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品德同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是随着人脑和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既有量的增加,也有质的飞跃,经历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健康的心理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而良好的品德又是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幼儿品德认识初步形成并不稳定,而且其良好品德的形成要受客观环境困素以及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实施品德教育时,既要考虑客观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幼儿自身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我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总结,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形成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是非观念是道德认识的首要环节,是道德观念的构成部分,是非感是伴随着这种认识而产生的道德情感。许多问题幼儿在其道德认识中,要不就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要不就具有错误的道德是非观念。 第一,向幼儿介绍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指出不正确的是非观念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性。在进行此项内容教育时,可以通过举实例、故事情节和图片等体现道德行为的例子,在生活、教学或班队会中,以讨论、自己发表意见、谈看法等形式,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贴近幼儿生活的实例分析,幼儿更容易理解接受,并付之于行为。 第二,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品德不良的幼儿交往,教育者切记以师者、长者或教育的口吻与他们讲话,那样容易使幼儿形成逆反心理,最好以讨论的形式传输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观念。 二、增强意志力,循序渐进不断努力 幼儿的意志力薄弱,缺乏自觉性和果断性,在面对积极事情行动中没有决心和恒心,同样在面对不良刺激时容易犹豫不决,犯错误,自我控制能力差,不会也不能自我约束,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时不免藏有私心,因此我们教师应做到:首先,培养幼儿与不良品德因素行为习惯,对于出现的优良品德行为习惯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培养幼儿坚持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对于出现的优良品德行为进行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培养幼儿的自尊心 自尊心说白了就是羞耻心,它能促进幼儿珍惜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地位和声誉,也是幼儿要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动力,其次,要使自尊心全面的发展,防止幼儿只顾个人利益:再次,在拥有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个人荣誉感,只有有荣誉的人才不会对社会利益失去信心,在教学中,荣誉感是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成功的体验,教师应多组织幼儿参加有意义的活动。逐渐培养其个人荣誉感。 四、采取集体教育方式 集体是具有高度紧密人际关系的群众,它对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教育能力,一个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才能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集体教育能力,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第一,要教育集体成员相互团结,不敌视排斥某个人,幼儿如果不被群众接纳,那么他会形成自卑、消极孤独等性格,其心理上不健康了,那么他如何出现良好的品德行为呢? 第二,多组织集体活动,促进集体成员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了解,让幼儿学习每个人的优点,以达到团结友爱。 第三,相互影响,互相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教育者只有采取正确适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发展有效的道德意志,最后出现良好的道德行为,才能塑造一个健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