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实施高职院校导师制的背景入手,分析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的现状及其原因。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发展策略,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师制 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對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教师的作用功不可没。最早的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其最初的形成追根溯源就是学生、家长对个别教育的需求。导师制的实施核心其实是"导",导师必须明确"导什么"和"怎样导"。"导什么"是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问题,"怎样导"是解决导师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问题。导师不仅"教书",而且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导师应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 一、推行导师制的背景与现状 在高职院校,由专任教师给学生授课,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传统模式的一贯做法。但"学生不愿学,教师教不好"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情商较低,专任教师的授课也只停留在教室层面;部分辅导员并非师范学院毕业,综合素质不高,辅导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应运而生的导师制能够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及其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导师制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导师制的推行过程中,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的师生比例低于国家规定的1:14的标准,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师制下的师生比更是得不到保证,往往是一位导师负责一个乃至多个班级的指导工作,因而其导师管理不得不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对导师制的重视不够,没有制定较为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方案,与辅导员的责任区分不够明晰,容易造成管理混乱的状况,加之导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因而对其额外无偿的导师工作不感兴趣也是情理之事。 二、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实例 笔者所在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早在2011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就率先推行导师制管理原则,实行"五导"——"成才向导、观念引导、职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五到"——"到方案、到活动、到教室、到寝室、到记录",起到了不错的指导作用。 "五到"具体实施方式有:"到方案"即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整体思考、全面部署、制订方案,方案要有学生情况分析,有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方法措施等,导师应每学期制定一个工作行动方案;"到活动"是指导师主动参加或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活动(如社团活动、技能比赛、团日活动、主题班会、文体活动、观摩活动、考察活动、个别谈心等),导师每月参与或组织具体学生活动不少于2次,每月个别谈心包括面谈、电话、微信、QQ等多种形式的沟通不少于4人次,并做好具体时间、地点、过程、感受和意见记录;"到教室"是指到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图书馆)了解情况、传授方法、指导学习,导师每月到学习(自习)现场不少于2次,做好具体时间、地点、状况、感受和意见记录。"到寝室",即到学生寝室转一转、看一看,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学生行为习惯,指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导师每月到学生宿舍不少于1次,并做好具体时间、地点、状况、感受和意见记录。"到记录",即做好基本的记录记载,记录可长可短,但必须真实具体。 导师应将自己开展导师制工作的基本情况、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下来,分阶段进行小结或总结、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每位学生的一个关键事、一个突出成果、一次重要谈话,都要分次做好记录,每月给每位学生做一个小结,每学期对自己的导师制工作做一个总结。 三、小结 通过推行导师制管理模式,学生能够增强其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导师对学生的学业、实习、就业乃至创业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培养其职业情感,修炼其职业道德,锻炼其职业技能,养成其职业规范,从而提升其职业素养。总之,导师是学生的成才向导、观念引导者、职业指导者、心理疏导员和生活辅导员,导师制的推广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