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滴滴的出行入口,但戴威却没想到滴滴的野心是实质上的全权把控。而内容创业现在更离不开今日头条,无论是PGC还是UCG,头条和他们也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一旦平台格局已定,内容创业者对头条形成更强的依附,像微博强势改版、无视大V利益的事件,可能也难免发生。
  除此之外,创业公司的产品或业务有时也会与巨头重合,这是BAT给创业者带来的最大威胁,尽管现在其行为收敛了很多,但像阿里这样的庞大商业帝国,创业者想要做大经常有可能触碰到其业务边界。数年来,可能也只有美团,成功脱离其掌控,也成功威胁到阿里。
  可是现在的美团,对其它创业者何尝不是一种压制?
  据说,创业十年的二维火,因为美团自己要做收银机,也是一句说说封杀就封杀了。而且王兴去年刚刚成立了美团-大众点评产业基金,任命副总裁陈少晖担任公司CEO,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和信息化服务进行投资,这种打法和阿里甚为相似,囊括到自己生态体系可能是迟早的事。
  卷入TMD的战场,创业者也要站滴滴、美团或头条的队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腾讯、阿里及百度之间明争暗斗这么多年,受其影响的互联网企业数不胜数。尤其是像共享单车这样处在风口之上的初创企业,提早站队是打响规模战必不可少的条件,更何况"二选一"的竞争形式也越来越明目张胆。
  当然,被卷入巨头的战争,既有弊也有利,有很多初创公司的业务本来对巨头并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但因为能扮演打击对手的棋子,反而更容易获得重视。
  总而言之,创业者能在牵连巨头的商业对决中明哲保身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如今TMD之间也开始因为美团和滴滴的直接对抗,而形势紧张。尽管头条目前尚未掺杂其中,可眼看着同一阶梯的"队友"体量越来越大,张一鸣恐怕也很难甘心只做内容。所以说,BAT的处处较量,很可能就是滴滴、美团及头条之间未来竞争关系变化的参照。
  届时创业者又该如何抉择呢?
  就滴滴和美团的"世纪之战"来讲。在网约车市场上,摩拜、嘀嗒、首汽、美团等看似单个弱小的敌人,如今抱团成立了反滴滴联盟。虽然无法预测这究竟会对滴滴造成多大的冲击,但单看联盟本身,美团毫无疑问是主力军,从形势而言,其它相对弱小的成员可能也会变相地为美团裹挟,这是强弱联盟的一个必然。即使不是现在,也可能会是联盟作用发挥之后。
  而且无论是美团打车还是滴滴外卖,很多人都猜测"二选一"的强制举措将会上演,这对商家及司机来讲,也是一种损失。
  美团和滴滴的战事,较BAT之间的大规模对抗,影响范围还是小一个层级,但美团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滴滴。它与阿里这种跨"维度"的巨头较量,以及未来在生活服务交易层面的可能性抗争,将会波及到更多的创业者。
  而王兴也没有掩饰对阿里巴巴底盘的入侵企图,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中国有7亿网民,我们现在有2.4亿活跃买家,阿里有4.5亿活跃买家,所以美团点评还有两到三倍的增长空间。当然新零售我们也干,马上要在线下开店。"由此可见,美团看重新零售就等同于加入了对抗阿里的阵营。
  BAT商业势力触及各个领域,虽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可TMD也已初具当年阿里、腾讯和百度三足鼎立的形态,他们自身体量增强的同时,可能就意味改变创业环境的变量。
  而在这种局势之下,创业的门槛已经在无形之中提高,这对于全民创业来说可能不是好事,但对于创业这个领域来说,也许未必。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创业就不该是全民运动化的。
网站目录投稿: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