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悬浮窗,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交互简单易学易触发。这种解决方式是我没有想到的,确实很取巧,我试图剖析一下这中间的差别,希望自己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产品设计的思路。 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要描述一下,在使用微信时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我们才知道要做什么。 在阅读公众号文章时,收到新的微信,必须关闭当前页面,去微信主页面查看。之后再去公众号里找刚才阅读的文章。 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收到新的微信,必须关掉朋友圈页面,去微信主页面查看。之后再去刷朋友圈,可能要翻很久才能回到刚才的位置。 如此频繁的打断与跳出,既影响了阅读的体验,又影响了实时的沟通。 二、定义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和微信PM在定义问题的关键点上,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我来具体阐述一下,你就能明显感到这之间的差别。 微信的悬浮窗只解决了问题1,所以我们只讨论问题1的情况。 在阅读公众号文章时,收到新的微信,必须关闭当前页面,去微信主页面查看。之后再去找刚才阅读的文章。 1. 我的思考路径: (1)定义问题:我在阅读,收到了新的微信,想查看,只能关闭当前页。这种跳出打断了我目前的阅读,造成了之后的不便。那么,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不跳出当前页面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及时查看新的微信。 (2)解决方案:新增一个聊天页面。页面原型图请点击:https://modao.cc/app/JDUOPARrGaOKvCnsPPell4jRDvraBQ2 大致的使用流程是: 收到的新微信提醒 –> 变成头像展示在当前页面 –> 点击头像,打开聊天界面。–> 或者 滑动头像,忽略提醒。 这样做的好处:一次点击,就可以在当前页面看到新的微信;朋友圈页面,也可以用此方式,解决无法及时查看微信的问题。 这样做的问题:新增了一套信息显示逻辑;新增了一个聊天界面。 为什么说新增页面是问题呢,这是因为对比了悬浮窗的功能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后面我会详细讲述。 2. 微信PM的思考路径: 这是看到悬浮窗功能后,我的揣测,只代表个人意见:) (1)定义问题:我在阅读,收到了新的微信,想查看,只能关闭当前页。–> 去微信主页面查看。 –> 之后再去公众号里找刚才阅读的文章。 关掉当前页面,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找到刚才阅读的文章不容易。那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找到要继续阅读的文章。 (2)解决方案:定义的问题不同,解决方案自然不同。 如何继续阅读?很多内容型应用都有类似的功能,可以参考。 视频类APP,会在首页底部显示一条最近观看的浮层,点击之后可以继续观看。 Safari浏览器的阅读列表,点击+号,就可以将当前页面放入阅读列表中,方便下次查看。 解决方案是: 悬浮窗: 把要看的文章,收起来,变成一个浮层,点击浮层,就可以继续阅读。就像书签或便利贴。 交互: 交互上,最好和用户原来的操作行为一致。不用点击+号,或者…,用最直白简单易触发的方式,告诉用户,你可以把文章收起来,需要的时候再打开。 无疑,现在微信悬浮窗的交互,做到了。 三、我的反思: 1. 为什么现在才做 其实微信早该做这个功能。 微信从公众号的爆发,到信息流的转变,时隔6年,才改进了这个功能。为什么?随便一个产品经理都能"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微信等了这么久? 说是排期原因我肯定不信,我更愿意理解为,当你的用户规模以亿为单位时,对于一个功能的改动,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不如不做。而这个"好"的评判标准,就看内部的流程了。 我的反思是,我在做产品的时候,充当了太多次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赶紧冲上去灭火。 这容易造成一种错误的思维惯性,比如,这里不能查看,那我就加个页面让你看。这里不能点击,那我加个点击功能。 以为这样解决了问题,实则是页面的堆积,不仅造成了页面和代码的臃肿,还伴随着各种逻辑的堆叠,一旦某个逻辑出现问题,就变得无法拆分。只能逻辑套逻辑,最后谁都不敢碰。 快速解决问题的观念没有错,但有时候真的会忽略产品本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产品的核心,问题的关键点,以及用户。所以,以为着火了的时候,敢不敢等一等,多想一想。 2. 什么才是产品的核心 把什么作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应该就是这两种解决方案最大的不同了吧。 微信的主要功能,从来都没变过,就是及时通信。 如果反复问过,什么才是产品的核心,那我可能会理解,为什么微信没有选择增加新页面,而是让用户返回微信主页面查看新消息,即便用户需要3次页面操作,才能看到新信息。 毕竟,聊天的内容不只是文字,还有其他富媒体。回到主页面,才能最大保证沟通效率与体验。 我的反思是,每提一个新需求时,是否真的反复问过自己,产品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新需求做完之后,产品核心改变了吗,重点转移了吗,解决了真实问题吗? 除了自己之外,有没有其他人,或者内部制度,能够帮助你,反思这些问题,检验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能不能想办法建立。 不要轻易做加法。 3. 解决问题的思路,判断方式 如何提一个好问题。 如何找到真实的问题。 如何定义问题的关键点。 如何验证。 这些有方法论,也有经验。 以前我会觉得,自己逻辑不错,我在意我怎么根据逻辑推理找到问题在哪儿,我更关心前三点。现在我会关心到第四点。 问题找到了,怎么验证它是对的呢。思路有100种,99种都说的通,怎么做抉择? 判断方式有没有一套方法论,方法论是否可检验。大家都知道,要考虑用户体验,资源,成本,但具体到细节呢,怎么把控? 四、最后: 不停地自我否定之中,会陷入迷茫,觉得什么都不对,或者什么都对。而那套标准,可能真的就是每个产品人之间的细微差别。 如果不是看到微信的悬浮窗,我可能真的以为,我的解决方案就是最佳。大部分人,也会采取类似的解决方案。哎,这个悬浮窗我是真的想不到啊。 定义问题:只有这一种思路吗?再想想 解决问题:只有这一种方案吗?再想想 这个方案为什么更好。解决了哪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最重要… 类似的问题可能永远也问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