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它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其做法就是认清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如是说。 1920年,美国波士顿。一个西装革履的意大利人钻出轿车,踩着红地毯径直走进交易所。两边镁光灯猛烈闪烁,夹道欢迎的波士顿人欢呼雀跃,"他是找到财富新大陆的哥伦布!他们把他奉若神明。"那些意大利口音浓重的英语一直在波士顿人的耳边回荡:所有投资在三个月内能获得40%的回报! 次年,波士顿人终于发现,他们全都上当了。这个狡猾的意大利人其实一直都在拆东墙补西墙,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这个意大利人名叫查尔斯•庞齐,他的骗局持续了一年之久,骗了3万多波士顿人,这就是著名的"庞氏骗局"。 历史只是被人不断复制的东西。 40年后,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22岁的伯纳德•麦道夫还未毕业,就开始了他的美国梦。每至盛夏,长岛的海滩上游人如织,依靠兼职当海滩救生员,麦道夫已攒足了开公司用的5000美元。长岛海滩的夏天,阳光有些晃眼。望着无垠的大海,年轻的麦道夫强烈地感到,整个大西洋似乎都装不下他的财富梦想。 财富教父 2006年夏,佛罗里达州。通路国际投资咨询公司CEO维莱切特的私人飞机,从纽约起飞经过两小时的航行,降落在了棕榈滩机场。走出机舱,迎接维莱切特的,是佛罗里达的阳光、海风和遍野的棕榈。"好一片度假宝地!" 罗伯特•杰斐先生早已在舷梯下等候着他,其身后停着一辆加长版的凯迪拉克。在华尔街,罗伯特•杰斐是每个基金经理都想结识的人物。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与杰斐交上朋友,就等于一条腿已跨进了财富之门。 面对这样一位大人物的恭候,贵为CEO、一贯高傲的维莱切特也不得不加快了下舷梯的步子,恭谦地走到杰斐的面前,满脸堆笑地跟杰斐握手。 杰斐很有礼节地替维莱切特打开了车门:"麦道夫先生正在俱乐部恭候阁下。" 维莱切特有些暗暗吃惊:受人敬重的杰斐竟会亲自到机场为麦道夫招呼来客,可见麦道夫身份地位的深不可测。关于麦道夫的传闻,他是在纽约那些上流酒会或高尔夫俱乐部里,从那些声名显赫的投资人、银行家、政要和明星那里听来的—— "把钱交给麦道夫只赚不赔,他是一个白玉无瑕式的、绝对可以信赖的资金管理人。" "只要能在他那里投资,无论牛市熊市,其回报都会像时钟指针般,准时显示在账面上。" "如果要跟麦道夫接触,必须要通过罗伯特•杰斐这样声望极高的中间人来引荐。" 从这些大腕们的言语中,维莱切特分明觉得,在这个位于财富金字塔尖端的圈层里,麦道夫就是他们的财富教父。 麦道夫的传奇故事,开始于他用当海滩救生员赚来的5000美元开办证券公司。这个出生于纽约皇后区的犹太穷小子,于1960年开始了他的美国梦。 1970年代,时逢美国证券行业的监管规定变革,经过十余年的摸爬滚打,麦道夫终于找到了机会。那是一个用手工做股票的时代,交易过程非常慢,而且需要很多交易员,花费很多的佣金。而麦道夫早已把握了证券行业变革的趋势,他的公司已经靠自动化交易赚了很多钱。 麦道夫的起家与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崛起有着紧密的联系。纳斯达克即全美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背后有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支持。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一直强烈推行证券交易电脑化,而麦道夫的公司恰恰是最早又最活跃的自动化交易公司,他们依靠电脑自动匹配不同证券交易商之间的报价,然后从订单中抽取佣金。 在证券交易自动化变革期间,麦道夫经常出席证券监管者关于电脑交易系统的论坛。随着纳斯达克交易市场的迅速成长,麦道夫的公司也迅速做大。其交易速度快得惊人,早期以秒来计算,而现在则是纳秒。其交易量也一直稳居全美交易量排名的前列。 作为自动化交易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麦道夫很快就成为了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足轻重的人。在1991~1993年,他担任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主席,并一直担任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董事和证券服务业协会董事。这样一个证券业"里程碑"式的人物,自然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他是证券行业里的国会议员。"大部分基金公司的CEO都这样形容麦道夫的江湖地位。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教授詹姆斯更是称,麦道夫是现代华尔街交易体系的先驱之一。这样的地位还使麦道夫在众多美国公司中担任董事,而这在业界一直是德高望重的象征。 棕榈滩俱乐部 维莱切特对棕榈滩俱乐部也早有耳闻。这个富翁俱乐部不仅代表了财富和地位,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每年要求会员向慈善机构捐款数万美元。而近来,很多富人不惜缴纳数十万美元的会费,争先恐后地想成为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机会结识麦道夫。 要知道,麦道夫给投资者的承诺是,每年10%~15%的回报率。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但是,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入麦道夫的投资者名单。这是一份排外的、尊贵的、非请勿进的顶级名单,包括富豪、名流以及很多著名的银行或投资机构。它和棕榈滩俱乐部的目标人群简直就是异曲同工。对于有钱人来说,进入麦道夫的名单,跟成为棕榈滩俱乐部的会员一样,象征着财富和身份。 尽管身为20亿欧元资金的管理者,也经历过无数大场面,当侍者推开棕榈滩俱乐部的大门时,维莱切特还是有些激动与兴奋。他仿佛看到,财富之门正向他缓缓敞开。 在一间富丽堂皇的VIP会客室里,维莱切特见到了时年68岁的麦道夫。他没有穿着正装,只是整洁地穿着一件灰色POLO衫,却仍然能给人以沉稳可靠的感觉。"麦道夫就是那种只需要握一次手就能谈定生意的人。"一番简短的谈话后,维莱切特已经决定签下投资合同,但在此之前他还是想弄清楚,麦道夫究竟用的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如此高而稳定的投资回报率。通常情况下,这是投资者必须要了解的,但这在麦道夫这里却讳莫如深。 "内部消息。"麦道夫的回答简短有力。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让维莱切特闭嘴并又充分信任的回答。纳斯达克的前主席、自动化交易的先驱和奠基人,以这样的身份获得一点内部消息,也太正常不过了。就像走进一家高级餐厅,不可能还要去检查其厨房是否卫生一样,如果再深究,就是对面前这位教父的不敬。 再看看麦道夫投资者的部分名单吧——纽约大都会职业棒球队老板维尔波恩、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董事长默金、费城老鹰橄榄球队老板布拉曼、西班牙女首富科普洛维茨、导演斯皮尔伯格,还有银行巨头法国巴黎银行、东京野村控股、汇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Man Group、管理着140亿美元的美国对冲基金Fairfield Greenwich Group等,甚至还有国际奥委会。 这样的名单足以让维莱切特的最后一点疑虑烟消云散。这些大腕们已经证明,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把钱交给麦道夫,然后每到一定时间便坐享其成。"就像喝可口可乐,好喝就行,又何必去探究其秘而不宣的配方。" 此后的两年里,与麦道夫名单上的大腕们一样,维莱切特享受着教父麦道夫恩赐的财富盛宴。不论牛市熊市,来自麦道夫的投资回报,都会像时针一样准时地出现在他的账面上。即使在2008年年初,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各个金融机构纷纷凋敝的时候,麦道夫的高回报率依然丝毫不减。这更让维莱切特对麦道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这种时候只有麦道夫还能做得如此出色。" 2008年的夏天,维莱切特又追加了对麦道夫的投资,在他管理的20亿欧元中,有15亿欧元都押在了麦道夫身上。 500亿美元的蒸发 2008年12月11日,距圣诞节还有两周时间,一个惊人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伯纳德•麦道夫涉嫌金融诈骗。 "假新闻!"维莱切特根本不相信这个消息。就在上个周末,他还在高尔夫球俱乐部里向球友们夸赞神奇的麦道夫。直到关于麦道夫诈骗的消息在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麦道夫的名字与80多年前的意大利骗子查尔斯•庞齐出现在了一起,维莱切特才相信这一切已成事实,一个他绝不能接受的事实。 "当潮水退去时,才会发现谁在裸泳。"相比之下,在金融海啸中,相继倒下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只能算是不谙水性的"狗刨者",而麦道夫才是违反规则的裸泳者。 在金融市场资金流动顺畅、市场信心稳定的基础上,麦道夫复制了古老的庞氏骗局:以高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收益。阴谋被市场的繁荣所掩盖,市场繁荣时,资金流动比较快,"拆东墙补西墙"能够顺利进行,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就这样循环下去。 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爆发,美国银行系统相互不信任,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崩溃,市场流动性几乎停滞。麦道夫的客户们纷纷要求赎回投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这使得麦道夫骗局的资金周转日渐紧张。12月初,有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的投资,这成了压死麦道夫的最后一根稻草。 潮水陡然退去,麦道夫已无法"穿上裤子",骗局瞬间被击穿。 事实上,若不是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持续了20多年的骗局仍可以继续。麦道夫的骗局极为隐秘,一句"内部消息",不仅极好地掩盖了阴谋,而且还让成百上千的金融大腕们疯狂追捧。不光信任他的人不知道他到底在如何投资,就连他儿子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12月10日,在曼哈顿的公寓里,麦道夫向他的两个儿子坦承,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自己已经做好了坐牢的准备。两兄弟顿时瞠目结舌:拥有数百亿资产的麦道夫金融帝国,只是由谎言构造的海市蜃楼! 从惊恐中醒悟过来的两兄弟,为了不被牵连其中,不得不"大义灭亲",当晚就向监管机构告发了这个巨大的骗局。经历劫难的华尔街再次被震动了。 曼哈顿中城第三大道,口红大厦。麦道夫的公司位于18层,而17层才是麦道夫运作巨大骗局的中枢。未经麦道夫亲自批准,其他人一概禁止进入17层的办公室。案发后,联邦调查组迅速控制了这里。从纷繁复杂的交易资料中,调查人员发现,这场骗局的损失高达500亿美元之巨,堪称史上金融诈骗之最! 麦道夫随即被法院控制,而所有的矛头都开始指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是由于在市场良性循环、问题还未暴露时,他们疏于监督,才酿成此祸。 骗局不可能天衣无缝,早前曾经有人对麦道夫持续的高回报率提出质疑,但麦道夫在监管机构有着很深的人脉根基,在他公司工作的侄女甚至还嫁给了前来调查的监管人员,再则他的公司又能稳健地给予大腕投资者们高额的回报,加上控方证据不足,质疑的声音往往迅速地销声匿迹。 圣诞节前夕,绝望的维莱切特细细地回想着,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地跌入麦道夫布下的深渊的。高利润率的诱惑、尊贵的富豪俱乐部、麦道夫令人信服的身份,还有那些一长串大腕投资者的名单,想起这些更令他感到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他此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通路国际投资公司的事业上,如今皆在麦道夫的惊世之骗中化为泡影,这一切使他形同坠入地狱、永不超生。 12月23日清晨,人们发现65岁的维莱切特自杀在了自己的办公桌前,恐惧开始在华尔街蔓延。人们不知道,在麦道夫的名单上,是否还会有名字从这个世界上消逝。 八公里之外,长岛的海滩上,仍有年轻的救生员,痴看海水涨落,做着属于自己的财富之梦。 编 辑 方若凡 E-mail:cyf@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