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物,无不都是在逆境中浴火重生。当然,这并不是要赞美逆境,企盼逆境,而是要你懂得正视逆境,尊重逆境,能够在逆境中拥有一颗奋发的心,以及一飞冲天打败所有对手的豪情。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就说过,逆境使人奋发向上,要是你从未遭遇过失败,为事业着想,也许应该经历一次! 18世纪末,法拉第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困家庭,虽然父亲每日辛苦经营,但仍旧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说送他去上学了。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仅12岁的法拉第就开始打零工补贴家用,他做过学徒,买过报纸。 尽管生活如此困顿,但是法拉第从未放弃过学习,他在买报纸时,常常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为了满足学习的欲望,法拉第开始找能够让他继续学习的工作,最后他来到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这样就可以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除工作之外,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翻阅装订的书籍。即使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 几年下来,法拉第从一个目不识丁的贫苦少年,变成一个能轻松阅读很多书籍的人。有了这个底子,他就开始研读一些更加深奥的书籍,其中《大英百科全书》就是他非常钟爱的一部,为了弄懂其中的一些问题,他常常读到深夜。在书中,他尤其对电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然而,由于收入微薄,他根本没有钱购买相关书籍,不过,法拉第也有办法解决。他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从各种书籍上摘了大量相关资料,有时自己还会绘制一些插图在上面。 久而久之,法拉第的笔记积累了厚厚一本。有一次,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着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得知这是一位学徒记的笔记时,很是惊讶,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就这样,身处困境的法拉第终于有了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如此,他在旁听中有幸见到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着名化学家戴维,并聆听了他的讲座。为了将戴维讲的全部记下,他听课时全神贯注,生怕一不留神就漏掉重要的知识。听完后,他还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希望戴维能给他接触更多化学科学的机会。收到信后,戴维十分感动,他更欣赏法拉第身处困境从不放弃的精神,他很快便同意法拉第做他的助手。 由此,法拉第的人生开始走上正轨,在戴维的引导下,他进步神速,很快便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他43岁时,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姓——法拉第,作为电量的单位;用他的姓的缩写——法拉,作为电容的单位。 法拉第身处逆境,却从不放弃,凭借坚定的信念、意志和毅力化逆境为动力,创造出辉煌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化学家。 经常听人说,逆境出人才,实际上造就人才的不是糟糕的环境,而是身处其中的人所具有的强大的心理张力。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水池子,由于突然面对困境,小白鼠来回游动并发出"吱吱"的叫声,反射回的声波被胡须接收,便判定出水池的大小和自己的位置,于是它轻松地游到池边,得以自救。 紧接着,有人把小白鼠的胡须剪掉,再放到水池里,虽然小白鼠依旧会像上次一样乱叫,但是由于失去了"探测器",接收不到反射的声波,几分钟后,小白鼠便沉到水底死去了。科学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动物绝望时强行结束生命叫"意念自杀",意思是它们从心里默认了活不了的事实,就放弃了生命。 转而将这种现象用到人类身上,同样可以有所启发。当人在意念中对自己的遭遇倍感绝望,认为横亘在面前的逆境是"绝对游不出去的"话,就会放弃最后一搏的信念,一旦你放弃了,原本的理想就会彻底被淹没在本不足以严重伤害自己的"水池"里。 所以说,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的心没有打开。封闭的心,如同没有窗户的房间,会处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实际上周围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外面则是一片光明灿烂的天空。 如何走出逆境: 首先,正确认识逆境,一定要坚信:世上没有绝望的逆境,只有对逆境绝望的人,只要你坚信你能走出去,那么你就一定能。 其次,你无法决定自己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但你能选择面对它的态度,与其抱怨手里拿到的牌差,不如想方设法利用手中的"差牌"走出好路数。 第三,懂得变通,上帝不会关闭所有通向成功的道路,守在原地不动那就等于放弃了成功的可能。因此,这条路不通,不妨转个弯走下条路,直到走出困境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