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创业的坑远比创业时代里更多


  《创业时代》播完了。搞科技报道的人不屑于去看这部剧,说太狗血了。但我看完了,并总结出创业江湖四大坑。创业江湖四大坑
  看《创业时代》,我总是出戏,很容易脑子绕远,因为那些坑,总让我联想起真实世界里的某某某,精准定位到人、到事。尽管情节很扭捏,但是无论如何,我看到了编剧的用心,他想表达的关于创业江湖的几个点,我认为点到了。借这部剧吐槽一下我所观察到的创业刨坑这个事。
  第一坑,互联网产品抄袭乃王道。
  这句话,想必哪位成功的创业者都不爱听。《创业时代》里,男主的魔晶还没上线,就遇到了被抄袭的命运,而且不止一个人抄袭。
  富二代金城抄来了捷讯,屌丝创业者罗维抄到了自己的产品狐邮里。后来者的抄袭更不用说,密聊靠抄,得到了巨额融资。
  移动互联网十年,所有的创业者都以"颠覆"自居,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足以颠覆传统的产品,"互联网+"的概念让所有人都为找到了"+"后面的内容而兴奋。
  移动端这个新的载体的确带来了比pc端更便捷的优势,但是到底又有多少产品是"新"的、独家的?
  美团王兴被认为是最能抄、最会抄的人。pc创业年代,他的校内网、饭否以及美团,最初也都是抄的国外的现成模式,他甚至带动了国内抄袭国外团购模式的一夜兴起。
  那时候,国外互联网更先进,模式更多,拿来主义的确是早期创业者很好的选择。
  抄,有两种,一种是抄国外的,一种是抄同行的。前者是机会,后者是坑。
  在全民创业的年代,一个想法并不值得让投资人兴奋,执行力才是最让投资人兴奋的。一个产品从想法到面世,在移动互联网年代,可能只需要几天。产品出来了,最大的风险就是被别人抄袭。
  商业社会的逻辑就是如此,如果对方有比你更好的执行力,最快把产品做得有模有样并拿到了融资,那么他就是创造者、第一个颠覆这个行业的人、开拓者。要不,为什么很多投资人选团队比选产品更重要呢?
  郭鑫年被塑造成一个天才创业者,但他败了,最直观的原因,他败在抄他的后来人上。
  第二坑,资本是天,资本是地,创业者只是个打工的。
  《创业时代》里,女主那蓝给男主郭鑫年总结:你是败给了资本。男主这个创业者没钱,只能等着被资本收购,结束自己的创业时代。
  在剧里,各家资本为了竞逐移动互联网社交,砸钱是唯一重要的手段。资本才是创业者的天。哪块云彩下雨,融到资了,心花怒放,逐鹿群雄状。一直干旱被炙烤,创业也没有几个有好前途的。
  况且,在移动互联创业潮里,中国商业社会创造出了"烧钱补贴"这个模式。各家为了争夺流量,争夺用户,疯狂补贴,烧钱是唯一迅速达成用户激增效果的手段。
  要烧钱,要融资,创业者的股份要稀释,资本来当老大。于是被资本追着,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跑下去的创业者,不计其数。
  滴滴程维曾说,烧钱签字,手打哆嗦。打哆嗦的不止他一个。e代驾的创始人说,烧钱补贴扩张的日子,他每天焦躁到必须彻夜的在公园里走。
  第三坑,蹦跶不出这个圈,两大阵营是归途。
  《创业时代》里比较丑化卧云生这个角色。作为电商江湖的老大,打太极,讲哲学,却总是在答应了创业者之后,屡次反悔。自己金盆洗手,也反悔了,最后自己喝下了大盆金盆的水。
  这当然是一种嘲讽。在这部剧里,卧云生担当了大佬丑角的任务。在资本的世界里,圈地游戏一直在上演。
  对于巨头们而言,单纯的业务拓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投資并购成为他们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有媒体做了统计,去年以来阿里巴巴在投资并购上的资金在1200亿元左右,这比很多公司的营收以及市值要高得多,甚至比很多地级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要高。
  第四坑,创业,最大的坑莫过于:得靠命。
  我不止一次的听到这个结论了。不久前,一个vc基金管理人对着我感慨,"大富得靠命。"他投了很多创业者,这是他的结论。
  我一直认为,《创业时代》里,罗维是一个人才。他有产品意识,能自己设计出同讯这个产品;对人性参悟透顶,总能给自己谈出价码;对自己下得去狠手,兄弟、女朋友,统统可以牺牲;有志向,他从一开始就没想做一个平凡人,即便在地下室,穷困潦倒,他依然能想办法让大佬造访他的陋室。这个人不牛么?全才啊。
  但是,那蓝评价他:太能算计。认为这是他败给郭鑫年的原因。拜托,这是剧,弘扬价值观当然会告诉你,郭鑫年那样的一心执着纯粹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人才的样子,才值得获得成功。
  现实是如此么?我不这么认为。
  现实中,或许罗维更容易成功。郭鑫年太容易倒在任何一个关卡了,融资,人际关系,各种问题在现实中都可能击垮一个心思简单的人。
  罗维不一样,他能力太全面了。任何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都是对人性领悟直至的人。这是一个被投资人普遍认同的观点。
  创业维艰,一路走来,太多机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你没死,他死了,有时候真的不是你能力有多强,就是命更好点。反正,我信。
网站目录投稿: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