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冷暴力——精神层面的职场骚扰 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8226;伊里戈扬(Marie-France Hirigoyen)是世界冷暴力研究与预防领域先驱,主要研究职场上的精神虐待。她把职场冷暴力定义为"任何借由言语、表情、姿势或者文字来侵犯个人人格、尊严或身心完整的举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或破坏职场氛围的行为。" 根据这一定义,国内某著名照片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6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曾经遭受过职场冷暴力。 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会整日郁闷,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20%的人毫无办法,只能无奈选择离职。没有离职的冷暴力受害者要么忍、要么"以冷制冷",总之弄得办公室氛围和同事关系很糟糕,只有16.9%的人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自我怀疑和否定当然不是解决办法)。 职场冷暴力形式多种多样,职场人不可避免都会遇到。 总体来说分为两大类: – 滥用权力 职场冷暴力主要来自于上级,占所有冷暴力行为的四分之三。这种行径容易察觉、一开始就会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 精神操控 这种冷暴力形式隐蔽,起初较不易察觉,但破坏力会逐渐累积增加,最后导致奔溃。有点像我们常说的"绵里藏针"。 下面这几种情况你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它们都属于职场冷暴力的一种。 第一种:打击信心 无论是上级对下属或者老员工对新员工,他们可能通过语言直接表达不满(带有人身攻击性质),也可能是通过恼怒的叹息、耸肩、蔑视的表情、含沙射影、恶意和不友好的暗示来质疑批判你。 第二种:冷漠、孤立 面对你主动打招呼对方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佯装没看见,总之就是避免和你有交集。还有,当你想询问他意见时,你能明显感受到他的拒绝、不愿意;当然,当他询问别人意见时,会自动跳过你,当你不存在。 第三种:蔑视与贬损 从不直接称呼你的名字(通常用"你"、"喂"、"那个谁"这类代替你的称呼)到以开玩笑之名实则嘲笑、讽刺你,这类都属于职场冷暴力。你如果和他理论,对方会嘲笑你小气、开不起玩笑、不懂得融入圈子。 第四种:直接破坏名誉 故意孤立你然后在小圈子或上司面前说三道四。 "穿成那样也不知道给谁看?" "八成是是靠抱大腿才得逞的!" "他能力不行啊。"(然后举不出实锤) 第五种:欺凌 俗称"穿小鞋"。这种行为包括要求员工做无用、低下的工作,比如,我曾在一家公司实习时就亲眼所见部门领导让一个得罪了自己的工作3年的"老人"去做实习生的工作——贴发票。 或者给员工的工作难度完全与能力、经验不匹配,还不给任何支持。还有一种比较隐秘,要求员工加班到很晚或者搭上周末去完成某个报告(通常会说很紧急、且加班无偿),你搞到凌晨3点发给上司,然后他说不用了或者你看到自己的报告躺在他办公桌一周都没被打开过。 碰到上司欺凌你,用意很简单,就是在逼你辞职走人。 这些人更容易碰上职场冷暴力 只要你是被领导的一方,不可避免会遭遇职场冷暴力。除此之外还有两类人很容易被冷暴力: – "空降"过来的新领导 初来乍到对一切不熟悉、又缺少靠山,一些"老油条"们为表达不满会联合起来欺负新上司。 – 一个集体里的"异类" 你并没有任何错,但如果你的工作是那种更偏"男人的天下"的职业,身为女性,你的性别就是错误; 或者,在这个团队里,当大部分人都在用方言沟通交流,你这个外地人就显得"格格不入"。 类似的还有:是否毕业于同一所高校、是否有相似的爱好、喜欢的爱豆是否为同一人。后两样决定了你们的共同语言有多少,而共同语言可以让同事间找到相似性从而促进同事关系。 职场冷暴力的始作俑者 冷暴力的始作俑者有3位: 第1位:公司 很多公司根本没有会发生职场冷暴力的意识、或者觉得这根本不是事儿,所以从企业文化到公司制度根本谈不上规避和解决之道。而组织结构的紊乱,比如职位定义清晰、环境不稳定、缺乏沟通与协调等会让职场冷暴力的发生更为普遍。 第2位:管理层 很多管理层本身经历过冷暴力,如果当时他们得到的解决方案领导"不过问",那他们成为管理者后必然会同样处理。而且管理层会认为一位成熟的职场人应该有能力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不排除有些管理者就是通过打击(很少表扬下属)、冷漠(几乎没有笑容)的风格来管理团队。 第3位:个人层面 要么忍、要么滚、要么狠、要么比"施暴者"更牛,这是遭遇冷暴力后大部分人的处理方法。受害者不敢发声或者用错了力气,导致职场冷暴力长久存在。 忍、滚、狠从来都不是解决方法 在玛丽-弗朗斯**8226;伊里戈扬的经典著作《冷暴力》一书中她提供了一套解决职场冷暴力的方法: 首先,心理对抗。学会自我肯定,稳固自己的人格,健全内在心理,是进行心理对抗的根本。要做到冷静回应、自我保护、恢复判断三方面。 冷静回应。对于施虐者的挑衅,你必须把持住,不要加入施虐者的游戏。让施虐者说他想说的话,自己则保持冷静镇定,并不带情绪地回应。 自我保护。学着保持戒心,办公桌抽屉上锁,重要档案随身携带,重要谈话进行书面记录或录音,以避免暗箭伤人。 恢复判断。有意识地屏蔽任何负面的影射及暗示。 其次,不厌其烦地回应对自己不利的沟通,减少命令或指示中存在任何模糊暧昧,一定要明确不确定之处。在必要的时候,可提出书面请求,以在日后发生冲突时作为两人之间缺乏对话的证据,以避免被抓到把柄。以这种反转的行动来对抗恶劣的虐待手段 ,可对施虐者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震慑,这比一味的忍耐退让有效得多。 最后,掌握一些生物疗法。比如学习冥想、选择适合自身强度的运动方式坚持运动,学习控制发怒等不良情绪,从生物层面减轻身体紧张、焦虑及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