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拉来马化腾、李彦宏共建万达O2O平台,外界立马解读为围攻马云与阿里,有点牵强。O2O市场处于初始期,严格来说,是整个社会层面的信息化,竞争都还没真正开始,别说谁断了谁的路。 这个由前中国三大首富搞定的O2O平台合作案,当天没有讲出一个子丑寅卯,王健林、马化腾、李彦宏的致辞里,并没有太多耳目一新的东西。除了王健林确认不做实物电商外。 王健林说,要等个一两年,才能看出万达O2O到底想做什么。这说明,合作案目前并没有细化目标,一切不过一个开始。 若是强说能跟阿里挂上勾,我觉得倒是敏感的时间点。阿里IPO在即,在阿里路演传播战略方向时来一波O2O的传播,搞一个平台工程,能让处于IPO节奏的阿里心存芥蒂。 抛开O2O远景目标以及这种比较隐晦的用意外,在这个时间点,王健林与万达到底还想干什么呢? 我觉得,真正应该关联起来解读的,是万达商业地产,而不是阿里。 你知道,7月份,万达商业地产冲刺A股IPO失败,证监会公布的理由是,万达未按规定要求报送预披材料。 这理由牵强。万达集团IPO经验丰富,之前一直冲刺,出现类似纰漏不可理解。我觉得这应是它的主动选择。毕竟,宏观面不好,A股行情不咋地,挂牌后若没有什么表现,那对它来说可是麻烦。 这不是虚言。万达商业地产除了体量与规模,运营体质不能算多好。商业地产服务机构RET睿意德之前说:万达广场、酒店、百货都不赚钱。2013年,商业地产公司收入1456.2亿,其中公寓、商铺、写字楼收入1262.5亿,租金收入仅85.6亿,占总收入5.87%。新鸿基、太古的物业量不如万达,但2013年的租金收益,不逊于它。而且,新鸿基利润亦不输万达。 对于IPO来说,万达商业地产还欠缺概念包装,之前没有勾画出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纵使冲刺IPO成功,圈钱后想维持一个稳定价格,很困难。它的物业回报率太低了。 回过头来再看这次万达O2O合作案,我的判断是,它是万达商业地产再度冲刺IPO的一个策略,能为它包装出新的概念,新的模式,提升估值,吸引投资人的目光。 万达O2O根本没法脱离万达商业地产独自生存。马化腾、李彦宏也都强调万达线下资源带来的服务优势。可以这么说,如果缺少这部分,万达O2O什么都不是。当然,缺少O2O规划的万达商业地产,也不会有未来。 万达商业地产业务,主要在大陆。O2O平台设立在香港,那是因为更便于整合全球资源。 也许,万达商业地产未来说不定变换IPO地点呢。还有,未来O2O是否会创造母以子贵的效果,不得而知。 万达商业地产可能正在加快重新包装上市的步伐。 公众已经看到,万达集团旗下近乎空壳的香港上市公司"万达商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前两天发布亏损中报时,将改名为了"万达酒店",说要打造成万达自有品牌酒店项目为主的海外综合地产项目投资及运营平台。其实,4月份,王健林曾给它一个这样的定位,就是将它变成万达商业地产的海外融资平台。 这一改名,你不觉得,这似乎是在给万达内地商业地产让路么?它真的有可能在香港挂牌。 如果你再结合这个新生的50亿元O2O平台项目,它也是落地香港。我断言,它倒是很可能成为万达商业地产在香港上市的平台。 这一点,你从万达O2O平台的投资规划也能看得出。一个侧重无形商品的O2O平台,一出生就是50亿元,未来几年则是500亿元的投资规模。 我不怀疑他们几家真能整出这些资金,而是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太夸张,透露着一股资本整合的味道。毕竟,O2O这个概念实在太大,它足以包容实体。 如果真是这样的局面,那么,王健林拉来马化腾与腾讯、李彦宏与百度,后者就不仅仅贡献技术力量,还可能是两个基石投资者角色。直接的资金,并非王健林所需,他不过担心万达缺少互联网企业内核与气质,而庞大的O2O概念,不但需要技术因素,更需要互联网巨头们的站台效应。 想想看,万达布局电商,喊号子已经很长时间,这么快就将它包装成O2O概念,从独立运营过渡到开放合作,而且一出手就拉来两个互联网大佬,这里面,如果没有迫切的资本运作用意,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由三个曾经的中国首富做的O2O平台呢?它未来是否能够成功? 这话题是没法回答的,给不出结论。至少表面上,没有理由说它会失败。因为,从资源、资金、技术方面看,你在中国,可能再也找不到比他们三家更强的搭配了: 1、万达商业地产有丰富的offline部分; 2、腾讯有社交平台尤其是微信体系的支撑,移动端势力强大; 3、百度能提供搜索、大数据、LBS支持。 但我要说,强强联合未必成事。至少短期我对这个新生的项目不那么乐观。原因如下: 一、万达O2O定位于开放平台,这与万达商业地产有限的区域覆盖之间存在矛盾。 万达商业地产的线下资源确实很多,客流量很大,但是,从单体个数与覆盖的区域来说,还很有限,只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有限区域。 如果只局限万达线下资源,所谓开放平台,就要大打折扣了;如果扩展到万达之外的线下资源,那不是万达的优势。几乎每个细分领域,一定会涌现出不同体量的对手。 而且,几十家上百家的万达广场是一种商圈模式。每一个商圈的客流来源,相对固定。你不能期望一个住在浦东的人,为了吃顿好饭,天天往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跑。 从这两点说,万达O2O现有的线下资源跟未来开放平台的定位,是有一定矛盾的。万达本身的实体部分,可能会限制未来平台的规模效应。 二、王健林与马化腾、李彦宏之间,马化腾与李彦宏之间,有直接竞争关系,未来合作走势不明。 万达O2O平台,不可能忽视腾讯参股的大众点评们,当然更有进军O2O的京东商城了。当三方合作的时候,京东股价应声下跌,别是这种效应的结果哦。而且,大众点评也在冲刺IPO,在这个关口,万达O2O如果未来几季声音太大,有可能抑制大众点评的概念特色。到时候,马化腾,就算有更开放的心胸,将腾讯定位于所谓"连接器"角色,但利益相关悠深,他怎么能摆平两家关联公司呢? 那个刘强东不是好惹的角啊。大众点评虽然规模小,但上市关头,投资方竟然来这一手,帮未来的对手站台,它也很难堪,未来说不定掰掰。 大概,王健林给马化腾画了一张饼吧,毕竟万达商业地产的O2O转型,尤其是资本运作里,有太多利益分享机会。再说了,腾讯为什么一定要终生陪着京东与大众点评呢? 百度是BAT里直接的O2O布局最弱的一家了。但它也有实物电商与O2O资源,比如全资收购的糯米网,以及投资参股的安居客、齐家网等等。李彦宏不至于无视百度系的资源,全力为他人做嫁衣吧。当然,同样,除非王健林也给他烙一张可口的大饼。 至于马化腾与李彦宏之间的竞争,就不用说了,它们一度几乎全线作战。 O2O是一个庞大、丰富的信息化愿景,尤其在中国,能容得下许多平台。三个企业家都有相当的心胸。但,完全无视三家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潜在竞争,我觉得不靠谱。 当然,如果马化腾、李彦宏真是在为万达商业地产IPO站台,腾讯、百度的技术支撑角色、基石投资角色,倒可以起到拉兄弟一把效应的,它们当然坐享其成,玩一票。毕竟,万达商业地产IPO是预期中的事,未来肯定有许多投资方想入局,马化腾、李彦宏以后退出,定是收益多多。 当然,三家都是有钱的主。说不定以后会依托这个香港O2O平台,搞些收购。如果腾讯、百度自己不想玩了,也可以将旗下自由的资源出脱给万达。想想看,未来5年,500亿元的投资,指望一个万达O2O独立发展,我觉得它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钱,别是三家有勾兑。如果那样,王健林开心了,刘强东们一定会不舒服。 这其实不关马云的事。按照王健林那样左右逢源的姿态,未来跟马云勾兑也不无可能。只是现在,他需要先化解燃眉之急,不把万达商业地产的资本平台搞定,2015年及以后的万达集团,看上去,那梦想都显得太廉价,太没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