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北京农商银行大零售高质量发展启示录


  "不惟大小,只惟优劣",作为一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已成为全国农商银行的典范、标杆。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纵观古今,与有荣焉。
  站在当前国内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回首来时路,不难发现,变,一直都是金融市场主旋律。
  就像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所说,"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所谓"不破不立",正是在一次次地改变与转型之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而又辉煌的时代。
  立于潮头,俯瞰当下,展望未来",变"无疑将贯穿于始终。对于银行业来说,在面对不断深化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互联网金融新兴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性高速发展,变革、转型,势在必行。
  就在这样前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环境之下,这家扎根于首都、服务于首都的北京市属国有金融企业——北京农商银行,正凭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严谨的风控模式等特色优势,持续努力奋进着。作为一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已成为全国农商银行的典范、标杆。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农商银行资产余额达到8811.28亿元,较年初增长了7.93%,和10年前相比翻了3.87倍;实现净利润72.72亿元,同比增加15.61%,10年平均增长率达27.65%;不良率仅为0.36%,显著低于全国商业银行1.83%的平均水平。
  正所谓"得零售者得天下"。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在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业务结构,着力推進以客户为中心的"大零售"业务战略,培育新的业务成长空间之际,与生俱来便有着本土客户群优势的北京农商银行也毫不示弱,积极进行零售银行业务转型,目前无论是在养老金融、普惠金融,还是财富金融、智能金融等方面,该行所取得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同业来说都有着非常典型的借鉴意义。
  依托先天优势 养老普惠先试先行
  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于北京农商银行而言同样如此,其转型之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具体来看,作为北京市属国有金融企业,该行秉承"稳健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着力打造"流程银行、特色银行、精品银行",持续调整结构、夯实基础、提升质效,规模、效益、质量实现协调发展,开启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崭新阶段。北京农商银行持续践行普惠金融战略,近5年来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2000余亿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00多亿元,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共投产各类科技项目超过2000个,应用系统增加到155个,研发投产金融新产品和服务项目超1000项,建立起涵盖零售、公司、涉农条线共计46个大类、300余个细类的业务产品体系。
  在养老金融方面,北京农商银行一贯坚持民生金融、养老金融方向,积极发挥遍布全市的渠道优势,通过深化银政合作、推进业务创新,着力打造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品牌。比如打造首都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发行"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推出"金色时光"养老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品牌。
  比如,针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持续呈现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点及养老服务需求大量增加的趋势,创新推出"金色时光"养老金融专属产品。据悉,此款产品专为50岁以上老年人设计,下设悠享、乐享、悦享、畅享4个系列产品,涵盖储蓄、基金、理财、保险产品,切实满足50岁以上老年人注重存款安全保障、收益稳定、资金使用灵活等金融需求。
  同时,该行还创新开发了阳光宝贝账户和金色阳光孝心账户两款联名账户产品,体现孝老爱小、和谐家庭的理念。此外,为提升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使用便捷性,确保资金安全,该行还推出快乐生活养老专属服务,产品体系集安全、便捷、稳健、关爱于一身。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近14000商户安装北京农商行养老助残POS机及手机交易宝近22000台;该行全年累计受理养老券交易514.11万笔,金额6.01亿元;受理金融消费213.34万笔,金额2.37亿元;截至2018年末,共发展养老服务上门服务商1219户,签约手机交易宝终端5097台,本年累计上门服务受理消费18.94万笔,交易金额近1.03亿元。
  目前,该行已为全市60周岁以上的京籍老人和常驻北京外埠老人发放养老助残卡399.95万张;为全市5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专属服务,以悠享系列负债增值产品为核心,突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便捷性、安全性,保障资金收益。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金色时光-悠享"签约70.94万户,签约账户储蓄余额为306.39亿元。
  更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在普惠金融方面,北京农商银行承担了多项惠民项目,与北京市民政局、社保中心等部门合作,代理北京市民政、社保代发业务,涵盖社会保障、集中支付、农民补贴等5大类43个业务品种,为300余万个人客户提供各类补贴发放和社会保障保险归集服务。其中,代理社保业务实现了养老、失业、生育、医疗和工伤保险的全覆盖。据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农商银行于2013年推出凤凰福农信用卡系列产品,目的就是助力小微企业及首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金融理财》记者了解到,该卡属于"纯信用"类个人信用卡产品,且具有一次审批、循环使用、存款计息、用信便捷、申请放款、实时到账、按日计费、随借随还等特点,极大满足了涉农类客户及民营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
  另外,为集中资源为民生、三农、小微等领域提供金融服务,全面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北京农商银行总行于2018年8月宣布成立普惠金融部,自上而下搭建普惠金融经营管理体系,全面宽小微、涉农领域资金筹集渠道,提高全行普惠金融业务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据悉,北京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是在总行原三农金融业务部基础上组建成立的,负责对全行普惠金融业务进行统筹管理,是推动全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核心机构。
  行则将至 智能、财富金融双管齐下
  除了在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高质量发展外,可以看到,北京农商银行在财富金融以及智能金融方面也实现了质的突破。
  一般而言,农商行和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比,由于目标客群的不同,以及服务地域上的局限性,想要开展财富管理之路,必然面临更大的挑战。
  但"行则将至"。据《金融理财》记者了解,自2017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流程等方面的束缚,实现了银行年至今,通过财富客户经营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等管理措施,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北京农商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在稳定和发展高端客户群体、提升个人客户经理队伍能力、改善网点硬件环境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京农商银行2010年已推出"金凤凰财富管理"专属品牌,目前在北京城乡建立财富管理中心11家、贵宾理财中心100家,逐渐完善了独立的财富管理子品牌。
  与此同时,在金融科技大潮的催动下,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北京农商银行也毫不示弱,频频出招。
  2018年年初,北京农商银行首家智能银行金融旗舰店在朝阳区十八里店开业。该网点通过改造传统服务模式,将各类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全新的形式在线下展示,整合自助签约、自助交易、业务预填单、联网排队及营销宣传等功能,提供服务区智能导航,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耳目一新的体验。
  据测算,北京农商银行的智能银行可以办理该行90%以上的柜台业务。智能银行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自助终端、回单打印机、智能柜员机、票据受理机、汇款缴费机等,还有多款电子银行体验设备。各设备等同于业务处理人员,省去了传统办理业务模式的纸质填单环节,客户可通过设备自助办理一系列常见高频业务。智能银行突破了传统物理网点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流程等方面的束缚,实现了银行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筑梦高质量发展
  综合各大商业银行2018年年报可以发现,"零售银行转型"几乎是大多数银行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
  那么,北京农商银行是如何在重重困难之中获得质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呢?
  很显然,这与它60多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的历史经验、所形成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分不开的。
  这一切,需要从农信社的历史谈起。根据兴业证券曾经的一份报告,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和经营制度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6年,农信社的管理权几度上收至农业银行,受农业银行的管理;
  第二阶段自1996年至2003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业务改由县联社管理,人行履行监管职责,各地开始探索组建市、省联社,这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民办化的试点阶段。
  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发布,开启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多级法人社变为一级法人。县级联社和乡镇信用社的两级法人改组为县级统一法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筑梦高质量发展社,少数农信社直接改组为农商行,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省政府,后者通过省联社进行管理。
  最后一阶段是2010年以后,农信社纷纷改制为股份制的农商行。
  据记者了解,北京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于2005年10月19日,是国务院首家批准组建的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当时北京农商银行的名称为"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直到2011年5月,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获得北京银监局批复,正式更名为"北京农商银行"(现名)。值得关注的是,更名的同时北京农商银行顺利完成了增资扩股,并成为全国实收资本最多并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
  2014年4月29日,对于北京农商银行来说,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那一天,该行对外宣布,完成总额134.316亿元的增资扩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资扩股化解了约90亿元不良资产,而注册资本金由50.75亿元增至95.52亿元。
  可以看到,作为全国首家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可以说见证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改革历史。60多年来,它经历了极不平凡的风雨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经历了改革与创业的艰辛,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北京农商银行拥有694家网点,居北京市各银行机构之首,是唯一一家金融服务覆盖全市所有182个乡镇的金融机构。
  在公司治理方面,北京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将完善公司治理放在战略核心的位置来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以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标准为标尺,构建了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清晰界定了各公司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持续优化了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等治理运行机制,并通过将党的领导嵌入到公司治理体系中,积极推进党委核心领导与现代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打造符合现代金融要求的新型公司治理模式。
  具体来看,北京农商银行依法合规设立了包含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在内的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其中,董事会下设7个专门委员会,监事会下设2个专门委员会,高管层下设12个专业委员会,为董事会科学决策、监事会有效监督、高管层高效执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通过公司治理制度,该行对"三会一层"的职责权限进行了清晰界定,并在公司章程中重点明确了党组织的法定地位与职权,为各公司治理主体规范履职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各公司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共同推动了该行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不惟大小只惟优劣 续写下一站精彩
  事实上,回顾北京农商银行6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在为首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改制之前,曾一度形成了大量的涉农不良贷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但是,北京农商银行不仅没有气馁,通过一系列经营举措,反而在中小银行不良率普遍有所升高的环境下,其不良率却始终处于低位,它又是如何做到"与众不同"的呢?
  这与其"不惟大小,只惟优劣"的风控理念不无关系。在业内普遍追求利润、追求规模、追求业务增长之时,北京农商银行始终不为所动,始终把风险防控置于首位,防止"病从口入",严于把关。
  该行董事长王金山曾讲道,过去商业银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后来以经营风险为核心,而现在和未来则应该以履行社会责任为重点。比如,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化解了多少僵尸企业的不良资产、减轻了多少企业的负担等。
  在2005年改制以后,北京农商银行立足自身清收和借助外部力量,积极通过现金清收、呆账核销、央行票据置换、以资抵债等方式处置化解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上述涉农不良贷款除部分现金收回外,剩余部分进入表外科目核算,另外还接收了大量的集体土地抵债资产。
  截至2015年末,北京农商银行涉及乡镇村及其下属单位(含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乡镇企业)背景的表外历史遗留不良贷款近22亿元,涉及全市除东城区、西城区之外的14个区,137个郊区乡镇;另外,还有集体土地抵债资产近150宗、7000余亩、近10亿元。
  同时,自2015年以来,该行开始尝试利用贷款减免适当让渡利息的方式,着手解决涉农不良贷款及不良信用记录问题,同时加快处置集体土地抵债资产。此种方式主要通过与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商谈,采取双方各自承担部分成本的方式予以妥善处理,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减轻了地方乡镇村集体的财务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和恢复了部分债务人的再融资能力。
  可以看到,北京农商行一直用行动在优化资产结构的道路上持续前行着。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北京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10年前下降了4.56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性低位0.36%,显著优于全国商业银行1.83%的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由10年前的68.32%提高至1068.87%,大幅高于全国商业银行186.31%的平均水平。
  回首过往,经过68载的风雨洗礼,北京农商银行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难题,已从1951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井村农业生产信用合作社,逐步发展蜕变为北京地区客户体验优、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向市场、向自身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更是几乎见证了建国70周年以来整个国内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变革历程。
  展望未来,面对新的金融市场形势、面对新一轮改革浪潮,这家已积累丰富的市场经验、已拥有丰厚成果的农商银行又将如何續写下一站征程,值得期待!
网站目录投稿:含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