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线教育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因此,教师要想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自己充电、补课:
  一是补信息技术课,尽快掌握在线教育操作技术。在线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其与教学深度融合必然会催生出崭新的教育样态。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教师不可固步自封,必须调整心态,与时俱进,与互联网为伴,遵守网络道德,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尽快学习和掌握与在线教育相关的软件使用、网络直播、视频制作、信息发布等技术。
  二是补理论课,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理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环境不同,学习媒介不同,心理机制也不同。线下学习有同伴合作、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高效学习。线上学习不具备这些条件,如果学生缺乏自觉性和高度的自律意识,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有赖于教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未来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学习理论,关注青少年心理变化的趋势,并加以运用,指导学生线上高效学习。
  三是补研究课,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5G技术将普遍走向中小学课堂,成为未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标配。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高品质的视听感受、高效即时的信息反馈,将打破传统课堂以讲为主、先教后学的模式,学习将不再囿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泛在学习、定制学习、个性化学习将成学生未来学习的常态。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亦步亦趋地学,不仅违背教和学的规律,而且会造成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最大功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的功能和操作模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都需要教师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将最大限度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线课程资源建设,首先要有立体化、长期性思维。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在线教学,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应急思维,是常态授课的某种替代。笔者认为,仅有应急思维是不够的,应该树立立体化、长期性思维,切实发挥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作用,以多种形式整合汇聚真正优秀的课程资源。以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资源网建设为例,通过采取"市区评优、出版社供给、政府购买、学校供给、企业联动"的多途径资源汇集模式,形成了广受师生喜爱的大批优质资源。
  在推进在线教学过程中,还要建立课程资源规范标准,加强资源库联通,逐步破除"资源孤岛"现象,集中人力、物力加强优质通用型、体系化课程资源开发,实现跨平台使用。一些教学资源之所以难以实现联通、共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标准、存储编目工具不一,只能零散使用,无法形成资源包,难以发挥整体作用。建立平台和资源标准,资源库间及资源间就有了联通的基础和依据。当然还需要建立机制,保障联通工作的顺畅性。此外,还要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的形态,增加开放性。丰富形态指的是关注真实教学样态,扩展资源外延。课程资源应该包括课堂实录、微课、电子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游戏、学生活动方案、教学反思等,只有多样化、丰富可选的教育资源才能有效支撑高质量的教与学。开放性是指要增加课程资源的可加工性与交互性,比如保留课程资源的可编辑性,或者与在线编辑工具一起打包供给,让教师可根据个人思考、教学习惯进行资源加工,在学习优秀教师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从而不断开阔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
网站目录投稿: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