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2]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1] )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唐末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分裂的开始:唐朝的藩镇势力非常大,藩镇的军长官拥有当地的军政大权,而且权力可以世袭,不听中央政府的指挥.这主要是唐朝的后期府兵制的瓦解,而采取了"募兵制",军队归地方军事长官指挥,外重内轻,导致中央实力弱小,无法控制地方.再加上中央政治腐败,失掉了统驭全国的能力.地方还拥有经济自主权,最终导致藩镇割据的形成。 第二个原因是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大大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进一步打击了中央实力和地方门阀大族的势力,使得一批新军阀打着镇压黄巢、勤王的旗号纷纷崛起,从此开始,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这有点像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形势,都是打着维护中央政权的旗号搞地方割据。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政权,史称"后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