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是"以一国货币为基准,在此基础上换算他国金额的货币"。它的实质是"两国货币之间兑换的比例,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也可以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从一定的层次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汇率,实质是由现实中的种种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交织相互在一起决定的,是一个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的综合体现。 一、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是"关于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进行兑换时两国货币比价的决定基础、变动方式等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一般情况下,汇率制度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依据;汇率波动的界限;维持汇率采取的措施;必要时对汇率水平做出调整的手段和途径"。而汇率制度由于各项构成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大体都将汇率制度划分为严格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与中间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指的是现实汇率受到政府规定的法定平价的制约,只能围绕其上下小范围浮动的汇率制度。也就是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个国家的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比价,允许市场汇率围绕中心汇率上下自由浮动,但波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政府有义务采取措施维持所规定的波幅。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现实汇率不受法定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而波动的汇率制度。在这种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间不再规定固定的兑换比价,汇率波动完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同样也不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幅度,政府没有维持汇率波幅的义务。只要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汇率就自发的升降。 中间汇率制度"是指在政府的控制下,汇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范围内浮动,它们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它既能保持汇率的灵活性来避免经济失衡,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又能够抑制投机、减少汇率过度波动。"事实也证明,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趋向于选择更为灵活的中间汇率制度,更易被接受的弹性中间汇率制度能够更加有效控制经济失衡,这是其他两种汇率制度不能做到的。 二、汇率对经济的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汇率变动会对国家经济的资本流动、进出口贸易和就业等方面产生影响。 第一, 汇率变动对国家的资本流动会产生影响。这主要和人们的预期有关。在利率、通胀等因素不变或变化缓慢的情况下, 当人们预期一国的货币将要或继续贬值时, 由于规避风险的想法, 就会将资金转出到国外。反而当预期货币的贬值不会继续并将要回升时, 人们就会把资金重新转回国内。 第二,汇率变化对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也有影响。当一国货币相对外币的名义价值发生变化时, 就会引起以本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涨落, 从而抑制或刺激国内外居民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如当一国货币贬值时, 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下跌, 可以无形中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扩大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同时, 一国货幣贬值, 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涨, 从而抑制了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限制了从其他国家进口。而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则会限制了对外国的出口,但是会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第三, 汇率的变化还会影响国家的就业情况。当一个国家货币贬值时,会促进出口而不利于进口, 使得国内的闲置资源转向出口商品的生产部门, 同时还会促进生产进口替代品的部门的发展。这些部门生产的扩大就会召入更多的员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上面的分析能看出一个现象,对于不同的人群,汇率变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汇率稳定、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和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这三个目标。一般情况下, 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 而放弃第三个目标。政府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取舍, 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领域内的博弈决定的。 三、政治对汇率的影响 汇率制度的选择根源是国际经济学的问题,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汇率变动及汇率制度的选择还涉及政治方面的因素。其原因为:第一, 汇率的变动和不同的汇率制度会使国内利益集团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受到影响, 由此带来了"输家"和"赢家" 。利益集团的利益受到影响之后, 必然会影响到它们的政策偏好, 最终将改变国内政治博弈的均衡。第二, 汇率和汇率制度作为可供国家选择的政策工具, 其有效性取决于政府的政策设计和不同政策间的配合, 这带来了政府政策的"公信度"和"一致性"问题。这些问题表明, 政府为了达到最优目标, 必须考虑到公众和外国政府对其政策的反应,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博弈。 在现实中,汇率决定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因素, 同时各国在选择汇率政策时遇到的政治经济状况各不相同, 各国政府追求的政策目标也各不一致, 这决定了政府在同样的汇率制度条件下均衡调整的成本是不一样。所以各国政府往往不是考虑所选的汇率制度对均衡调整有利与否, 而是更多的考虑所选择的汇率制度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同样, 一国的汇率制度又是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 是利益冲突和协调机制在国际间的延伸。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 在一国内部, 汇率体现出政治制度、选举方式、决策模式和压力集团的共同作用, 是相关利益集团利益诉求与政府政策取向偏好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 汇率则体现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冲突、牵制与妥协的利益格局, 国际汇率体系反映的也是国际政治。 在一国内部,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再配置。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存在政策非中性, 不同的利益集团会得到不同的收益, 对汇率制度会有不同的偏好, 他们往往通过游说政府, 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政策结果。在这一场利益博弈中, 政府也同样具有特定的人格化身, 有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 例如对选举、党派压力、政治合法性、政局控制力等因素的考虑。现实中这样的利益群体大量存在, 而最终的政策结果则取决于:(1)不同主体的利益变动情况;(2)具有相同利益的团体形成集体行动的能力;(3)既定的制度约束。由此得到的一个推论是:在一国内部并不存在某种简单叠加的或完全一致的"国家利益" , 后者往往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利益集团相互较量而形成的均衡。在任何汇率制度下, 即使是在有更多自由市场因素的浮动汇率制度下, 无论利益集团还是政府都拥有大量可以影响汇率变动, 尤其是造成某种市场预期的手段, 例如舆论导向、政策协调甚至经济报复等, 这使得汇率问题从来不单纯是经济问题。 在国际上, 汇率所反映的权力和利益特点就更加明显。目前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从根本上说, 是一种美元本位, 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成为各国货币汇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各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种贸币霸权的安排。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货币地位, 直接导致了国际协调的不对称性, 这尤其反映在美国的货币霸权方面。因此, 政治与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成为国际汇率体系运转的内在动因。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一直在国内目标与国际准则之间寻求平衡。国际汇率体系实际上反映的是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通常人们认为汇率是一个很技术化的问题,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往往是各种经济和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在现实中可能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完全适合一国的汇率决定方式, 而经济学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其中某一个而不是其他的最终被作为政策选择。因此,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能够更好地解释国家如何在现实中决定其汇率。在现实中, 汇率更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