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投资类产品的企业的总称,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振兴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科学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创新,创新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人才开发 一、国外并没有"装备制造业"这种说法,所以本文主要从国内学者关于装备制造业人才开发的角度入手进行阐述 (一)人才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人力资本开发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和数据证实了。因此,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开发研究集中在人力资本开发与物资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方面。 丁勇(2011)分析了江苏省1978~2008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有效劳动模型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结论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江苏省经济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远小于物质资本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说明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1]。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是转变江苏省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区域性。朱安红、郭如良、高燕、孔维秀(2011)运用 C-D 生产函数对 2001-2008年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远远低于物资资本存量的贡献率[2]。王林雪、吴琳(2011)通过对 1999-2007 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科技人力资源在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东中西部的科技人力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大小可排序为:西部>中部>东部。这说明越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越需要重视人力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3]。景越军(2012)认为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本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本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区域人力资本的差异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同。文章利用吉林省和浙江省关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数据作比较分析,结论表明,吉林省人力资本投资较少,人力资本总量偏低,虽然人力资本质量较高,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最终影响了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并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开发必要性研究 邵世禄(2009)提出中国人才总量丰富、人力资源呈多层次的人口特征能够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大批适合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从业人员,这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有重要意义。刘冰(2009)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出路在于人才振兴。宁先圣(2006)指出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有无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实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三)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开发现状 吴红霞(2013)等通过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攻击技能人才开发现状可概括为"四多四少",即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期速成多,系统培养的人少。姚德明、王桂琴(2008)以上海电气集团为研究代表,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开发存在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米瑞华(2011)通过高级技术人才开发的回顾指出,我国高级技术人才长期存在结构失衡、供不应求的状况。 (四)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开发对策 刘野、张永勤(2012)以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制造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要进行标准分级管理、动态管理的模式。王明琴(2006)通过借鉴美国制造业开发模式提出要形成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为主的全方位开发体系。伍衡峰(2010)针对中部制造业人才开发现状提出了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选拔任用、人才流动配置、人才激励的全面开发策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研究了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开发进行了研究,但是大多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对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定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开发水平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各个省份对自己的人才开发水平有一个直观的看法和比较。因此,构建完善合理的人才开发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各省份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开发水平进行排序,认清自身在人才开发方面的不足之处,吸取先进省份的经验,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提出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丁勇.江苏省人才需求预测与开发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 [2]朱安红,郭如良等.江西省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决策咨询通讯,2011(5):70-73. [3]王林雪,吴琳.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1(10):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