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传媒学院社会学戴老师在当天下午的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摔了两个不认真听课的播音专业学生的手机。戴老师认为,上她的课,就要遵循她制定的规章制度。(10月28日钱江晚报) 浙江电视台评论员舒中胜表示,手机如此普及,机不离手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常态。走路要看,骑车要看,开车要刷,吃饭要拍,无论是开会还是上课,过几分钟不拿出来看一看就难过。 这是事实,我们在信息革命时代被手机"奴役",从便利的角度看,是多么正常。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0%的大学生都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超六成的学生每过十分钟一定要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 当低头玩手机的学生与对这种现象不耐烦的老师相遇时,矛盾一定会异常突出。摔手机的方式自然不可取,摔坏了要赔,这是法律的强制要求。但是出于尊重,当学生的必须要有所克制。 但如果老师讲得乏味、无趣,把学生讲睡着了,这又该怪谁呢?课堂是个学习的地方,它不要求老师像在舞台上一样演绎得生动活泼、感人肺腑,但如果老师讲课枯燥到失去了所有的听众,那他也是可悲的。不由得想起去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的刘宪权院长被称为"华政一哥"风靡网络的事——刘院长的课没有人睡觉,300人的阶梯教室挤下500名学生,这才是教师讲课的魅力。这不是老师强制得来的,而是学生由衷的认同。 玩手机还是听课,简单说来,是学生在手机和老师间做出的选择,而学生往往选择对他们诱惑力更大的一方。那么,谁的诱惑力更大呢?谁的诱惑力本应该更大呢?老师不妨学着从学生心理入手,观察他们的喜好,而不是死板地照本宣科,以至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