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案例说明,不少民营企业家的脑海中,在理念上有一个误区,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发展。以为自己在本行业的成功是必然的,而离开自己最熟悉的行业进入那些利润高、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样可以成功,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低地估计了市场的风险和残酷。结果,就在这些他们不熟悉的领域中,像盲人骑瞎马,乱冲乱撞,摔得头破血流。后来,史玉柱本人总结这一段经历时认为,企业不一定要追求多元化,反而企业应当有自己的个性,在自己专业化的领域内寻求扩张。专注往往能赢得更大的成功。国内外大量成功的企业的经验都能证明这一点。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始终在IT行业里大展拳脚,不去涉猎房地产、航空、汽车、化工等领域就是例证。但在IT这个领域中,微软却开发出各种新产品或软件换代产品,始终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实际上微软走的是一条在专业范围内的多元化道路。 当然,并不是民营企业都不能或不应寻找多元化发展,实际上也有不少走多元化发展取得成功的企业。关键在于要有多种因素的配合,如充裕的资金、领先的技术、知名的品牌,已广为开拓的市场以及能网罗到优秀的人才等。比如海尔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就是一例,有了海尔的品牌,海尔已拥有了大片市场以及上述的其它条件,他们就可以从电冰箱领域较容易地进入电视机、电脑、手机等行业。同样,这也和微软相似,是在家电行业中的产品多元化战略。应当说,这是一种特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在多元化发展的问题上必须要慎之又慎,反复论证、广泛咨询、多方调研,看看是否具备上述几大要素。如果尚不具备的话,就不要轻易进入新的领域。须知,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弄得不好企业就会陷入巨人集团的覆辙。 盲目追求规模效应 有的民营企业家倒不是盲目追求多元化发展,而是梦想要做本行业的龙头大哥,拼命扩大产量和销售网点,排挤竞争对手,而不顾企业自身有没有这个能力,在这方面郑州亚细亚集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企业文化人才观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也就是人才制胜的时代。当前,人才问题被企业提到生死攸关的地位。许多的企业大张旗鼓,许以重金,求募良才,一时之间,大有古代传说君王为了寻求千里马那样而"千金求马骨"的豪气和决心。 但是,如今有多少企业家一提到人才的问题,还是依然是那样无奈和愤懑,"你问我爱你有多深,跳巢代表我的心"频频不断地跳巢现象,无疑给求贤若渴的企业家兜头一盆凉水。一腔热情换来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无奈吗?当企业家总是在抱怨企业无法找到真正的人才的时候,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天才之大,没有可用之才?难道天下之大,已容不得人才了吗? 答案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看看我们身边所发生故事,这边一批人跃跃欲试地跳巢,而那边是求职无门的一大批人东撞西蹦的困窘现状。企业无心考虑怎么样培养人才,只想收获别人发掘出人才的硕果,而自己不问耕耘;而众多毕业的大学生正是这没有发芽的种子,他们怀着淘金梦,一门心思寻找高薪的职位,但是却总是在干涸的戈壁中破碎了梦想。人才"需"与"求"两极之间的落差,造成了当今企业和雇员之间相互不平衡的心态,究其原由其实企业并不是缺少人才,而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发现了利用人才。 回顾中国企业人事制度发展,当初知识分子从当初的臭老九成为今天的香饽饽,可以说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了人才重要性。而今在我们的企业里,紧跟时代的潮流,从"人事"观念转变到"人力资源"观念可以说我们的企业家是一大进步,但是绝对不是换一个名称,就可以跨越这其间的距离,从名称的改变到意识的改变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上重大变革。许多公司为了充分挖掘"人"这座金矿,纷纷挂起了"人力资源"的大旗,开始了新理念下的辛勤工作,并且逐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因为在思科,最好的停车位是留给员工的,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再比如:GE公司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你有这些世界一流公司总裁的理念和作风吗?塑造企业文化的办法有很多,但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没有决心和勇气先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能不能首先自己先认同并传播公司的文化,这是决定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如何解决企业文化落地,深剖企业文化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