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国有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控制的契约理论分析


  【摘 要】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是具有一系列法律性质契约关系的总和,国有企业集团多重委托以及决策监管体系更为复杂,本文通过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对国有企业契约失效的探讨,提出集权式财务控制是现阶段应对契约失效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控制;契约理论
  一、契约关系是企业的本质
  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组织替代市场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系列具有法律性质的契约关系的总和。契约的有效性在于契约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的确定性。从委托代理的角度看,契约关系是企业的本质,企业完全是一种法律假设,是一组个人契约关系的连结。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前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具有如下属性:
  第一、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由于所有者与企业经理人员不同的利益取向,因而理论上存在着经营者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天然地会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不相容的间题。
  第二、在现实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经营者拥有关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收人和费用的真实信息,而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由于不参与实际经营,除非付出很大的成本,无法获得相应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激励不相容有可能成为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现实表现。
  第三、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于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也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加大,使得经营者有可能为个人的利益而采取风险过度的行为。此外,同样的原因也有可能使经营者采取掠夺性的资产转移行为,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国有企业契约失效的表现
  所谓契约失效可描述为由于契约的不合理性、不完全性或签约当事人背景的非独立性等原因,或者因为契约执行交易费用过高,使得企业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有效运行,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绩效低于契约正常履行可能达到的绩效,或者使企业资源的分配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根据现代契约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不完全契约几乎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因为签约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个人有限理性存在的结果。由于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契约当事人或契约的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观察一切,契约的条款因此也不可能是完全的。
  在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契约失效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多重委托。由于中国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关系,存在二级代理或多级代理关系具有其必然性。政府本身是一级代理,但这种代理是非人格化的代理。经理阶层是对政府所有权的再代理。政府代表人民管理国有资产,政府是一级代理人。而政府通过委派董事,形成企业的所有权代理。所有权代理人作为委托人又将企业经营权委托给企业经营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代理人在契约关系中是受激励者。追求个人利益是他们的直接动因。但代理人又是风险中性的选择者,他们往往在可控制或可预期的安全风险范围内作出选择。多重代理关系及其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共同造成了过高的代理成本。
  第二,企业干部行政化。我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长期由委派产生。非市场化的经理产生过程的最大问题来自于经理人员能力资格的合格性问题。被委派者是否真有能力实现所有者的期望目标,在其具体实施之前是无法证实的。即便是通过对经理人员的多方面的操行进行过事先的考核,但因为非市场行为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是一种非竞争性行为的结果,由此委派的经理人员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如果政府不能使企业干部通过其经营业绩达到其个人目标,而是以行政标准衡量或考核企业干部,以行政晋级来激励企业干部,甚至存在非制度性的考核标准,企业干部必然会以政府官员的准则来对个人行为方式作出选择,甚至可能采用非制度性的办法达到个人目标。
  三、契约失效的成本
  企业的契约失效必然导致成本增加,而且往往以隐形损失的情况出现。
  第一,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损失。剩余索取权即指企业利润,因此,剩余索取权的损失主要表现为企业利润的损失,包括企业利润低于行业平均利润、利润减少、亏损和业务机会的损失。企业利润损失的原因是契约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与激励机制。没有监管机制,则使权力得以被滥用;没有激励机制,则无法调动企业经理人员努力经营企业。计划经济的指标增长模式意味着:(1)缺乏按经理人的业绩评定其经营能力的声望模型,无法实现经理人激励;(2)年年增长的计划指标会造成激励中的棘轮效应,削弱激励效果。
  第二,企业准租的损失。企业准租是指企业最优经营情况下的利润与次优经营利润之间的差额。这种差额的主要成因是企业投资失败、经营管理成本过高、非公开化项目决定中的隐性资产流失、个人职务消费等。也就是,企业准租被代理人占有或浪费。但真正造成企业准租形成的原因是缺乏对企业准租的核定和对造成准租损失的原因的监管。没有准租核定,就不知道企业应该盈利多少,应该亏损多少。企业出现亏损,实际上就存在企业资产的流失。不知道企业的合理利润目标,就无法知道企业利润损失或资产损失的真实水平。对造成准租的原因缺乏监管和控制,就客观上为企业盈利机会的损失和企业资产的流失留下一个开放性的通道。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事实上是对企业准租的争夺。
  第三,企业组织机能的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目标实现功能和调控功能,企业陷于组织机构的缺损状态。组织机构的缺损主要表现为企业无法形成一个具有真正连贯性的发展战略,企业组织成为一个围绕着非利润目标运行的机构,效率低下,企业文化衰落。
  四、集权式财务控制是现阶段应对契约失效的现实选择
  对国有企业集团而言,其本质仍然是国有企业,契约失效的现象同样存在,甚至较单一国有企业更为突出。其多层委托和多重委托以及决策监管体系的情况更为复杂,子公司经理人员的政府任命使得集团的整体目标也更加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一种机制来应对契约条款的不完全性,处理由不确定性事件引发的有关契约条款所带来的问题,尽可能地降低契约失效所带来的損失。科学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就是这种机制。而财务控制是企业治理的核心部分,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财务控制体系就成为应对契约条款不完全性首先考虑的问题。
  结合实践,我们认为,集权化财务控制是现阶段应对国有企业集团契约失效问题的现实选择。一方面,集权化选择可以降低由于企业集团本身层级较多而导致的多层委托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了子公司经理人员行为目标偏离集团总目标的问题。另一方面,集团管控能力的加强,使得政府可以将监管力量集中在集团母公司层面,通过集团再有效地控制众多成员企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决由于政府信息不对称、能力有限所导致的契约失效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