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者我们平日里见到的都是切割成大块状的猪肉,很少见到生猪,但是也有人反映生猪的尾巴一般都比较短小,其实猪尾巴短小并不是先天性的,而是人为因素影响的。在猪仔出生一周后,养殖户就会对猪仔进行断尾处理,那么,猪仔为什么要断尾呢? 预防咬尾症 "猪咬尾症"是生猪在受到许多种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应激反应。猪咬尾症发生后的主要特征性病变在尾部,猪仔的尾巴都被咬掉后,剩下一个断裂而持续流血的终端。猪仔尾巴被咬后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发生感染,出现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压迫及瘫痪,严重者还会导致猪仔死亡。 节约饲养成本 在夏天苍蝇蚊子很多,这时候猪仔会来回摆动尾巴来驱赶苍蝇蚊子。同时猪尾巴摆动也是猪仔健康状态的体现,健康的猪仔尾巴左右摆动不停,患病的猪尾巴下垂停止摆动。但是,猪尾巴在摆动的时候会消耗巨大的能量,养殖户为了节约饲养成本养出肥壮的生猪,不得不为猪仔断尾。 提高猪仔成活率 有些养猪户为了节约圈舍建设成本会增加生猪养殖密度,在狭窄且拥挤的圈舍难免会出现踩踏或者挤压猪仔的现象,猪仔的尾部被压住行动就会受到限制无法活动,由于猪仔力量有限无法挣脱,最后造成死亡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所以,养殖户为了保证猪仔的生命安全和提高猪仔的成活率,会及时对猪仔进行断尾处理。 以上就是对猪仔进行断尾处理的原因,有些人会觉得这种方法有些过于残忍,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集约化养殖的习惯,还无法达到一猪一舍的要求。所以,养猪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