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学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渗透到了许多学科。过去在传统民居研究中,虽然运用了社会学的知识,但缺乏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湖南传统民居的发展/变迁,归根结底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学相关理论及方法探讨湖南传统民居,为其提供社会学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民居;社会学;沙井湾村;更新发展 一、社会学概述 社会学是一门对于人类社会群体发展规律进行综合性研究的科学。社會学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 建筑是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之一,它的产生又依赖于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它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物质表征。 传统民居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中形成的。因此,如果脱离经济/历史/社会的因素单一的研究建筑的空间形态,想挖掘传统民居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和规律是不可能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庞大,具体以沙井湾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社会学理论框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变迁对传统民居展开研究。 二、沙井湾传统民居概述 沙井湾传统民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风石堰镇沙井老屋村,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沙井湾传统民居为刘姓家族的民居大院,大院为"三进九厅十八井"构架。传统民居有庄院两处,上沙井院与下沙井院相距300余米。庄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纵深约50米,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约18亩,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沙井湾传统民居是衡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民居聚落,在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公共巷道等因素上都表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性特色。 经过历史洗礼的沙井湾传统民居,自身暴露出的问题诸如光线弱、湿度大、隔音差、年久失修等,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促使居民改建、分割、改砌,原有的空间结构。而在无序改建的过程中又呈现出大量的空置与浪费现象,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地域性建筑纯粹性也逐渐消失。 三、社会结构对沙井湾传统民居的影响 探讨社会组织结构对沙井湾传统民居组织形态的作用。包括沙井湾传统民居社会各类社会组织形态与聚落形态的对应分析。 社会结构本质上是指社会中的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网络形成的社会结构。沙井湾传统民居原为刘姓地主民居大院,当年经历土地改革将其所有财产全部分给当地的老百姓,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改变,由之前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基本形式的血缘群体,变成了因多户不同家庭长期居住在一起,而结成的呈邻里关系的群体。 在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外在的物质形态同内在的社会关系要素一样,是传统民居的重要构成要素,其次可以了解地缘群体,血缘群体等聚落形态与社会组织的相应关系。最后还可以研究聚落组织形态的变化,深入探索变异的原因。 四、社会文化对沙井湾传统民居的影响 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需要研究沙井湾传统民居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在不同层次上的关系。如居住行为与价值观念的互动现象,礼俗文化及制度文化,居住形态的相互影响。 社会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在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上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非物质形态构成的综合体。沙井湾传统民居属于湘南地区,社会文化受湖湘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其民居建筑形态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湖湘文化特定的伦理宗教,风水,习俗等礼俗文化,以及匠作制度,土地制度,政治制度,乡规制度,经济制度等规制文化。 社会文化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因为当社会生活的生产力水平到达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之前社会的生产关系产生不平衡,进而文化也会发生变迁。 沙井湾传统民居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物质性的文化,同时也是精神文化。在社会文化中,我们要以随历史改变而产生新的观点,去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沙井湾传统民居的社会文化环境,比如宗教伦理,政治经济体制,道德观念等。 五、社会变迁对沙井湾传统民居的影响 站在社会变迁的角度上研究沙井湾传统民居的变迁因素,需要分析沙井湾传统民居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社会变迁是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不同人的社会角色模式下,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变化的阶段,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的现象。 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相应的生产力发生的改变。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口,文化科学技术等因素。传统民居随着社会变迁发生改变,社会变迁导致的新材料,新技术与结构的运用,将促进民居建筑形制和聚落形态产生改变。即使社会变迁在改变,但是总会保留一些什么,那我们如何保留,如何更新,需要人们长时间的探讨。 六、结论 传统民居不仅是建筑学科的范畴,更是社会和历史的范畴,因此传统民居研究不能隔离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社会学视角下的传统民居,体现在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社会结构上。社会学对传统民居的研究,是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研究,其根本是为了探究传统民居的内在发展规律,归纳其本质联系,进而帮助传统民居的更新与保护,更有利于营造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技术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峰.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10 [2]陈志华.漫谈建筑社会学.李雄飞等主编.当代建筑文化与美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易益典,周拱熹.社会学教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