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尊严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他们一岁多,甚至不满一岁的宝宝就已经有了自尊心。比如一个家长说:"我家宝宝晚上不睡觉,奶奶拍了她屁股一下她就哭起来。这么轻轻地拍一下屁股根本不痛的。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自尊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家长可能知道不应该当众打骂小孩子,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一些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却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甚至会觉得是对他的羞辱。 不可说的秘密 孩子的面子特别薄一次家长聚会中,大人们谈起了尿床这个话题,把自己最大年龄尿床史当笑话一样说出来。可可本来在一旁玩积木,可是当他听见大人们在谈论"尿床",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到沙发角落里去了——可可经常尿床。可可的爸爸注意到可可的位置移动,却没注意到他表情的不自然,反倒走过去一把将可可抱起来,说:"可可,你昨晚又在床上画地图了。"可可红着脸辩解:"我没有!"旁边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一个靠近他的朋友刮着他的小鼻子说:"哟,这么大还尿床,羞羞羞!"可可的脸憋得更红了,眼里一下子蓄满了泪水,挣脱了爸爸的手跑进房间躲起来。 我可以想象可可的内心遭受了怎样的打击,他会觉得爸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尿床的事说出来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因此而感到难堪,特别是还被人刮了鼻子,大家都在笑话他。这在大人看来实在只是一件小事,有些大人忽视了孩子已经发展起来的自尊心,喜欢通过逗孩子的方式让孩子难堪而取乐。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但是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当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尤其当众受到批评时,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十分低落。 可可不知道大人们无心批评他,这只是大人们无聊的游戏——当众揭孩子的短,让孩子难堪。可可觉得"丑事"被说出来令他无地自容,别人都在嘲笑他,这可不是小事。这确实不是小事。这种让孩子"当面出丑"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人格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畏缩不前,认为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并且与父母之间出现对立情绪。父母们还是把这些不可说的"秘密"藏起来,给孩子留一点"面子"。 被误读的玩笑 给,还是不给,这是个问题"把你的糖给叔叔吃。"一位喜欢孩子的朋友故意逗我的女儿。女儿紧紧地攥着手里的棒棒糖,不愿意给。这是她今天唯一的一根棒棒糖,特意留到下午才吃。女儿皱着眉头很为难,因为平时我都教育她要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但是她实在是不想与这位叔叔分享手里的糖。 朋友看出了她的为难,故意再一次索要:"给叔叔吃嘛,不要小器嘛。"女儿更加为难了。眼着着小家伙急得快哭了,我赶紧说;"宝宝你愿意把糖给叔叔吃吗?"女儿摇了摇头。我说:"既然不想给,那就不给叔叔吧。明天我们多带些糖来大家一起吃。"女儿这才如释重负。这是大人们经常跟小孩开的玩笑,他们原本不需要孩子手中的糖果、玩具,但故意作势要拿走孩子手中的东西,或者问孩子索取,试探小孩子是否大方。这种玩笑在大人那里只是想和孩子增加亲密感,多一些互动。但是孩子不会把它当玩笑,而是很认真地思考这个东西要不要给,自己不想给怎么办。 这类玩笑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好不容易把手里的东西拱手相让,大人却嘻笑着说:"叔叔不要,逗你玩呢,你自己吃吧。"如果孩子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让他认为说出来的话可以不去实现,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养成说谎、任性、小器、自私的毛病。 令她难堪的赞美 当你面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华子是我的朋友,她跟我说起小时候一件事,关于父亲对她的赞扬。 华子的表姐们经常把穿不了的旧衣服给她,她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反而有接受礼物的欣喜。一天,父亲当着他朋友的面夸华子:"这孩子挺朴素的,经常穿别人给的旧衣服。"在现在的我听来,这完全是一句表扬,可是华子当时的表现却是羞红了脸,甚至还泛着委屈的泪花。这件小事华子到现在还忘不了。华子是神经特别敏感的人,从小自尊心就特别强。这类孩子往往有比常人纤细敏感的神经,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用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尊心过高"。 现在的家长喜欢给孩子来点挫折教育,从出发点来说这是好的。当真正的挫折到来时,孩子不会那么不堪一击。自尊心过高的孩子说到底还是有些不自信,因此过于敏感。家长应该教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在赞美孩子的同时也语气缓和地指出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让他意识到犯了错并不可怕,有缺点并不需要自卑,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一向重视自尊心培养的美国教育是以赞扬、肯定为主的教育方式,"每个人都是赢家"是美国小孩从小得到的暗示。近来,有心理学家面对孩子自尊心过强的现象反思:应该给孩子的自尊"放放气"。一定程度的约束以及有建设性的批评,这些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平和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