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世界遗产之日本篇个


  Japan
  1姬路城 (1993)
  2屋久岛 (1993)
  3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 (1993)
  4白神山地 (1993)
  5古京都遗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城)(1994)
  6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落 (1995)
  7严岛神社(1996)
  8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1996)
  9古奈良的历史遗迹 (1998)
  10日光神社和庙宇 (1999)
  11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 (2000)
  12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 (2004)
  13知床半岛 (2005)
  14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2007)
  15小笠原群岛 (2011)
  16平泉——象征着佛教净土的庙宇、园林与考古遗址 (2011)
  17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 (2013)
  18 富冈制丝场(群马县)以及近代绢丝产业遗迹群(2014)
  19 明治工业革命遗迹:钢铁、造船和煤矿 (2015)
  20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有杰出贡献(2016)
  21"神宿之岛"冲之岛·宗像及相关遗产群(2017)
  22长崎地区隐藏的基督教遗址 (2018)
  23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古日本墓葬群 (2019)
  1 日本姬路城 (1993)
  Himeji-jo
  姬路城(ひめじじょう)是一座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姬山(海拔45.6米)的古城堡,是该市主体象征,由于其白色的外墙和蜿蜒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因而也被称为白鹭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姬路城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称日本三大连立式平山城,由于其保存度高,被称为"日本第一名城"。有很多时代剧和电影也在这里进行拍摄,或以姬路城作为已不复存在的江户城的象征。
  姬路城堡是17世纪早期日本城堡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例子,整个城堡由83座建筑物组成,展示了幕府时代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和精巧的防护装置。这些建筑在保证了防御功能的同时也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是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城堡的白色外墙、建筑物的布局和城堡屋顶的多层设计都显得气势恢弘,雄伟壮观。
  姬路城的建筑呈三重螺旋形排布,由中心部分的大天守阁(高46.4公尺)、三座小天守阁(东小天守阁、西小天守阁、乾小天守阁)共83座建筑群的连接而成,设计复杂精巧。姬路城天守阁属于连立式天守阁,由大天守阁和三座小天守阁组成,大天守阁采用四箱叠加的建筑构造,是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的七层建筑,各层之间用两根木柱(长25米,最大直径95厘米)贯穿其间。由姬山(45.6公尺)与周边平地构成的"高台平山城"(总海拔92公尺),周围筑有壕沟城池,石垣和城壁固守着城堡。同时,各个城郭区域或各条通道之间均有石垣和城壁相隔,墙壁上有称为"狭间"的孔洞,用于放置铁炮和弓箭,使外敌不可能轻易进入。石垣呈陡斜状,这种特点被称为"扇形斜坡",上部向外翘出,使人难以攀登。灰瓦白墙,为了防火外部墙壁全部涂以白色灰浆。
  姬路城作为日本幕府时代的一座藩国领主卫城,代表着江户时代日本最高造城技术。姬路城的结构严密,固若金汤,它的三重螺旋型战略防御工事包括外部、中部和内部壕沟。防御工事修筑得精巧,从3条同心圆护城河开始,城壕环绕高大曲折的石城郭,城郭之间设置几座大门和瞭望塔。城墙和瞭望塔上有射箭、打枪的小孔;城堡中内庭的道路,千回百转,好似迷魂阵,从顶楼上却可以看得清楚。屋顶上装饰着动物状、巨大而华丽的鯱鉾,突出在屋檐上,作为防火的辟邪物。最大的城堡主楼海拔92米。三座较小的城堡主楼被独特的系列防御墙精巧地联为一体。起伏蜒绵的山墙与白色的灰泥墙达到一种优美的平衡,给予人们宁静、雅致的感觉。
  2 日本屋久岛 (1993)
  Yakushima
  屋久岛,是属于日本九州的一个岛屿,相继为令制国大隅国、萨摩国的领地,位于鹿儿岛南边,也是鹿儿岛县大隅列岛群的一部分。邻近的岛是种子岛,与鹿儿岛中间则有大隅海峡。屋久岛,位于北纬30度。岛的形状很完整,属于圆菱形。是一个多山之岛,山地占有整岛约75%,平均高度超过1000米。屋久岛,主要气候上以日本下雨最多的地方闻名,有一句当地俗语称为"一个月下35天的雨",在日本降雨纪录上屋久岛一天的降雨量曾与北海道全年的降雨量相同。
  岛屿的底部是坚硬的花岗岩,据说是地壳运动时隆起并形成海岛。因受复杂的气候、气团的影响,温度和季节的变化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显著。岛内可以观赏到亚热带至冷温带地区的植物。人们还用"一个月有35天在下雨"来形容这一地区,足见雨水之充足。丰富的雨水和不同海拔下的温差,养育了很多珍稀动植物。植物有从珊瑚礁到高山植物等丰富种类,动物有屋久猴、屋久鹿等屋久岛特有的生态环境所孕育的物种。
  屋久岛的代表性植物——"屋久杉(Yakusugi)",特指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杉树。在云雾缭绕的高山地带生长的杉树,能从叶子和树枝上长出复根,姿态千奇百怪。1966年发现的一棵生长在海拔1350米高处的古杉树被命名为"绳文杉(Jyomonsugi)(树龄在2170年~7200年之间)"。
  在"白谷云水峡"您可以在茂密的屋久杉林中散步;在"平内海中温泉"您可以一边眺望无边的大海,一边洗温泉;无论落差还是水量都堪称屋久岛第一,同时也是日本百瀑之一的"大川瀑布";从66米高处落在巨大花岗岩上的"千寻瀑布";可以一眼望到蔚蓝大海地平线的"屋久岛灯台";因能拾到星星形状的砂石而闻名的美丽海滨"珊瑚之滨"等。
  宫之浦岳是屋久岛上的最高峰(1935米),属屋久岛山脉的一部份,宫之浦岳同时也是日本南部,九州地方的最高峰。整个屋久岛山脉都由丰富的森林植披覆盖,主要树种为杉木。最著名的是在1993年列入世界遗产的神木-绳文杉。 在岛的北边则有世界少数几个海龟产卵的栖息地。在每年五月到八月时,海龟会回岸产卵,2004年时学者调查统计约有7300多只海龟登陆。
  屋久岛位于古北区和远东生物区的交汇点,该岛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大约有1900种(亚种)植物,包括古老的杉树样本(日本杉)。屋久岛还拥有该地区唯一一处暖温带古代森林遗迹。
  3 日本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 (1993)
  Buddhist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位于日本本州的奈良县,是成功吸收丝绸之路文化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法隆寺地区,约有48座佛教建筑,其中有一些建于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这些木结构建筑杰作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们展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艺术融合历史,还在于它们标志着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修建这些建筑的时候正是中国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时期。
  法隆寺全名为法隆学问寺,别名斑鸠寺,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据先帝用明天皇的遗命与圣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建筑设计受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寺内有40多座建筑物,保存着数百件7~8世纪的艺术精品。
  推古天皇九年(601年),圣德太子在斑鸠地区建立斑鸠宫,在其附近建立了法隆寺。金堂"东间"内安置的铜造药师如来坐像(国宝)的光背铭记有如下的记述:"用明天皇为祈祷自己病愈而起誓建立伽蓝,但是用明天皇不久之后去世,继承其遗志的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在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完成了佛像和寺院的建立"。但是,正史"日本书纪"上虽然载有其后的670年火灾的纪录,关于法隆寺创建却没有任何的记述。另外相传是百济工匠把来自中国的佛塔和木结构传到日本,并修建了法隆寺。从寺内佛像的样式及铸造技法上推测,实际的制作年代应该是7世纪后半叶 。当时(607年),日本是否存在药师如来信仰存在疑问,铭文中的用语也存在疑点。由此推断,造像并非铭文所记607年铸造。另外,金堂中央安置着记有"623年止利为圣德太子求冥福所造"等内容的光背铭的释迦三尊像,比这更为古老的药师如来像却没有被安置为主佛,而是在"东间"被设为侧侍佛也不合常理。虽然存在诸多不明之处,但是法隆寺的创建时代却可追溯到7世纪前半叶圣德太子在世时这一点,通过发掘调查等已经得到了肯定。皇极天皇二年(643年),苏我入鹿袭击山背大兄王之际,斑鸠宫被焚,法隆寺却幸免无事。另外,通过发掘调查以及建筑用材的采伐年代的科学的调查推断,现存法隆寺西院伽蓝是670年火灾后重建。
  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等建筑。东院建有梦殿、中宫等。法隆寺西院的金堂,上层没有设房间将屋顶设为二重是为了外观的气派。金堂的斗拱称为云斗、云肘木,是多用曲线的独特款式。此外,二层的卍字形高栏(扶手)、将其支撑起来的"人"字形束也很独特。这些特色是仅能在法隆寺金堂、五重塔等处才能见到的样式,是日本7世纪建筑的特色。金堂内供奉着中国北魏风格的释加牟尼青铜佛像和药师如来像,这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法隆寺西院的五重塔,是类似楼阁式的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刹约占1/3高,上有九个相轮,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房檐的递减率高,第五重顶层房檐的一边只有底层房檐的约一半左右。第一层内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著称作"塔本四面具"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为国宝。东面是"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的场面,北面是释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印度诸国王分配释迦遗骨的场面,南面是弥勒之净土。其中,北面为释迦圆寂而悲伤的佛家弟子像尤为出名。法隆寺东院的梦殿,是739年为供奉圣德太子而建造的八角殿堂。殿堂里安放着一尊高178.8厘米的救世观音像,这尊像一直以来作为秘佛(因宗教信仰的问题,通常不让人看到的佛像)进行供奉,长年用白布包裹着,几乎没有任何损伤。现在,只在春秋两季的规定时间向公众开放。法隆寺东院后面的中宫寺珍藏着一尊木刻弥勒佛像,这是奈良雕刻的登峰造极之作。弥勒佛一腿绕在另一腿上,头微微侧向一边,一手太至腮边,显出庄严、泰然、若有所思的神情。
  法隆寺是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时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成为其后日本佛教兴盛的基础,是众多日本佛教徒的朝圣之地。法隆寺在伽蓝配置上,可以称得上创造出了日本独自的新的美学意识。法隆寺地区佛界古迹,被普遍认为是日本文化和宗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建筑展示了从早期到现在的日本佛教历史,展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艺术融合的历史。
  4 日本白神山地 (1993)
  Shirakami-Sanchi
  白神山地是跨越日本青森西南部及秋田县西北部的广阔山地,是一片未经人类破坏的山毛榉原生林地域。在这片山毛榉原生林中,还有黑啄木鸟、日本猴、月轮熊等野生动物繁衍生息。
  山毛榉日语称做"橅"这一名称源于这种树木除了用于栽培蘑菇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用处,可能也是这一原因这一地区的树木能免遭伐采。山毛榉树会结众多果实,和果树同様寿命短,大约能存活200年左右。自然死亡腐朽的山毛榉是其他树木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提供源。在白神山地山毛榉原生林中可以见到幼苗、成树、老树、以及腐朽倒下的死木等不同形态。此外还能见到桂、刺楸等众多树种。
  暗门瀑布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瀑布,距停车场到目的地单方向步行需要约1个小时,如果仅观第三瀑布则只需要30分钟左右,因为瀑布位于世界遗产缓冲地域内,所以成为较有名的観光地。至瀑布的山道两侧有山毛榉原生林,铺设了便于观赏的道路。
  岳岱风景林,以号称有四百年树龄的巨大山毛榉为象征的一片保护林。长满青苔的大小巨岩与树林相映成趣。
  津轻峠,这里也有一四百年以上树龄的称作"母亲树"的大树。从津轻峠的停车场朝经案内板路5分钟路程即可见到这棵大树。
  津轻国定公园十二湖:十二湖是日本青森县西津轻郡深浦町的复数湖泊的总称,位于白神山地一角。构成十二湖的湖泊是1704年能代地震导致崩山山体崩溃之后形成的堰塞湖,共包括33个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青池。从大崩山的山顶眺望,可以看到12个湖泊,十二湖的名字由此而来。广阔的山毛榉森林中点缀着几汪湖泊,尤其是其中的"青池"更是犹如蓝色泼墨般美不胜收。湖水如镜,倒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在不同的光线下,从不同角度看上去,水中山毛榉枯枝交相映错,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十二湖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名胜景区。昭和28年时十二湖被指定为县立公园。
  白神山地位于北本州的群山中,该地区人迹罕至,保留了最后一个未被开发的寒带西博尔德毛榉树森林遗迹,西博尔德毛榉树曾经分布很广,几乎覆盖日本北部的所有丘陵和山坡。白神山地森林中还生活着黑熊、鬣羚和87种鸟类。
  5 日本古京都遗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城) (1994)
  Historic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 (Kyoto, Uji and Otsu Cities
  古京都历史古迹(京都、宇治和大津城)这一遗产项目是指存在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宇治市及滋贺县大津市的寺院、神社、城堡等史迹的总称,共有17座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并被确认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宝藏、作为日本典型的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古京都遗址是仿效古代中国首都形式,于公元794年建立的。从建立起直到19世纪中叶古京都一直是日本的帝国首都。作为一千多年来日本的文化中心,古京都不仅见证了日本木结构建筑,特别是宗教建筑的发展,而且也向世人展示着日本花园艺术的变迁,现在日本的花园设计艺术已经对全世界的景观花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内历史古迹众多,建筑古朴典雅,庭园清新俊秀,京都也被称为园林城市,在日本堪称杰作的园林。这里集中了日本全国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全市有列为"国宝"的建筑物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199处,今日依稀可见的京都地区的一些残亘建筑可以追溯到较远的17世纪。城内外古色古香的寺院、神社和亭台楼阁,与现代化建筑错落相间,组成一幅瑰丽的都市风情画。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有秩,布局整齐划一,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
  古京都遗址建造于公元794年(平安时代开始),从那时起到江户时代(1600—1868),一直作为首都,同时在这里也造就、培养和保留了日本许多杰出的文化。作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历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筑、精致的宗教建筑和日本花园艺术的发展时期,同时还影响了世界园艺艺术的发展。
  17处遗产点包括:贺茂别雷神社(上贺茂神社)、贺茂御祖神社(下鸭神社)、教王护国寺(东寺)、清水寺、延历寺、醍醐寺、仁和寺、平等院、宇治上神社、高山寺、西芳寺(苔寺)、天龙寺、鹿苑寺(金阁寺)、慈照寺(银阁寺)、龙安寺、西本愿寺、二条城。
  1.贺茂别雷神社:是一座位于京都市北区的神社,通称上贺茂神社。为二十二社之一、式内社(名神大社)、山城国一宫、旧社格为官币大社(现神社本厅的别表神社)。
  2.贺茂御祖神社:为一位于京都市左京区的神社,通称下鸭神社。为二十二社之一、式内社(名神大社)、山城国一宫、旧社格为官币大社(现神社本厅的别表神社)。主祭神为玉依姬命与贺茂建角身命。例祭日为5月15日(贺茂祭、葵祭)。
  3.教王护国寺:是一位于京都市南区九条町的寺院。又名东寺。为东寺真言宗的总本山。山号八幡山、本尊药师如来。创建于794年,是迁都平安京后所兴建的国立寺院,是目前唯一平安京所遗留的建设,寺内的五重塔为日本最高的五重塔。
  4.清水寺:是一座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清水的寺院,于778年(宝龟9年)前后由延镇上人起造。清水寺的山号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观音,原本属于法相宗这一宗派但目前已独立,成为北法相宗的大本山。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占地共达13万平方米,由奈良子岛寺僧人贤心(后来改名延镇)所创建。因为多年来战乱等灾害受损,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33年重修清水寺,也就是现存的样子。清水寺为栋梁结构式寺院。正殿宽19米,进深16米,大殿前为悬空的"舞台",由139根高数十米的大圆木支撑。寺院建筑气势宏伟,结构巧妙,没有用一根钉子。寺中六层炬木筑成的木台为日本所罕有。
  5.延历寺:是位于滋贺县大津市坂本本町的一个寺院。位于比叡山内。不少名僧出身该寺,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称,由于在战国时代曾因庇护浅井长政跟朝仓义景的军队而遭织田信长焚毁,所以也常在宗教、历史文学作品中出现。
  6.醍醐寺:为一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醍醐东大路町的真言宗醍醐派总本山寺院。山号醍醐山。本尊药师如来,开基(创立者)理源大师圣宝。醍醐寺包括了上醍醐和下醍醐,之间隔险峻的山道,徒步需要1个小时。下醍醐以安置本尊药师如来的"金堂"、"三宝院"等为中心,是和上醍醐对照的绚烂大伽蓝。上醍醐是西国三十三所第11番札所;上口曾经是女人结界,上醍醐是有名的"醍醐水"涌出之地;包括药师堂和清泷宫拜殿等国宝建筑。
  7.仁和寺:是一座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佛教寺院,是真言宗御室派的总本山,由宇多天皇在仁和4年(888年)开基(创建)。山号大内山的仁和寺主要奉祀的是阿弥陀如来。通常是由皇室或贵族担任住持的仁和寺,是所谓的门迹寺院之一,宇多天皇在卸位出家后于此以法皇的身份居住修行,因此获得御室御所的别称。直到近代明治维新之后不再由皇族担任住持,才改称为"旧御室御所"。除了宗教与历史上的重要性外,仁和寺也以其境内的樱花闻名,境内约有200棵被称为"御室樱"的樱花树。这些樱花树除了树高比一般的樱花树低、枝干低伸给人一种像是在低头请安的视觉印象,而有"多福樱"(お多福桜)的别称外,由于它们约在每年4月20日过后才会盛开,是京都各地的赏樱胜地中花期最晚的,因此到此处赏樱常被认为是花季的完结收尾。1990年时,仁和寺的御室樱获选为日本樱名所100选之一。
  8.平等院:位于日本京都府宇治市,沿着宇治川边兴建,是日本早期木构建筑,据信是古代日本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极致具体实现。该院兴建于公元1053年,由平安时代权倾一时的藤原赖通改建其父别院[1],规模相当今日1/2宇治面积的平等院乃为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弥陀堂,水池之东则建构象征今世的拜殿,打造‘净土庭园’之喻的代表建筑,其规格更为后来日式庭园的参考指标。古老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面对"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弥陀如来"与52尊"云中供养菩萨像"得名的"阿弥陀堂",后因"阿弥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飞的禽鸟,在中堂脊沿更有两只尊贵象征的金铜凤凰像,遂在江户时期,更名为"凤凰堂"。"凤凰堂"可说是集绘画、建筑、工艺与雕刻等艺术国宝于一堂之作,在‘木造天盖、云中菩萨供奉像、凤凰金铜像、梵钟与壁画’等稀有国宝级文物。而在现今流通的10日圆硬币与10000日圆纸钞背后,更可见"凤凰堂"图案,代表着此处对大和民族的重要意涵。
  9.宇治上神社:为一位于日本京都府宇治市的神社,创建于平安时代,神社的本殿,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建筑。其本殿和拜殿都是国宝,供奉神明有菟道稚郎子命、应神天皇和仁德天皇。宇治上神社在明治维新以前被称为离宫上社,与邻近的宇治神社(旧称:离宫下社)为相对应。宇治上神社内,有一处"桐原泉",为宇治古传的七大名泉之一,也是唯一现在仍存在的。
  10.高山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梅ヶ畑栂尾町的寺院。栂尾位于京都市区西北部的山中。为真言宗系的单立寺庙。建于奈良时代,但实质的开基著(创立者)为镰仓时代的明恵。以"鸟兽戏画"闻名,同时寺庙内还有大量的絵画、典籍、文书收藏,拥有众多的珍贵文物。
  11.西芳寺:为一位于日本京都市西京区的临济宗寺院,别称苔寺,山号洪隠山,本尊阿弥陀如来。
  12.天龙寺:是一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嵯峨天龙寺芒之马场町的寺院,为临济宗天龙寺派大本山的寺院。山号"灵龟山"。本尊释迦如来、开基(创立者)为足利尊氏、开山(初代住持)为梦窗疏石,当初是足利尊氏为了抚慰后醍醐天皇的亡灵而设。该寺规模十分宏大,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一位。
  13.鹿苑寺(金阁寺):是一座最早完成于1397年(应永四年)的日本佛寺,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北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名称源自于日本室町时代著名的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之法名,又因为寺内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所以又被昵称为"金阁寺"。鹿苑寺原为西园寺恭经的别墅,后给足利义满。足利义满死后,根据遗言改为禅寺,取名鹿苑寺。金阁寺为三层,第二三层的外墙用金箔贴成,远远望去,金光闪闪。3层高的金阁寺,每层都象征着不同时代的风格:第1层是平安时代,第2层是镰仓时代,第3层是禅宗佛殿的风格。塔顶尾部装饰着一只金铜合铸的凤凰,堪称一绝。银阁寺位于京都东山麓,1482年由足利义政按金阁寺造型修建,与金阁寺齐名。银阁寺原来也是别墅,兴建时曾计划把外壁饰以银箔,但建造完成时未镀上银箔,改名慈照寺,俗称银阁寺。大德寺,建于1319年。大灯国师为开山祖师,后经战乱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师(聪明的一休)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大师的遗墨。
  14.慈照寺:又经常称为银阁寺,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属于代表东山文化的临济宗相国寺派。山号为东山。寺院创立者为室町幕府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开山祖师是梦窗疏石(实际上,梦窗疏石是在该寺院创立前1个世纪左右时的人物,因此被称作"劝请开山")。足利义政在寺内兴建了观音殿,被通称为"银阁",因此,寺院全体被称为"银阁寺",这一名称与同在京都的"金阁寺"(正式名称为"鹿苑寺")相呼应。
  15.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以石庭而闻名。山号为大云山。龙安寺创建于宝德2年(1450年)。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持)为义天玄承。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一部分而列入了世界遗产。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日本时,曾表示希望能参观龙安寺内的庭园,参观后英女王对庭园赞不绝口,也让龙安寺庭园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有专家研究,园中有隐含的结构,是用来吸引观众的无意识视觉敏感度。龙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园林精品。
  16.西本愿寺: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本山,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正式名称为龙谷山本愿寺。本愿寺是净土真宗最大教派,为亲鸾所创,最初本山为1272年(文永9年)所建大谷本愿寺,后经历多次战乱迁徙,1591年(天正19年)第11任门主显如得到关白丰臣秀吉支持,将本山迁至现址。1592年第12任门主准如继任后,教团内部发生继承纷争,1602年前继承人教如得到大名德川家康支持脱离教团,在本寺东侧另创真宗本庙,形成东西对立局面。当地人因此习惯将龙谷本愿寺称为"西寺",久之通称为西本愿寺。
  17.二条城:是一座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二条城町的城堡,建设于江户时代初期(1603年)。曾经是德川家康的寓所。它的富丽堂皇与朴素的故宫恰成鲜明对比。城堡以巨石做城垣,周围有东西长500米,南北长300米的护城河,河上有仿唐建筑。初为德川家康到京都的下榻处,后因德川庆喜在此处决议奉还大政而闻名。1886年成为天皇的行宫,1939年归属京都府。主要建筑有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等。殿内的墙壁和隔扇上有狩野派画师所绘的名画。被称为"三步一寺庙、七步一神社"的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这里是日本文化艺术的摇篮,佛教的中心。
  6 日本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落 (1995)
  Historic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落是日本飞驒地区白川乡(岐阜县大野郡白川村)及五屹山(富山县南砺市)地区的合掌造结构建筑历史村落的总称。列入遗产的村庄包括:荻町(Ogimachi)、相仓(Ainokura)和菅沼(Suganuma),那里山高1500米,一条名叫庄川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经该地区,流入日本海,由于山坡陡峭,这里的大多数村庄都位于沿河谷的一条狭长地带上。
  白川乡和五屹山村落,地处山区,长期以来与外界隔绝。这些村落的居民以种桑养蚕为生,当地的农舍很有特色,在日本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比一般农舍略大,为两层结构,屋顶坡面很陡,用茅草覆盖。尽管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动荡,荻町、相仓和菅沼这些村落依旧体现了当地人那种与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完美适应的传统生活方式。
  这也是一个降雪特别多的地区。冬天寒风从中国刮来,挟带着湿气吹过日本海。直到不久以前,同外界的接触仍十分稀少。由于进出非常困难,这个地区曾被叫作"日本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区域"。因为冬天的景色就像在童话故事中情境一般,被喻为"冬日的童话村"。
  这些地理与气候条件产生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当地的农舍比一般农舍大,完全为木结构,屋顶呈三角形,三面都覆盖着草。这种建筑式样称作"合掌",因为屋顶陡峭的坡面使人想起佛教徒祷告时双手合十的样子。宽敞的阁楼往往被农民用来养蚕。一簇簇农舍由田野和树林围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表达出当地的文化。
  合掌造是指日本一种特殊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盖的屋顶,呈人字型的屋顶如同双手合十一般,于是就被称为"合掌"。合掌造为木造建筑物,在兴建的过程中完全不用钉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合掌造的屋顶十分陡峭,这是使积雪容易滑落不会堆积,以避免冬季的大雪将屋顶压垮(类似欧洲的建筑)。合掌造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须更换老朽的屋顶茅草。更换茅草需要大量人力,故每次有哪一家人的屋顶需要翻修,全村的人就会同心协力一起完成,这种合作方式称为"结"。传说这种建筑形式是13世纪初平氏家族在源平合战战败后遁入深山,为了御寒并躲避追兵而建造的。目前保存下来的建筑物大约是在江户时代中后期兴建的。
  无论就结构和建筑方法还是内部空间的使用方式来看,这些农舍都是最高发展的日本木结构房屋的典范。到19世纪末,在白川乡/五屹山地区的93个村庄里还有1800座这样的房舍。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山区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剧变。许多传统的房屋消失了,许多独特的乡村景色也遭到破坏。在本世纪内,所有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消失的。
  在荻町、相仓和菅沼,合掌式房屋还保留得相当完整。这三个村庄的村民在本世纪70年代同当地政府合作,发起了一场保护运动。他们认为如果不采取行动,他们的村庄环境就会被摧毁。他们想保存整个村庄的风貌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田野、沟渠、道路和森林,以及建筑,于1971年成立"白川乡荻町村落自然环境保护会",制定了保护资产的住民规章。1976年,在文化财保护法的推动下,依法以"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区"进行全面性的保护。每个村庄都采用了国家的合法保护制度。根据这些合法的传统保护制度,这三个村庄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将合掌造介绍给全世界的,是德国的建筑学者Bruno Taut,他在1935年左右于日本进行传统民居样式的调查,实地走访合掌造后大感惊艳,在《日本美的再发现》一书中赞誉其为"极端合理,就连日本境内也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
  白川乡原被划为建设大坝的预定地,但是随着抗争事件的发生,日本人注意到合掌造有被保存的必要性。于是自1967年开始以现存最早,有400年历史的"田村家住宅"(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为中心,将各地合掌造的房屋被迁移到白川乡保存,形成现存最大的合掌造聚落。目前白川乡共有113栋合掌造建筑。
  7 日本严岛神社 (1996)
  ItsukushimaShinto Shrine
  严岛神社是指位于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市境内岛屿—— 严岛(旧名宫岛)的神社。严岛神社位于濑户内海,自古以来一直是神道教的圣地。岛上的第一座神社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现在见到的神社建于公元13世纪,协调有致的建筑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神社通过大海和高山不同色彩和形态的强烈反差完美地表达了日本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理念,即自然美和人类所创造美的融合。
  神社创建于约公元593年,拥有约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为日本国内其他约五百座严岛神社的总本社,神社主要祭奉宗像三女神(田心姬命、市杵岛姬命、湍津姬命)。严岛神社修筑于濑户内海海滨的潮间带上,神社前方立于海中的大型鸟居是被誉为"日本三景"之一,为严岛境内最知名的地标。严岛神社的大部分建筑结构均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神社亦收藏许多国宝级的文物。神社在1996年时与后方弥山的原始林区登录于世界遗产名单中。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加上岛屿秀丽的景致,严岛自古就被人们认为是女神居住的灵岛,因此逐渐成为日本神道信仰的中心。神社的创建至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一般认为是在推古天皇即位元年(亦即593年),由安艺国的有力豪族佐伯鞍职所建造。有关严岛神社的正式记载则是在811年(弘仁2年)时,以"安艺国佐伯郡 伊都岐岛神社"祭神为"市杵岛姬命"收录于日本史书《延喜式》当中的延喜式神名帐。在平安时代末期,神社受到平氏一族的崇敬,神社亦开始拥有与现今结构相约的建筑规模。1146年(久安2年),平清盛担任安艺守官后,严岛神社就成为平氏一族参拜地点。1168年(仁安3年),平清盛开始建造保存至今的社殿。由于平家不久得势,影响力大增,使严岛神社的盛名广播至其他贵族圈,香火鼎盛。许多京都的皇亲贵族远道而来参拜,引进当时的平安文化,严岛神社渐渐发展出其著名的雅乐表演。平家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源氏一族仍然给予神社优厚的礼遇,使严岛神社得以保持昌隆。日本其后进入战国时代,长期政局不稳导致严岛神社逐渐衰败、荒废。直至1555年(弘治元年),毛利元就在严岛之战(严岛合战)中获胜,将严岛一带收归于自己的领土。在元就的庇护与支持之下,神社恢复昔日香火鼎盛的场面。1587年(天正15年),丰臣秀吉为了供奉在九州征讨中阵亡的将士,命令安国寺惠琼在神社旁的山坡上建造大经堂(读经所),被后人俗称为"千叠阁"。进入江户时代以后,越来越多民众前往严岛旅游与参拜,称为"严岛诣",神社前的市街(门前町)与周遭地区也因参拜民众踊跃而带动发展。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进行神佛分离,大圣院(严岛神社的别当寺)与大愿寺等原本神佛习合时代附设的佛寺自严岛神社独立而出。神社于1871年(明治4年)被列入国币中社,在1911年(明治44年)更被昇格至官币中社。现在神社的正殿是1571年由毛利元就所建,以正殿为中心,分别有客神社、门客神社、大国神社、天神社等各殿,在此之间还设有朝座屋、高舞台、乐房、能舞台等。各神殿的颜色基本呈朱红色,但也有不同颜色的建筑物,这也许反映了建筑时代不同。还架设了内侍桥、长桥、反桥等,以东西方向约长300m的回廊将其连接起来。
  涨潮时,可以看到严岛神社宛如浮在海上一样,是在日本唯一运用潮水的涨潮退潮原理来设计的海上木造建筑物,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其建筑物和自然浑为一体的美观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耸立在神社后的弥山与前面宽阔的濑户内海还有宫殿式建筑物的庄严华丽把游客引进了一个宫廷文化的世界里。
  它的寝殿以庄严华丽的建筑风格而著称。耸立在海上的"大鸟居"(日本神社的大门),是宫岛的象征,它和有着红柱、白壁的神殿与周围的绿色森林、蓝色的大海相映生辉,1996年也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8 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1996)
  Hiroshima PeaceMemorial (Genbaku Dome)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也被称作原子弹爆炸圆屋顶。它位于日本广岛县广岛市,建成于1958年,是一座历史建筑物遗址。1945年8月6日,美军以原子弹轰炸广岛,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数被夷为平地,仅此圆顶屋勉强屹立没有倾倒。随着人类创造的最具毁灭性能量的释放,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已经成为人类半个多世纪以来争取世界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完全而有力的象征。
  在日本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以前,原子弹爆炸圆屋顶原是广岛市产业奖励馆,是由捷克的一名建筑师,简·勒泽尔设计的,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主体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圆顶部分有五层。1945年,美军的原子弹瞄准了圆顶西北方不远处的"T"字型桥梁——相生桥,但原子弹在落下的过程中偏了600米、至圆顶东侧200米处的岛医院上空580米处爆炸。原子弹爆炸后,以爆炸中心为圆心,半径2公里范围之内的建筑几乎全毁。圆屋顶建筑虽然被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焚毁,但是是少数在原子弹爆炸区之内,在冲击波肆虐之后没有倒下的建筑。圆屋顶建筑之所以能残存下来,除了因为它的建筑构造拥有比周遭建筑更为坚固的结构外,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正好就在炸弹引爆点下方,在这里有一个很小的范围,在爆炸当时承受了较少的横向破坏力——为了制造最大的破坏力美军采用了空中引爆的方式,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球型包络面部分会撞击地面并反弹,再与空中的冲击波叠加产生加成效应,制造出最大的横向破坏力。但是,位于爆炸点下方的这个范围只会承受第一波由上方往下的直接冲击力,但却不在横向扩散的叠波范围内。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一道冲击波虽然立刻摧毁了产业奖励馆包括屋顶与各楼层楼板在内的所有水平建筑结构,但垂直方向的结构却大致未损。耐燃的钢筋混凝土制造的骨架与外墙在撑过原子弹产生的大火之后,成为今日残存的建筑遗迹,并被保留下来作为原子弹爆炸事件的纪念物。圆屋顶建筑周遭现在被护栏保护着,只有乌鸦和一些鸟类可以飞入,每到傍晚,就可以看见圆屋顶周围一片萧瑟的景象,圆顶遗址的存在像是一直在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伤痕,勿让历史重现,爱护和平。
  9 日本古奈良的历史遗迹 (1998)
  Historic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
  "古都奈良的历史遗迹"是指奈良市地区的古迹,包括6座寺院和原始森林等8处遗迹。从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摇篮,特别是在工艺、文学和产业方面。由于奈良得到世代天皇的庇护,佛教首先在奈良繁盛起来。公元752年东大寺大佛塑成,使佛教的影响力达到了顶点。奈良的寺院,可以说是博物馆,因为它们拥有许多自古遗留下来,可称作无价之宝的佛像以及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
  奈良有"东方的罗马"之誉,日本人称奈良为"精神故乡"和"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早在3~5世纪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国"的中心;公元6~7世纪,日本几代天皇在此建都。当奈良作为日本首都时,它的建筑遗产独特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繁荣。天皇宫殿的布局和奈良幸存的建筑构思是早期亚洲都城建筑和设计的杰出典范。作为与中国和朝鲜文化交流的结晶,古都奈良充当着特殊证人的角色,它见证了日本建筑和艺术的演变,并对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元710年-794年之间奈良是日本的首都,亦即平城京,是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期与中国唐朝的交流促使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迁都至平安京(今京都市)之后,也以宗教中心的角色而持续繁荣。这段期间在奈良建造的诸多神社、寺院以及皇宫等建筑物见证了日本文化在奈良时期的发展。在那个时期,日本国家政府的结构确定了下来,并且奈良到达了其鼎盛时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发源地。古奈良的历史遗迹-佛教庙宇、神道教神殿以及挖掘出来的帝国宫殿遗迹-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公元8世纪日本首都的生动画面,深刻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动荡和变迁。
  最主要的遗迹是"平城宫迹",即奈良地区现存的王城遗迹。公元710年,将都城迁到奈良平城京时,天皇的宫殿及政府机构就设在这里。794年,迁都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之后,平城宫曾一度沦为农地,此后,随着兴福寺、东大寺等著名神社和寺院的兴建,重新作为"寺院之都"而繁荣起来。1889年,奈良的宫殿遗迹首次被发现。目前,奈良在保持原有的广阔原野面貌的同时,根据发掘成果,复原了"朱雀门"(1989年复员)及庭园等,并继续进行修复工作。
  寺院包括:东大寺、春日大社、兴福寺、药师寺、唐招提寺、元兴寺等6座。其中,东大寺每年都吸引大批日本国内学生旅游团和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它是在圣武天皇(在位期间:724~749年)的旨意下,为守护国家的平安而建造的寺院。寺院的大佛殿内供奉的高14.7米的大佛,是奈良的象征。大佛右手手掌朝前,左手手掌朝上放在膝盖上,这一手势代表的寓意是右手赋予人们力量,左手满足人们愿望。大佛的主体修复过几次,但是莲花座的花叶部分和双足的一部分仍保留着当初的原貌。东大寺虽在江户时期重建过一次,但仍可称得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除此之外,各寺院都珍藏着很多国宝级文物,如药师寺的东塔、唐招提寺的鉴真和尚像、春日大社的主殿、兴福寺的东金堂及五重塔等。
  此外,奈良的"春日山原始林"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它是因日本独特的神灵信仰和自然观,才得以保存并延续下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著名建筑师与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对美军极力建议将奈良和京都列入禁止轰炸的名单,使得这两座有着众多日本古建筑的历史名城免于被战火毁灭。为了保存奈良这个古老文化摇篮的原格局,日本政府规定一切古代建筑不准拆除毁坏,并不准兴建现代建筑。
  东大寺位于奈良杂司町,是日本佛教华严宗总寺院,始建于公元745年,当时的寺名为总分国寺,由圣武天皇仿照中国寺院建筑结构建造。大佛殿东西宽57米,南北长50米,高46米,相当于15层建筑物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金堂的宇宙佛毗卢遮那镀金铜佛坐象,是日本第一大佛,称为奈良大佛,仅次于中国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未来佛",为世界第二大铜佛。这座"毗卢遮那佛",于公元747年铸造,752年举行大佛开光仪式。佛像身高16.212米,脸长4.844米,眉长1.635米,耳长2.575米,颈长O.795米,大拇指长1.636米,为铸造这尊铜佛像,共用熟铜444,476公斤,金39.2公斤,水银22O公斤。佛像曾两度毁于战火,现在的佛像是17世纪重修的,只有铜莲座上的莲花瓣部分是8世纪的遗物。殿东的大钟楼建于镰仓时代,也是仿造天竺式样的建筑。楼内有日本752年铸造的最重的钟-梵钟,高3.86米,直径2.71米,为日本国宝。殿西松林中的戒坛院,是为中国唐代鉴真大师传戒而建,他是日本第一个授戒师。殿北的正仓院收藏着当时天皇的用品、东大寺寺宝和文书等奈良时代的美术品以及从中国、波斯、西域等地传入的9000多件艺术品。
  与东大寺同在奈良公园的春日大社始建于公元768年,后被战火烧毁,现在的建筑都是江户时代的重建的。但它的楼门、石灯笼、石佛、铠和胄等都是珍贵文物。每年在春日大社举行社火活动,千余只驯鹿漫步其间,原始森林与春日大神殿融为一体,成为文化风景的典范。
  唐招提寺: 是我国唐代高僧鉴真亲自指导兴建的,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走进寺的大门,里边是宽阔的白色碎石大路,路两旁是苍翠的松林,主殿是面宽7间的金堂,整座建筑呈现出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技艺和风格。寺的东北是鉴真的开山御庙,据说鉴真就安眠在这里。庙前有荷池,因鉴真生前最爱听潺潺流水,所以弟子们在墓前开塘引水建成。唐招提寺位于奈良西京五条町,气势雄伟。它是公元759年根据圣武天皇敕命为鉴真大师修建的,原名律宗寺。据说鼎盛时期有3000余名学僧在此学经求法。寺院大门上红色的"唐招提寺"横额,是日本效谦女皇仿中国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字体书写的。鉴真大师的坐象供奉在御影堂,这尊塑像是763年鉴真大师圆寂后,他的赴日弟子忍基制作的,被尊为日本的国宝。1985年,鉴真和尚的坐象回江苏扬州"探亲",盛况空前。
  奈良近郊的药师寺,是公元680年天皇为祈祷皇后的疾病痊愈修建的,以建于698年的东塔闻名。寺内的珍贵文物有东塔、东院堂、铜铸如来佛坐象、观音菩萨坐象等。东塔高37.9米,是仅存的奈良时代初期的古建筑。这座塔建造奇异,塔身3层,大屋顶下又分出小屋顶,大小屋顶形成和谐组合,看上去象是6层塔。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奈良县西北部、生驹群斑鸠町。作为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物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据传这是7世纪初叶,用明天皇的皇子、圣德太子等人为父亲建造的寺院,曾一度毁于大火,后又在8世纪初叶之前得以重建。被称为圆柱收分曲线的中间部位的柱子形状鼓起,看上去如同古希腊的神庙。所以无论从文化传播历史上还是从建筑史上来说,都已成了一座极为珍贵的建筑物。
  参拜道正面中间有南大门,在它的里面是中门,中门的东西两侧有回廊,折往北边,东有金堂,西有五重塔,都在回廊包围之中,这种布局是法隆寺式伽蓝配置。金堂曾在20世纪中叶整修时,下层发生火灾、被推定作于8世纪的壁画毁于大火。壁画后来经过模仿复原,现在的壁面是复制品,使今人尚能想象出当时这些壁画的模样。
  10 日本日光神社和庙宇 (1999)
  Shrines and Templesof Nikko
  "日光的神社与庙宇"位于栃木县日光市,包括:东照宫神社、二荒山神社等2神社和轮王寺1寺院及其周边的遗迹。
  东照宫供奉着17〜19世纪昌盛一时的江户幕府之第一代武将德川家康(1603〜1605年间在位)的灵位。东照宫的兴建动用了12万7000名工匠,并采用了当时最高的技术。其中2层结构的大门——"阳明门"尤为知名,据说门上无处不在的华丽色彩和精美雕刻,看到日落也不会厌倦,因而又得名"日暮门"。穿过阳明门往右来到通往里侧神社的长廊,可以看到头顶上的雕刻——"睡猫"。据传这是工匠左甚五郎(Hidari Jingoro)的作品,已被指定为国宝。因该雕刻位于通往家康墓的门旁,故有说法认为它是为防鼠而雕刻。用于圈养神灵座驾的"神厩舍"中有八面雕刻,刻画了猴子从出生到怀孕的全部过程,通过猴子的一生比喻了人的一生。其中,最为知名的是"三猿"雕刻,刻画了猴子"不看、不言、不闻"的三种姿态。三只猴子分别用手捂着眼睛、嘴巴和耳朵,其寓意为"不看他人短处、不言他人是非、不闻他人过错",而且之所以用猴子刻画据说来自"猿猴能为神马去病救灾"的信仰。此外,名为"上神库"的神殿中还有一尊大象的雕像,是一群从未见过大象的人们靠想像来雕刻的。以上三件雕刻被称为东照宫三大雕刻,体积虽不大,但都非常精美,总能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欣赏。"神桥"是日光的神殿与庙宇的玄关,也是日本三大奇桥之一。传说曾经有位得道高僧来到大谷川河边,想要渡过湍急的河流时,两条蛇架起了桥梁,帮助僧人渡过急流。神桥经过8年的修复,于2005年3月完工,并向一般游人开放。在漫山枫叶的季节里,拱形朱红色桥身在石头桥墩的支撑下愈发地鲜艳夺目。
  二荒山神社的看点是朱红色神殿和旁边的"闹鬼灯笼"。传说夜里灯笼被点燃后,会变成奇形怪物。灯笼上至今还留着无数刀痕,据传都是怕鬼的武士留下来的。轮王寺与比睿山延历寺(滋贺县大津市)及宽永寺(东京都台东区)齐名,是天台宗教具有代表性的寺院之一。主殿内供奉着三尊高8.5米的木结构金箔佛像。
  几个世纪以来,日光神殿和庙宇与它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一直被视为神圣之地,并因其杰出的建筑和装饰而闻名于世。同时该遗址与德川幕府时期的历史具有密切的关系。
  11 日本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 (2000)
  Properties ofthe Kingdom of Ryukyu
  冲绳位于日本最南端,由100多个岛屿组成,冲绳县的本岛内保留着很多文化遗产。"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指的是代表琉球王国时代的9处遗址,琉球王国凭借独特的文化和信仰曾经昌盛一时。
  大约从12世纪左右,冲绳岛的各个地区开始出现统治者,统治者们建造了名为Gusuku的类似城堡的建筑。虽说是城堡,但它和同样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姬路城等建筑不一样,它更接近于城塞。进入14世纪后,冲绳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并于1429年成立了统一的琉球王国。首里城建在可俯视那霸市的120米高地上。东西约400米、南北约270米,周围是约10米高的石砌围墙。城内有政治、文化、外交、祭祀相关设施和广场,城中心有冲绳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正殿(中心建筑)"。建筑带有浓厚的日本、中国等周边各国的色彩。这表明当时的琉球王国和周边亚洲国家的交易往来频繁(龙的形象和朱红涂漆来自中国,屋檐等结构样式受日本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首里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登陆时,曾毁于一旦,现在的大部分建筑是1992年重建完成的。近几年来,更是作为电视剧外景地吸引了不少观众。首里城的西侧,有一座利用天然岩石山建造的壮观的石砌建筑——"玉陵"。琉球王国几代王族都长眠在这里。墓地内的空地上铺满了珊瑚礁碎片,建筑的中央和东西两塔上,摆放了名为"Shisa"的避邪狮像,它是冲绳的象征。
  琉球王国时期的遗址群和建筑群展示了琉球王国500多年的历史(公元12世纪至17世纪),雄伟的城堡遗址体现了那个时期琉球王国的社会结构,而岛上的宗教圣地则无言地述说着古代宗教形式到现代少有的延续。在那500年中,琉球群岛王国广泛地与外界进行着经济和文化交流,从而造就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存。
  12 日本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 (2004)
  Sacred Sites andPilgrimage Routes in the Kii Mountain Range
  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遗产包括了横跨日本和歌山县、奈良县及三重县的宗教圣地――"吉野·大峰"、"熊野三山"、"高野山"以及连接这些圣地的朝圣路线。它们通过多条参拜古道连接奈良和京都两个古都,反映出根植于日本自然崇拜古老传统的神道教与自中国和朝鲜半岛引入日本的佛教的相互融合。该遗址(面积为495.3公顷)及其周围的森林景观是1200多年来持续保留完好的圣山传统的写照。这个地区连同其丰富的小溪、河流和瀑布仍然是日本现存文化的一部分,每年吸引多达1500万游客来参拜和游览。三个遗址内都有神殿,有些神殿甚至修建于9世纪。在建筑风格上,反映了传统的日本神道教与从中国和朝鲜半岛引入的佛教的融合。
  此遗产的主体是高野山、吉野山及金峰山的三座佛教寺院。自古以来,这三座山就是山岳信仰的圣地,连接这三座佛教寺院的朝圣路线,主要的朝圣路线包括:中边路(Nakahechi)、小边路(Kohechi)、大峰奥驱道(Oomineokugakemichi)、伊势路(Iseji)(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野山町石道(Koyasancyoishimichi)等5条道路。山路上有很多段陡石梯路,单是在这些仍然充满神秘色彩和浓重历史韵味的古路上,一边观赏自然景色,一边漫步,也不枉此行。
  平安时代,真言宗的创立者空海大师跟随遣唐使到中国习佛,学成归国后在此创教建寺,即金刚峰寺。传说吉野山的修行者役小角是因受到"藏王权现"的感召在该处建立金峰山寺,所谓"藏王权现",是指佛教密宗里的神祇形象(即释迦如来、千手观音与弥勒佛,但形象与一般认知不同)。纪伊山地约在6世纪中成为真言宗的山岳修行场,更在10-11世纪时,由希望能够藉修行取得超自然能力的人建立了修验道的修行场。此外,在9-10世纪时在日本广泛传播的"神佛习合"思想,也就是将日本古代神祇转化为佛教神祇的一种思想,也在此处建立了一些圣地。
  另外,由于11世纪左右日本流行的"末法思想"(指如果佛教衰败,世界也将灭亡),希望借由修行能在死后到达西方净土的"净土宗"也跟着兴起。可能是由于纪伊半岛深山及断崖紧邻的自然景观,使部分的人认为纪伊山地就是所谓的"净土",使得此地也有部分净土宗的寺庙。
  纪伊山地的各寺院高僧辈出,所以很快成为日本重要的佛教圣地,历代天皇与将军纷纷到访参拜与赏樱。另外,埋葬在此的人也很多。而因为此地的信仰非常多样化,由各地前往参拜的信徒络绎不绝,他们所走的道路即是今日的熊野古道。它连接了高野山及附近的各个灵地,形成大面积的宗教灵地。其中高野山海拔高度约800米,为日本密教真言宗的重镇。
  吉野·大峰位于纪伊山地的最北部,以修验道(将日本固有的山岳信仰和密教、道教相结合,于12世纪左右出现的宗教,关在山里进行严酷的修行。)的圣地而得到发展。吉野同时也是著名的山樱花胜地,据说1594年丰臣秀吉将军(Toyotomi Hideyoshi,1536-1589)曾在这里举办了一次豪华的赏花宴。修验道的中心寺院――金峰寺,每年4月都会举办盛大的集会,用樱花作为供品来忏悔人们的罪行。
  熊野三山是纪伊山地东南部3座神社的总称。这3座神社分别为:熊野那智大社、熊野速玉大社、熊野本宫大社。如果只是参观这3座神社,驱车一个下午就能转完。但如果您想欣赏周边的美景,就建议在胜浦温泉或本宫温泉住上一晚,细细品味和慢慢欣赏。被誉为神瀑的"那智瀑布",宽13米高133米,是全日本为数不多的高落差瀑布之一。传说触摸到瀑布的飞沫,可长生不老,因此,瀑潭附近总是聚集着很多游人。
  高野山上有100多座寺院,俨然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宗教城市。其中以816年由空海和尚(Kukai,774-835年,真言宗的开山鼻祖)建造的金刚峰寺最为有名,不但可以欣赏到史书上有记载的名画家所绘的豪华隔扇,还可以参观丰臣秀吉的侄子秀次(Hidetsugu,1568-1595)剖腹自尽的房间。另外,高野山也以可体验宿坊(寺院内供游客住宿的设施)的寺庙多而闻名。住在寺院里,可以参加抄写佛经、朝夕念经等活动,还可品尝到严格按照宗教戒律烹制的斋饭,这些在一般的日式旅馆里是体验不到的,因此,最近颇受外国游客的青睐。
  13 日本知床半岛 (2005)
  Shiretoko
  知床半岛位于日本最北部的岛屿北海道的东北部,包括半岛中部到其顶端(知床岬)的陆地部分和周围海域。它是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受季节性海冰形成极大影响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突出典范。对许多海洋性和陆地物种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这些物种中,有些是濒危和地方性的,例如毛腿渔鸮和知床堇植物。对于受到威胁的海鸟、候鸟、大量鲑类物种及包括北海狮和某些鲸类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而言,知床半岛在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夏季的知床半岛,似一条通往天空之路,河川从海崖高处直泻入海,天路的尽头是鄂霍次克海湛蓝无垠的海平面。冬季,站在鄂霍次克海中央观赏奇幻的流冰美景,在海中央漂流、流冰漫步是知床冬季的著名游览项目。
  知床国立公园是日本境内最美丽、最原始的国家公园之一。知床国立公园是位于知床半岛的先端部分,其多数区域为原始森林所覆盖,园中生息着棕熊、北海道狐狸、虎头海雕、白尾雕、海鸬鹚、海豹以及海狮等诸多野生动物。
  知床岬是知床半岛前段突入鄂霍次克海的一个海岬,亦为知床国立公园的一部分。过去游客可搭船在此靠岸登陆,但自从该区被列为国立公园特别保护区后,即严格限制观光客进入。
  知床五湖,她是知床八景里最值得一看的景致。梦幻般的知床五湖是知床国立公园的中心景区。知床五湖被群山和原始森林包围,五湖的四季美景与知床群峰一起倒映湖中,宛若一幅光影斑斓的油画;似五颗小巧静谧的宝石散落其中,又像静静绽放的水仙,清幽的香、淡雅的美。知床五湖亦是日本棕熊的生活区域,景区管理人员提醒游客要抱着"打扰到日本棕熊的家"的心态前往参观。游览知床五湖的最佳方式是徒步,景区内共有两条徒步路线:一条是高架木道、一条是地面散步道。湖畔高架木道悬浮在大海和森林之间。站在高架木道的瞭望台上,越过湖面可看到罗臼岳等知床山峰全貌,黄昏,还可欣赏夕阳沉入鄂霍次克海的壮美景观。
  知床瀑布:知床还被称为瀑布王国:FUREPE瀑布以其涓美而被誉为少女之泪,成就了"飞瀑入海"的人间绝景;热气蒸腾的KAMUIWAKKA温泉瀑布可从观光船上一眼望到;OSHINKOSHIN瀑布则沿着海岸公路向大海奔流而去。知床八景之一的OSHINKOSHIN瀑布名字意为"鱼鳞云杉群生之地"。因瀑布分叉,所以又被称为"双美瀑布"。大瀑布从森林中奔腾而下,奔流至鄂霍次克海,有着一股"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FUREPE瀑布由知床连山渗出的地下水形成,近乎垂直地从百米高的断崖直接落入鄂霍次克海。由于该瀑布水流量不大,散落的情景宛如少女扑簌扑簌滴落的眼泪,因此又称"少女的眼泪"。KAMUIWAKKA热水瀑布同时也是温泉,非常罕见。瀑布底部就好像浴缸,可以直接在里面泡温泉。
  罗臼町:离开瀑布,前往知床半岛的一个著名小城——罗臼。翻过知床山巅,往东行驶便到了罗臼。罗臼小城是个渔业中心,有着日本北方小渔港特有的风貌。乌鸦和罗臼小城一起在晨曦中醒来,聪明的乌鸦早就在渔港选好了位置,静静地等待着渔船上新鲜的食材。罗臼港的海带、三文鱼及鳟鱼等海鲜非常著名,爱吃海鲜的游客定能在这小城大快朵颐,一碗铺满三文鱼、鱼籽、海胆及带子的超级海鲜饭美味无比。
  罗臼岳则位于罗臼町和斜里町之间,是知床连山的主峰,它似分界线将知床半岛分为两部分,有着"知床富士"的美名,为日本名山之一。罗臼岳的四季有着不同的美。其登山口就在罗臼町的温泉附近,除了断岩绝壁、雪溪、漫山的小野花、原始森林,登临罗臼岳山峰,还可眺望知床半岛的全貌。
  14 日本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2007)
  Iwami Ginzan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山遗迹是一组山脉,海拔600米,被深深的河谷截断,以大型矿藏、熔岩和优美的地貌为主,是16世纪至20世纪开采和提炼银子的矿山遗址。这一带还有用来将银矿石运输至海岸的运输路线,以及通往韩国和中国的港口城镇。通过运用尖端技术提炼出来的优质白银和开采到的大量白银,大大促进了16世纪至17世纪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日本白银和黄金的大规模生产。
  日本西部的石见银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矿山遗址。石见银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寿祯发现以来,持续开采约400年,直到1923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石见银山的矿脉位于山脉的东部,相当于今日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中央位置,早期开采区为以仙山山顶周遭的银矿石,在开发间陆续发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一般矿山开发时在精炼部份会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类木材,可是石见银山历代的掌控者都很注意四周环境,所以至今银山附近仍保留相当完整的森林地貌。
  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石见银山是欧洲人唯一知道的日本银矿山,这一事实可从当时欧洲制作的亚洲地图和日本地图上明显看出。在当时的地图上,石见银山附近标有"银矿山王国"的字样。石见银山出产的银纯度极高,在东亚交易中的信用也很高,因石见银山位于佐摩村,因此该地出产的银被称为佐摩银。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前期,日本银约占世界产银量的三分之一,据说其中大部分产自石见银山。石见银山以银为主在东亚交易中发挥的重要作。显而易见,石见银山闻名世界。
  石见银山的历史要追溯到日本的战国时代初期。根据日本的《石见银山旧记》一书记载,早在1309年,大内家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已有了采银的纪录,后来大内家的家臣出云国的三岛清右卫门在1526年3月开决出了地下银矿脉。其子大内义隆继位后,在1533年透过博多的商人神谷寿贞招徕工匠,从海外学习了炼银方法之后,大量提高银矿的开采量。在石见银山银矿开采量上升以后,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直到1562年时尼子家臣服于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胜利告终。后来毛利辉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丰臣秀吉,石见银山就成为丰臣秀吉行军打仗的重要资金来源。后于1600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失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被江户幕府直接管辖,在当地修建了很多银山管理区。第一任银山管理者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长安,大久保长安对银山和银矿有很深的了解,便急速开发银山,为幕府提供海外贸易的财源。在1602年时,石见银山仍有高达4~5千贯的产值,但此后产量逐渐下降。明治维新后,石见银山曾交由民间团队经营,但经营不善,最终载1943年,完全封山。石见银山在1969年成为日本指定史迹。当地居民还组成了"银道振兴协议会",为保护和宣传石见银山做出杰出贡献。石见银山作为日本银矿开采的鼻祖,是日本矿石产业兴衰的历史见证。
  银矿主体——银山栅内 从16世纪前叶正式开发矿山后,到20世纪前叶进行生产活动的银矿山遗址主体.。因在江户时代初期被栅栏围起来而得名。这里除了开采银矿的生产活动遗迹之外,还完好的保存了当时生活,流通,统治相关的山城遗址。
  银山管理中枢——代官所遗址 17世纪中期,银矿山开采的主体从银山栅内迁移到了大森地区的石见银山管理中枢,现在这里的遗址叫做代管所遗址。这里保留有1800年左右的重建的建筑正门以及左右两边的厢房建筑。
  银山宗教代表——罗汉寺五百罗汉 在石见银山的岩石上,有人为开凿的3孔石窟,内有三尊佛石像和500罗汉的坐像。被称为罗汉寺五百罗汉。建于18世纪中叶,是石见银山宗教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15 日本小笠原群岛 (2011)
  OgasawaraIslands
  小笠原群岛是日本在太平洋和菲律宾海之间的群岛,位于东京都以南1000余公里,行政区划属东京都小笠原村管辖。最高点海拔463米。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约1600毫米。群岛由3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著名的有小笠原岛、父岛、母岛和硫磺岛等,另外,700公里以南的冲鸟礁和1900公里以东的南鸟岛也属小笠原群岛的一部分。岛屿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是一种属于极危物种的蝙蝠——小笠原大蝙蝠,以及195种濒危鸟类等大量动物栖息的家园。在这些岛屿上已发现并记录了441种当地特有的植物类群,在其周边水域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鱼类、鲸目动物和珊瑚。小笠原群岛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一系列的生物进化过程,主要表现在这里不仅有着来自东南亚地区与西北亚地区的植物物种,同时还生长着大量当地特有物种。
  小笠原群岛属亚热带岛屿,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还拥有白沙滩,因此极适合夏季进行海水浴和潜海观赏热带鱼、冲浪、乘帆艇、香蕉艇等海上活动。观赏鲸鱼和海豚是小笠原群岛最动人的旅游项目。观赏鲸鱼和海豚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秋季至次年初春。鲸鱼的最佳观赏季节为每年的2至4月。出没在小笠原群岛一带的鲸鱼主要为座头鲸,最大的体长可达15米,鲸鱼在海中呼吸时喷出的高高的水雾和从海中跃起又砸向水中的壮观景像无人不为之感动。小笠原群岛一带鱼类繁多,可享受海上垂钓的无比乐趣,有加吉鱼、鲷鱼、乌贼鱼等,运气好说不定还会钓著金枪鱼。日本的钓鱼迷们常光顾小笠原群岛。
  从东京竹芝码头乘坐定期渡轮"小笠原丸",行驶约25个半小时,才会到达父岛的二见港。小笠原丸是总吨位为6700吨的远洋客轮,设有酒店式客房、可一边茗茶一边眺望太平洋的甲板酒吧,以及使用小笠原本地食材製作料理的餐厅等,让您尽享舒适的海上之旅。
  16 日本平泉——象征着佛教净土的庙宇、园林与考古遗址 (2011)
  Hiraizumi–Temples, Gardens andArchaeological Sites Representing the Buddhist Pure Land
  日本平泉象征着佛教净土的庙宇、园林与考古遗址,也被成为平泉文化遗产,是日本岩手县平泉町存在的一系列寺院的总称。平泉由5处遗址组成,中尊寺、毛越寺、观自在王院迹、无量光院迹、金鸡山等为中心的周边地带。11及12世纪时,平泉是日本北部地区与京都相抗衡的行政中心,至今尚留存有当时府衙的遗迹。平泉文化遗产中的遗址按照8世纪流传到日本的佛教净土宗的宇宙观建成,象征着人们渴望死后往生的佛陀净土以及此生的静心之境。结合了日本本土的自然崇拜与神道教的影响,净土宗发展出了日本独特的规划与园林设计理念。
  平泉在岩手县的南部、座落在北上川西岸的平泉丘陵上,是西磐井郡唯一的町。平泉町面积63.39km²,人口约8980人。平泉古称陆奥国,在日文中有偏远之地的意思,也是日本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奥州是福岛、宫城、岩手、青森4县的旧国名。11世纪至12 世纪的100年间,曾经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得到了繁荣发展。当时统治这个地区的藤原氏享尽荣华富贵,现在留下的与藤原氏有关的国宝和古迹就有 3000多件,藤原氏连续三代筑起的灿烂的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平安时代末期,日本朝廷将势力扩展到列岛南北边境一带,结果导致连绵不断的战争。日本东北部因政府压制,从而引发了半个世纪的战争。到了11世纪战争终于偃旗息鼓,唯一获胜的藤原清衡,统治了日本东北部地区,形成了以奥州藤原氏为中心的地方政权。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地方领主藤原氏将平泉的寺庙建筑与佛教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自12世纪起100年间,佛教在这个地方极度繁荣,使这里形成了独自的文化区域。平泉藤原氏的势力范围从现在的福岛县白河关到青森县外浜,徒步需要20天以上才能走完全境。而位于其间的是中尊寺,来往行人通过中尊寺前的大道,举首观堂,川流不息。另外,在南门口的毛越寺周围有东西宽30米的大路,南北交叉的道路和宝物库,以无量光院和观自在王院为首,在各处建有大寺院。寺院、庭园、街道等有机会的结合在一起,平泉是日本最早有计划地建造的地方都市。许多寺院及遗址至今仍被保护并流传着。平泉出土的大量陶瓷中,以青白瓷执壶、碗、盒子为主,另一方面平泉地区的黄金出口量也很大。公元1298年,马可·波罗在其《东方见闻录》中有"黄金之岛日本"的记载,指出日本是个盛产黄金的岛屿,连宫殿都是用黄金建造的。彼时的平泉盛产金矿,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举足轻重的贸易枢纽,因而成为东北区的政治中心。日本进入镰仓时期,奥州地区大量的黄金通过平泉流向日本各地,再通过贸易交往销到海外。
  平泉是日本有名的佛教圣地,当时的平泉首富藤原清衡因为饱经战乱,决心在平泉建立一个没有战乱、没有争斗的和平世界。他在平泉大兴佛教,中尊寺、毛越寺等众多寺庙就是净土思想的产物。这里是日本有名的佛教圣地,各个庙宇被人们视为一片佛教的净土。
  中尊寺也被称为平泉寺,是平泉文化遗产中最突出的一部分。据寺内的文献资料记载,中尊寺创建于嘉祥三年,号弘台寿院。贞观元年,获清和天皇命名中尊寺。治二年(1105年),藤原氏对寺庙进行了新建,首建最初院,再后来,相继建造了大长寿院、金堂、三重塔、藏经阁、金色堂。大治元年(1126年),藤原氏在当地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祭祀活动:「落庆供养」。相传鎌仓初期,中尊寺内有佛塔四十座,僧房三间。延元二年,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仅存金色堂与藏经阁。金色堂是藤原氏为自己所建的灵堂,堂内安放着有、藤原三代的肉身像。中尊寺的藏经阁由于大火,楼阁的上部都被烧毁,经过后来的修理,成为了单层宝塔形建筑。藏经阁内藏有中尊寺经与宋朝传入日本的经卷九十多卷,都是国宝级重要文物。中尊寺作为平泉文化的突出代表,讲述着佛教在日本传播的历史溯源。
  毛越寺是平泉文化遗产中的第二大寺院,但由于经历了多次灾害和战乱,当初的建筑物几乎烧毁,现在只有寺院的遗址和庭院被保护了下来。毛越寺的开山师祖是慈觉大师円仁,寺院内供奉着本尊药师如来、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850年,奥州藤原氏第2代藤原基衡夫妻,和第3代藤原秀衡修建了毛越寺。根据日本的史料记载,毛越寺也被称为圆隆寺,其中包括正殿,礼堂,钟楼,藏经阁等建筑,在当时规模超过了当地最大的中尊寺。现在看到的毛越寺,是1732年重建而成的,日本战国的藤原氏统治时期佛教传播的道具,书籍都在寺内陈列,供游客参观。
  观自在王院遗迹是平泉文化遗产中较为突出的园林建筑,它位于毛越寺的东边,和毛越寺紧紧相邻。据史料记载,在长治二年,观自在王院是由岩手县当地的统治者奥州藤原氏二代主公基衡为自己的夫人所建造的花园。观自在王院东西长约120公尺,南北约240公尺,是长方形形状的花园。它与相邻的毛越寺一样,在日本被称为净土,庭院东西两侧分别有一个佛堂,而佛堂的中央就是舞鹤池。但经过千年的风霜,原来的庭院样貌早已不见,现在遗迹内的舞鹤池是现代修复的,但是也具有当年的样貌,是游客和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公园广场。
  无量光院是由奧州藤原氏第三代主公秀衡模仿中尊寺佛堂建筑所建造而成的寺院。曾经是毛越寺的附属寺院。无量光院里还留有寺院人工湖遗迹、水池小鸟雕塑、礎石等等。人工湖中间还有人工的小岛,上面有许多的佛教特点的建筑物,这是与平泉当地所有寺院相异之处。根据日本镰仓幕府史书记载,无量光院也被称为新御堂,意思就是毛越寺的新寺院。无量光院遗迹在考古发掘的时候,就发现寺院的本体比毛越寺还要大,整个寺院以当地的金鸡山为屏障,被山围了一圈,是典型的佛教净土。
  金鸡山早在2005年,就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家级自然文化中心。金鸡山位于中尊寺的西边,海拔98.6尺,小山包呈现出圆锥的形状。日本研究平泉文化的专家们认为,金鸡山是当时平泉都城的自然资源的来源,也是平泉古都文化的发祥之地,所以是极为重要的遗址。据有关史料记载,金鸡山的山顶山有9座埋藏了佛教经书的"经塚",但在1930年,当地发生了盗墓和非法挖掘的事件,导致后来遗失了有关金鸡山山顶经书的所有详细资料。当时挖掘出来的一部分存放经书的圆筒,现在被保管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还有一部分在毛越寺内,供游人参观。金鸡山有着许多的历史传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相传大约在长治时期,岩手县的奥州藤原氏第三代主公秀衡,派许多人将当地北部的沙土搬到此地,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人工建造了这座山,山体的形状很像一头雄鸡,藤原氏就在山顶埋下经书,为了让这只雄鸡守护平泉地区的安全。虽然这是一个历史传说,但是到现在,平泉当地人也还认为金鸡山是他们的守护之神,对山神无比的尊敬。
  17 日本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 (2013)
  Fujisan, sacredplace and source of artistic inspiration
  富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东距东京约80千米,跨越在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之间,山麓位于骏河湾至系鱼川之间的大地沟地带上。山底周长125千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经典象征之一,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日本文学者讴歌的主题,同时也是日本人崇敬的圣地,是日本民俗宗教的一部分。富士山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富士山山麓周围,分布着五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
  孤独的美,常常白雪皑皑,成层火山,世界闻名的富士山,升起的村庄和树木环绕的海洋和湖泊一直朝圣的对象和灵感的艺术家和诗人。由25个遗产点反映出富士山的神圣和艺术景观的精华。在十二世纪,富士山成为苦行佛学培训中心,其中包括神道教的元素。在1500米至3776米的朝圣路线和圣地周围的山神社神龛,oshi式提供住宿的房屋,和天然的火山特征如熔岩树模、湖泊、温泉和瀑布,这都被看作是神圣的。其在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第十一世纪,从第十九世纪木刻版画可以看出,包括那些从松树林的沙滩使富士山国际公认的图标和日本已经对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火山口的喷发,富士山在山麓处就形成了无数个大小各异的山洞,有的山洞至今还存在着喷气的现象。最美的富岳风穴内的洞壁上还结满了类似钟乳石的冰柱,终年不化,被视作罕见的奇观。天气晴朗时,在山顶上看日出、观云海更是世界各国游客来日本必不可少的游览项目。富士山由于天气原因,一年中只有规定的夏季的一段时间可以登山,一般为每年7月1日的"山开"到8月26日的"山闭"之间。主要在使用的登山道,静冈县一侧有富士宫口御殿场口,山梨县一侧有吉田口等。游览富士山的游客不断增加,平均每年达到大约30万人次。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从东向西分别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山中湖最大,面积为6.75k㎡。湖畔有许多运动设施,可以打网球、滑水、垂钓、露营和划船等。湖东南的忍野村,有涌池、镜池等8个池塘,总称"忍野八海",与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开发最早的,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为五湖观光的中心。湖中的鹈岛是五湖中仅有的岛屿。岛上有一专门保佑孕妇安产的神社。湖上还有长达1260m的跨湖大桥。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称作富士山奇景之一。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环境最安静的一个湖。据传,西湖与精进湖原本是相连的,后因富士山喷发而分成两个湖,但这两个湖底在2018年仍是相通的。岸边有红叶台、青木原树海、鸣泽冰穴、足和田山等风景区。精进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个湖,但其风格却最为独特,湖岸有许多高耸的悬崖,地势复杂。本栖湖水最深,最深处达126m。湖面终年不结冰,呈深蓝色,透着深不可测的神秘色彩。
  富士山从山脚到山顶,共划分为10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合目",由山脚下出发到半山腰称为五合目,由五合目再往上攀登,便是六合目、七合目,直至山顶的十合目。每合目都设有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巴士最高可上到2305米的"五合目"。从"五合目"这里开始登山,一般需要几小时才能登上顶峰。
  18 日本富冈制丝场(群马县)以及近代绢丝产业遗迹群 (2014)
  Tomioka SilkMill and Related Sites
  富冈制丝场(群马县)以及近代绢丝产业遗迹群是明治时代以后的日本的丝绸的大量生产的贡献,富冈缫丝场为首的4个遗产点。养蚕技术的改进和教育作用的2处民间设施,风穴利用蚕种储藏设施和缫丝场合作,经过大量生产系统的确立。法国的蚕丝业技术在日本的转移成功了初期的事例,19世纪末期养蚕·纺纱业的革新起决定性作用,日本近代工业化的世界里加入的关键。缫丝场巨大的建筑物,在西方和日本元素结合了日本特有的工厂建筑风格。
  富冈制丝场,日本作为发展生产振兴工业的一部分设立的国立制丝工场。幕末以后日本的生丝出口激增,由于其中有大量粗劣产品而信用降低。政府于1870年制定了引进外国技术建立官办制丝场的方针,雇用法国人P·布律诺(1840—1908),于1872年7月在群马县富冈建成一座大型洋式制丝场。同年10月以尾高惇忠(1830—1901)为主任开始投产。将引进的法国造机器加以改进,并引进蚕茧处理技术。政府的目的是引进国外新技术建设模范工场,并将新技术在全国推广。任务完成后,工场于1893年改为民办,成为现在的片仓制丝富冈工场。
  19 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迹:钢铁、造船和煤矿 (2015)
  Sites of Japan’s Meiji Industrial Revolution:Iron and Steel, Shipbuilding and Coal Mining
  明治工业革命遗迹分布在山口、福冈、佐賀、长崎、熊本、鹿儿岛、岩手、静冈8个县中的11个市。时间跨度大致为1850年至1910年,涉及钢铁冶炼、造船、煤炭等行业。共包含23个建设于幕末和明治时代的工业设施。这是西方工业化成功传播至非西方国家的先例,并且在1853年至1910年短短50多年期间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这片建筑群见证了日本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早期以钢铁、造船和煤矿为代表的快速的工业发展过程。这处遗址展示了十九世纪中期封建主义的日本从欧美引进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融入本国需要和社会传统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被认为是非西方国家第一次成功引进西方工业化的示例。
  1 萩城工业化初期遗产群(Hagi Proto-industrial Heritage)位于山口县萩市,包括5处遗产点。
  1.1萩反射炉(Hagi Reverbatory Furnace,1484-001),建于 1856年,萩反射炉是为探索铸造西式大炮工艺而建立的实验性反射炉,1924年12月被确定为日本国家史迹。现与韮山反射炉并为日本仅存的两个保存完好的幕末明治时代反射炉。
  1.2惠美须鼻造船厂遗址(Ebisugahana Shipyard,1484-002),建于1856年,为了增强军事国力,1853年,德川幕府解除了大型船只建造禁令。1856年12月,该造船厂制造出了萩市第一艘西洋帆船式海军舰艇丙辰丸,1860年又建造了庚申丸。2013年10月惠美须鼻造船厂遗址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1.3大板山吹踏鞴炼铁遗址(Ohitayama Tatara IronWorks,1484-003 ),建于1855年,通过日本传统的吹踏鞴炼铁方法,炼制用于制造西式海军舰艇的钢铁。2012年9月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1.4萩城下町(Hagi Castle Town,1484-004),建于江户时代。萩城下町曾经是萩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存了封建时代末和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街道的原貌,现为日本国家史迹。
  1.5松下村塾(Shokasonjuku Academy,1484-005)建于1857年。1842年,玉木文之进开设私塾,1857年,幕末时期长州藩士吉田松阴接手,该私塾为19世纪日本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培养出诸多重要人才。1922年10月,该地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2 集成馆(Shuseikan)位于鹿儿岛县鹿儿岛市,包括3处遗产点。
  2.1旧集成馆(Shuseikan,1484-006)
  2.1.1旧集成馆反射炉遗址,建于1851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日本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意识到来自西方列强的威胁,立刻着手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提出了"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口号,以鹿儿岛地区为中心开始了日本第一个近代西式工厂群的建设,其中涉及造船、冶炼(反射炉、熔矿炉的建造)、纺织、军事工业(大炮、地雷、水雷)、玻璃制造等,被统称为"集成馆事业"。旧集成馆反射炉在萨英战争中遭到了破坏,现只存有反射炉土台遗迹。
  2.1.2旧集成馆机械工厂,建于1865年。集成馆机械工厂于1864年建设,翌年建成,装备了荷兰进口的金属加工机械设备。1871年明治政府将其用作军队的炮兵工厂,后来它成为了海军的造船厂。1877年机械厂在西南战争遭到毁坏,1923年建筑被翻新,成为了一座博物馆。
  2.1.3旧鹿儿岛纺织所技师馆,建于1867年。1867年,萨摩藩主岛津忠义在鹿儿岛建立起了日本第一个西式机械化纺织厂——鹿儿岛纺织所,并为7名英国纺织技师建造了纺织所技师馆作为宿舍。
  2.2寺山煤窑遗址(Terayama Charcoal Kiln,1484-007),建于1858年。寺山煤窑为"集成馆事业"的反射炉、高炉、蒸汽动力组提供能源燃料,2013年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2.3关吉水渠(Sekiyoshi Sluice gate ofYoshino leat,1484-008),建于1852年。关吉水渠主要为工业发展提供水力,输水距离达7千米。2013年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3 韮山反射炉(Nirayama Reverbatory Furnaces,1484-009),位于静冈县伊豆之国市,建于1857年。黑船事件发生后,幕府决定在伊豆半岛的下田建造反射炉,用以铸造西式大炮。1854年3月,下田港的美国佩里舰队水兵闯入反射炉工地,反射炉被紧急转移到了韮山继续建设。1857年反射炉正式建成,之后一直运行到1864年停止使用。由于萩反射炉被认为是实验性的反射炉,所以韮山反射炉被认为是日本唯一遗存的实用反射炉。1922年,韮山反射炉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2007年被列为日本近代化工业遗产。
  4 桥野铁矿山和高炉遗迹(Hashino Iron Mining and Smelting Site,1484-010),位于岩手县釜石市,建于1858年。桥野铁矿山和高炉的建成使得日本国内首次利用本地开采的铁矿石,通过西式高炉方法成功炼出钢铁。1957年被列为日本国家遗迹。
  5 三重津海军遗址(Mietsu Naval Dock,1484-011),位于佐贺县佐贺市,建于1858年。1858年,佐贺藩在此建立了海军学院,1865年,日本第一艘国产实用汽轮船凌風丸在这里建成。三重津海军遗址在2013年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6 长崎造船厂(Nagasaki Shipyard),位于长崎县长崎市,包括5处遗产点。
  6.1小菅修船厂遗址(Kosuge Slip Dock,1484-012),建于1869年。1861年建成的长崎造船厂是日本第一个现代西式工厂,倒幕后船厂被政府接管,1884年船厂又被三菱接手,并由其管理至今。小菅修船厂建成于1869年,也是日本第一个配备西洋式船坞的修船厂。
  6.2三菱长崎造船厂第三船坞(Mitsubishi No.3 DryDock,1484-013),长崎造船厂第三船坞建成于1905年,建成时长222.2米,底宽27.0米,深12.3米,载重达30000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船坞。
  6.3三菱长崎造船厂占胜阁(Mitsubishi SenshokakuGuest House,1484-014),建于1904年,占胜阁位于长崎造船厂第三船坞附近的山坡上,是一座木制西式建筑。
  6.4三菱长崎造船厂巨型吊臂(Mitsubishi GiantCantilever Crane,1484-015),长崎造船厂巨型吊臂于1909年12月建成,装备了日本第一座电磁起重机,起重能力150吨,至今该设备仍在使用。
  6.5三菱长崎造船厂旧木制模具厂(Mitsubishi FormerPattern Shop,1484-016),旧木制模具厂建于1898年,是一个两层砖建筑,是长崎造船厂内现存最古老的的建筑,现为船业博物馆。
  7高岛煤矿(Takashima Coal Mine),位于长崎县长崎市,包括2处遗产点。
  7.1高岛煤坑(Takashima Coal Mine,1484-017),建于1869年。高岛早在1695年就被发现蕴藏煤矿,1889年这里曾发生了高岛煤矿事件。2014年高岛煤坑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7.2端岛煤坑(Hashima Coal Mine,1484-018),建于1890年。端岛在1810年左右被发现蕴藏煤矿,在1890年,它和高岛煤矿被三菱集团收购。在煤矿的周围,建有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住宅群。同时,因为端岛的外型和三菱重工正在建造的战舰土佐号相似,所以被称作"军舰岛"。2014年端岛煤坑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8 格洛弗故居(Glover House and Office,1484-019),建于1863年。1859年苏格兰商人托马斯·布莱克·格洛弗从上海到达长崎,建立了格洛弗贸易公司,为推动日本工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位于长崎的故居在1961年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
  9 三池煤矿和三池港(Miike Coal Mine and Miike Port,1484-020),位于福冈县大牟田市和熊本县荒尾市。
  9.1三池煤矿宫原坑,建于1898年。1889年三井集团从政府手中接手了三池煤矿,1894年开始勘探宫原坑,1898年开采。由于此坑位于三池监狱附近,在日本工业化时代,煤矿强迫大量囚犯充当劳工进行采煤活动,因此该坑被称为"修羅之坑"。1998,矿坑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2000年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9.2 三池煤矿万田坑,建于1902年。万田坑位于宫原坑以南1.5公里,跨福冈和熊本两县边境,煤矿开始勘探于1897年,1902年开始开采。
  9.3 三池煤矿专用铁路,建成于1891年。三池煤矿专用铁路主要用于生产材料和煤产品的运输。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78年建造的马车轨道。1923年,整条铁路实现了电气化。2013,铁路被列为日本国家史迹。
  9.4 三池港,建成于1908年。三池港始建于1902年1908年3月建成通航,航道全长1830米能处理10000吨船只及货物。1905年三池煤矿专线铁路扩展到三池港口。时至今日,三池港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0 三角西港(Misumi West Port,1484-021),位于熊本县宇城市,建成于1887年。1880年,明治政府计划在熊本地区修建大型港口。1884年,港口由荷兰工程师米尔德负责开建,1887年8月15日三角西港建成。1889年港口被确定为大米、小麦、面粉、煤和硫磺的出口中心。1899年,九州铁路的终点站设在了今三角东港附近,导致三角西港日渐没落。
  11 官营八幡制铁所(The Imperial Steel Works, Japan),位于福冈县北九州市和福冈县中间市,包括2个遗产点。
  11.1官营八幡制铁所(The Imperial SteelWorks, Japan,1484-022)位于福冈县北九州市八幡東區
  11.1.1官营八幡制铁所总部旧址,建于1899年。1880年,日本引进英国技术,在釜石建成了第一个国营钢铁厂。钢铁厂旧总部建于1899年,总建筑面积1023平方米为一个两层红砖建筑。1922年,钢铁厂总部搬离,该建筑后被用作钢铁研究中心。
  11.1.2官营八幡制铁所修理厂和官营八幡制铁所本部旧锻冶厂,建于1900年。八幡钢铁厂修理厂和旧锻冶厂均由德国Gutehoffnungshütte公司于1900年建成。修理厂至今仍在使用,而旧锻冶厂今天已经成为了一座档案馆。
  11.2远贺川水源地泵站(Onga river PumpingStation,1484-023),位于福冈县中间市,建于1910年。远贺川地泵站位于远贺川旁,用于为八幡钢铁厂供水。泵站建筑为红砖的英式风格。今天八幡钢铁厂仍有30%的工业用水来自此泵站。
  日本将该遗产群以"展示明治时期重工业发展历史的工业革命遗产"名义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其中包含了军舰岛、旧官营八幡制铁所、松下村塾等设施,涉及到了奴役劳工、战俘和军国主义思潮等敏感话题,引发了中国和韩国的抗议。
  20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有杰出贡献 (2016)
  The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Movement
  柯布西耶(1887-1965),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他和巴克敏斯特·富勒、密斯·凡·德·罗并称为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柯布西耶1887年出生于瑞士西北纳沙泰尔州,汝拉山区的拉绍德封。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维克多·拉卢处学习。德国孟德尔松事务所工作,埃瑞许·孟德尔松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功能主义建筑的思潮。
  他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华丽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它们是:
  底层架空(les pilotis):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屋顶花园(le toit-terrasse):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自由平面(le plan libre):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横向长窗(la fenêtre-bandeau):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自由立面(la façade libre):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三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
  确实,在二十世纪的建筑行业中,勒·柯布西耶无疑是以其风格独特的作品以及观点鲜明的创作理论而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大师,享有建筑行业的毕加索的美称。事实上,勒·柯布西耶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以及雕塑家,他的友人中就曾经包括法国著名画家勒热(Ferdinand Leger)等,他与毕加索也曾有过交往,他最初闻名于世的并不是他的建筑设计,而是他所负责编辑的《华丽精神》杂志, 《华丽精神》杂志的内容涉及美术、建筑、文学、电影、舞蹈、戏剧、音乐以及体育等多方面,整体上宣传科学的美学,该杂志上首次刊登了达达主义诗人的作品。可以说是在艺术领域走在时间前面的前卫性刊物。
  勒·柯布西耶致力于让居住在拥挤都市的人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在都市计划有相关的影响,也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创始成员。柯布西耶被列入世界遗产的17个建筑作品为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分布在全球7个国家,即阿根廷、比利时、法国、德国、印度、日本和瑞士。这17座建筑历时半个世纪建成,用柯布西耶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耐心的探索",创造出一种与过去决裂的全新的建筑语言。这些建筑包括印度的昌迪加尔市政大厦和政府总部、日本东京的国立西洋美术馆、阿根廷拉普拉塔库鲁切特博士住宅、法国马赛的马赛公寓、法国巴黎的萨伏伊别墅、比利时的吉耶特大宅(Maison Guiette)等,体现了现代主义运动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引入的全新的建筑技法,而这些天才之作也是全球建筑事务国际化的重要证明。这些创意天才的杰作也证明了全球建筑实践的国际化。
  21 日本 "神宿之岛"冲之岛·宗像及相关遗产群(2017)
  Sacred Island ofOkinoshima and Associated Sites in the Munakata Region
  冲之岛(Okinoshima )是日本福冈县宗像市的小岛,位于九州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外海,距离九州本土约60公里的玄界滩之中,面积约0.97平方公里。全岛都是宗像大社的神领,冲津宫镇座此岛。冲之岛有"神之岛"之称,岛全体是御神体,是神明降临凡间所用的躯体,除了宗教人员外,基本上是"无人岛"。
  该遗产群包括4~9世纪古代举行祭祀祈祷航海安全的九州北部冲之岛(宗像大社冲津宫)、大岛(冲津宫遥拜所、宗像大社中津宫)、九州本土的宗像大社边津宫、负责祭祀的豪族建设的新原和奴山古坟群等宗像及福津两市的8件日本国家指定遗迹。冲之岛有日本的国家级祭祀遗迹,出土了指环和镜子等显示与大陆之间的往来的供奉品。约8万件被指定为国宝。整个岛屿被视为神体,至今限制普通人上岛。
  冲之岛于公元四世纪到九世纪被日本做为祈求航海安全的祭祀之处,在2006年出土了8万件祭祀遗物,包括金戒指和青铜镜,已全被判定为国宝,故冲之岛亦被称为"海上的正仓院(正仓院:存放宝藏的地方)"。
  冲之岛包括8个遗产点:
  宗像市:冲之岛(宗像大社冲津宫);宗像大社中津宫和御岳山祭祀遗迹(御岳神社);冲津宫遥拜所(瀛津宫);宗像大社边津宫。
  福津市:新原?奴山古坟群;津屋崎古坟群;樱京古坟;东乡高冢古坟。
  宗像大社(日语:むなかたたいしゃ)是位于日本福冈县宗像市的神社,为式内社(名神大社),旧社格为官币大社(现神社本厅的别表神社)。日本全国约七千余座宗像神社、严岛神社及奉祀宗像三女神的神社之总本宫,也可视为全国辩天样之总本宫。"宗像大社"是冲之岛的冲津宫、筑前大岛的中津宫、宗像市田岛的边津宫三社之总称。三神社各自奉祀以下之神,总称宗像三女神(或称宗像三神)。冲津宫供奉田心姬神,中津宫供奉湍津姬神,边津宫供奉市杵岛姬神。
  22 日本长崎地区隐藏的基督教遗址 (2018)
  Hidden ChristianSites in the Nagasaki Region
  该遗产地位于九州岛西北部,其12个组成部分包括建于16-19世纪之间的10个村庄、奥哈拉城堡和大教堂。它们共同反映了基督教传入初期传教士和定居者在日本的活动,即"相遇阶段",其后的对基督教信仰的禁止和迫害, 以及1873年禁令取消后基督教社区的复兴。17-19世纪基督教被禁时期,长崎地区隐藏基督徒的秘密传教培育了独特的文化,这些遗址是这些文化传统的独特证明。
  耶稣会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称,基督教于1549年传入日本,并以九州地区为中心迅速向周围扩展,后来还出现了像促成长崎港开港的大村纯忠这样信奉天主教的大名(诸侯)。但丰臣秀吉在1587年和1596年颁布了禁教令。1612年,江户幕府在直辖领地颁布禁教令,并于1613年推广至全国。1614年,大部分传教士被驱逐出境。到17世纪中叶,日本正式开始锁国。之后,对基督徒的严酷镇压持续了逾250年。在这种状况下的日本,竟然还有教徒隐藏身份并代代承继信仰,如此的奇迹,据说令法国神父贝尔纳·珀蒂让深为感动。随后,在日本"发现信徒"之事传遍世界各地的天主教相关人员之中。
  大浦天主堂的正式名称为"日本二十六圣殉教者堂",它是为了纪念在1597年被丰臣秀吉下令处死的26名天主教徒而建的。这些天主教徒是日本第一批殉教者,在欧洲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并在1862年被封为圣人。1864年末,大浦天主堂以此冠名,面向长崎市西坂山丘的殉教地,建起了这座教堂。教堂正面中央是一座美丽的八角形尖塔。教堂内部,庄严而神秘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倾泻而下。
  23 日本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古日本墓葬群 (2019)
  Mozu-FuruichiKofun Group: Mounded Tombs of Ancient Japan
  百舌鸟地区在大阪南边十几公里的堺市周边,古市地区在大阪东南二十公里的藤井寺市和羽曳野市附近,两地东西相距约十公里,同属大阪府。该墓葬群位于大阪平原中的一处高地之上,包括49处"古坟"。古坟是大小不一的坟冢,外形有锁孔形、扇贝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制。墓主均为贵族阶层,墓内有各种随葬品(如武器、盔甲和饰物)。古坟顶部和四周以粘土塑成的"埴轮"装饰,分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房屋、工具、武器或人形)2种。这49处古坟是全日本16万处古坟的代表,展示了日本古坟时代(公元3-6世纪)的文化,包括当时的社会阶层差异和高度复杂的丧葬制度。
  日本"百舌鸟.古市古墓群"建于公元四时机后半期到五世纪后半期,建在当时的政治中心之一的大坂平野,其代表是坟长四百八十公尺,被称为"世界最大规模坟墓"的仁德天皇陵古坟,还有数十公尺长的方坟,圆坟和扇贝型坟,共有四十九座,规模和形状多种多样,象征被葬人的身份和权力。
网站目录投稿: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