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分享丨设计的两段对话与产品和用户的对话


  本文是作者在厦门理工大学给学生的一个关于设计和设计职业生涯的分享,分享的主题是设计的两段对话——与产品对话、与用户的对话。
  应厦门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的邀请,去给学生做一堂关于设计和设计职业生涯的分享,本人诚惶诚恐,一来本人在设计上的成就还不显眼,也就是时间留下的一些经验而已,在此肯定下厦门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的教学方法和态度。
  以下是我分享的部分文件和一些文字记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分享现场
  当天的分享受众主要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很可惜大四的学生已经毕业,没有能够一起交流和挖掘优秀的人才,本次我分享的主题是:设计的两段对话。
  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因为针对的受众是大学生,希望对于其在校学习和日后踏上社会从事设计师职业有一个知识系统的储备。包括在产品整个生命链条上设计师进行转型时候应该做哪些准备,所以谈的内容对于工作已久的设计师来说会比较浅显。
  但对于在校生,我想应该是比较适用的,我不想和他们谈过多的概念化东西,是因为在我作为学生的时候,对于概念化的东西接受能力有限,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还是难以理解。
  设计的两段对话:主要是指第一阶段作为设计的角色,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与产品对话,而当设计想要转型的时候,则引入与用户对话的概念进行阐述。
  在回顾了一些我之前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该阶段职业生涯的作品后,开始讲述第一段对话——与产品的对话。
  与产品的对话
  作为设计师或者设计专业在读学生来说,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上述许多关键词,我们将其整理归类后发现,设计师主要面对的是三个方面的锻炼: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工作经验。
  而这三个方面有大体包括造型、色彩、材料、设计表达和生产工艺,这是设计师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我讲对这5个方面进行一一交流。
  在理论知识方面,我将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进行剖析;在设计表达方面,我将从对内的设计交流和对外的提案制作方面进行分享;在生产工艺方面我讲简单介绍下如何学习,并且在这之后我将介绍基本分别适合这些方面学习的书籍,供大家参考。
  1. 造型
  造型是id设计师下手方案的首要元素,一个好的造型对于产品的设计重要性不言而喻,且造型方面的风格一直是引领设计风潮的重要一面,我们先看造型设计的生理方面该如何下手。
  以上列举了6款产品,我们抛开材料和色彩搭配,单纯冲造型方面来看,其实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
  第一列的作品来自日本设计师柴田文件的作品,针对的用户是儿童,从造型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儿童产品的安全性在通过圆润无锐角的设计进行的表达,在儿童产品、医疗产品、老人产品中,圆润的造型元素一直是行业的基本共识。
  右边的这列产品是手持电动工具,造型方面的考虑主要是两个方面:
  需要突出该类产品的力量感,在打的造型和其中造型元素塑造的动态,都集中体现的产品所属行业的特征。
  在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该类产品使用过程中重量达、力量足,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手持状态,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和疲劳感造成身体的伤害。
  其实造型在生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人机工程学这一门学科内,人机工程学从两次世界大战开始在军事武器上受到重视,二战结束之后,开始在工业生产部门得到认同并推广。
  这列产品是来源于SMART DESIGN设计公司的作品,其与OXO公司的合作开创了设计公司分成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
  通过网上的视频《设计面面观》中的介绍我们得知,该公司在设计这一系列产品时的设计思维:该公司在人机的考虑时,并不以其"标准人"的诉求进行设计,"标准人"即我们在对用户进行统一描述时的典型用户形象,而是考虑到了患有关节炎的用户在使用这类产品时候的诉求。
  其为极端用户设计的概念而设计的作品,既然生理方面不便的用户都可以得心应手的使用,那么正常的用户使用起来基本也没有问题,SMART DESIGN设计公司在设计的时候探索了设计的极限,这样的设计方法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红绿灯的设计就是如此,不仅是考虑到正常用户的识别问题,还考虑到了视觉障碍者的需求。
  在这一经典的手持手柄上,SMART DESIGN 公司又延伸出了众多的产品系列,这样的方式在做产品策划的时候也比较常见,扩大其优点,并形成完成的具备PI识别系统的系列化产品。
  这里我推荐给大家两个关于产品设计的视频节目:《设计面面观》和《啊!设计》。
  《啊!设计》是日本的一档针对少儿的设计节目,节目中邀请了众多日本著名设计师讲述产品设计的思维,我在分享课上给大家截取了一个酱油瓶的设计,在人机方面的考虑。
  这里需要引出的一个概念是,人机的考虑需要融入产品的整个使用过程中,而不是单一的只考虑某一个使用场景。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在用户调研阶段需要对用户使用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了解产品和使用者一整天的关系,也是这个意图。
  关于造型设计的生理方面,这边即提到这里,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人机工程学书籍和上述的两个视频。
  关于造型对心理方面的影响,工作这么久还是没有深入的了解,去年通过朋友的一本书,大概有了这方面的雏形。举个例子:上述的四款产品,谁更具备动感?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将其中特别的造型部分进行了颜色的区分,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图一和图三。
  回到我们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图一和图三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更加具备动感呢?
  我们先回到自然界中的案例来看下:
  上述的三张图分别是水流的不同状态:瀑布,主干道与分支以及主干道。
  试问以下,上述三个状态,那个状态更具备动感?
  很明显,大部分人都回答瀑布在这三个状态中动感最强;其次是主干道与分支。我们的记忆和经验告诉我们,瀑布产生很大的动能,而粗细不一的主干道和分支则表现为河道越窄,水流越级,河道越款,水流越缓,而粗细一直的主干道看起来水面则很平静。
  上述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三星的这款产品与瀑布的相识之处,都是从一个纬度延伸至另外一个维度,并且三星的产品进行了竖向的线条强化,一如瀑布中水流的样子,令本来毫无动感的圆柱形产品具备的强烈的动感,我们返回刚刚说的两款产品。
  从三星的产品和瀑布的动态关系来看,上述提到的两款产品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从一个维度延伸至另外一个维度。右图的产品与三星产品一致,通过竖线条强化了该特征的流动性。
  我们再来看左图的红色部分的表面处理,采用的是横向拉丝纹理,符合生产工艺,设想下如果采用的是竖向的拉丝纹理,是否表达的效果会更佳?
  刚刚我们提出了不同维度的变化产生的动力,这个动力主要作用在视觉方面,故而引出视觉动力一词,这也是后面针对造型方面我要推荐的书名,那么如果是单一维度的视觉动力又该如何去塑造呢?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为什么宝马以前的车灯大家会成为天使眼和鹰眼大灯?
  我们自信观察宝马的车灯和老鹰的眼睛有什么相识之处,我们可以发现:宝马的车灯和鹰眼同样的都是接近正圆形,而鹰眼给人的感觉一向是锐利,犀利的感觉,同样的,形容宝马的车灯也是在形容其"眼球"和"眼睑"给人的锐利感觉。
  这里我们看到了单一维度的造型元素:圆形给人的感觉,同样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圆形的元素会给人锐利的感觉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垂直于眼球的视线的存在,视线是一条存在但是却看不见的指向型线条,通过视线我们可以看出上图的女生的目光是看向左边的口红,那么视线的存在和大自然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下图会发现圆形的形成,与一个垂直与圆形的作用力有很大关系。
  水滴掉入水面形成的水波纹,陨石砸向地面产生的陨石坑,飞机突破音速产生的音障。可以看出:圆形的形成与垂直的作用力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我们将这种关系进行简化之后,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图。
  图中的圆形可以看作是环形360度的作用力的扩散,而作用力的来源是垂直与圆形的力的撞击而成。回想刚刚说到的视线和线球的关系,同样可以这样理解,圆形的眼球产生了垂直于其的视线,视线的指向型则引导了人们对目光的焦点所指。
  那么既然鹰眼大灯的锐利感,来源于其正圆形的眼球,那如何降低这种锐利感呢?
  我们都知道人在笑起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很柔和亲切的,而发怒时睁大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具有压迫感,从微笑的眼睛和发怒的眼睛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带给人不同感觉的原因在于眼黑部分是否更加接近正圆形。
  上图的两种表情可以看出:眼黑的正圆形被切割得越厉害,那么给人的压迫感则越若。
  同样的,在产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圆形元素,但是又不想太过突出其给人的压迫感,可以怎么做呢?
  切割圆形,让其产生的视觉里减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刚刚的介绍切割正圆形作为减弱视觉力的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上图可以看出:当挡住了枪口和瞄准镜的圆形时,所带来的压迫感也会大大减弱。在产品造型设计的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造型手法的运用。
  刚刚通过上述例子,对与造型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就阐述到这里,关于生理方面的考虑可以着重从人机工程学入手,以及通过SMART DESIGN设计公司的极端设计手法进行切入。
  对于心理方面的影响,通过对视觉动力这一概念的引入,不能说通过这个概念的角度来看待造型,对生理的影响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造型设计问题,关于造型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始阐述色彩部分。
  2. 色彩
  在讲色彩部分开始时,我先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在下面的三幅图中寻找到隐藏在其中的数字。
  每幅图中的数字我们给大家20秒的时间来找出,其实这个数字是很小,也很难识别的,文件的制作形式并不是最佳的方法,本意是通过学生来盯住画面,背景对眼部造成的刺激来引出不同颜色对于生理的刺激,以及最后的绿色对于视觉的刺激最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以前的黑板采用的是深绿色(纯度降低)来制作,主要是考虑到长时间的盯着黑板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视频播放网站提供给的影院模式,和电影院放映影片时周遭的黑色环境,可以让人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一样。颜色在生理上的影响主要作用于视觉方面,通过很多网上的资料和书籍,就可以轻松的找到,主要还是靠大家去收集整理。
  那颜色对视觉除了在生理方面有影响之外,对于心理的影响则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重要,所以从工业设计师中分离出来的CMF设计师才会如此重要,在当今的电子消费产品设计领域,颜色的设计至关重要。
  我们例举下面的一些例子来说明,色彩对于心理的影响主要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上图是我之前在朋友圈做过的一个实验,同样在我的简书里面也有介绍,上图中的9个颜色和5个味觉词语,这里我需要学生将色彩归类到不同的味觉形容词下面,得到的结果如下:
  通过现场60位左右的反馈结果,和我和我当初做调查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这里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白色是咸的,而红色是辣的呢?一种颜色是怎么就具备了味道的属性呢?
  我提出的第一个影响色彩对心理感受影响的因素,是生活的经验,过往的生活经验让被调研的人觉得红色于辣椒相关,辣椒于辣味相关,其中链接味道于色彩的是食物。
  当然,如果是辣椒没有被引入我国,那么红色在被调查这的心理感受上就不一定是辣味的。我们看褐色这个颜色,如果是没有喝过重要或者没有简要药汤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甜味的,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褐色和巧克力相关。
  所以在定义产品的颜色的时候,如果是需要给产品营造出甜美的少女感,那么选择合适的颜色十分重要,对色彩味道的表达来源于用户过往的生活经验,还有文化背景不同也会对颜色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除了这些,我们来看下一个案例,在商业环境下造成的颜色对心理感受的改变:
  上图是一款黄金戒指和一款铂金戒指,如果我问大家哪款戒指给人更加高雅。大部分的被问者选择了铂金戒指,为什么黄金的戒指会给人感觉不那么高雅呢?
  黄金本身作为一种稀缺金属,是珍贵的。为什么会沾染了庸俗的色彩语言呢,我们来看下下面两幅图:
  上面的两幅图是我在百度里面搜索金色包装和银色包装分别呈现的画面,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色的包装整体给人的感觉较为粗糙,而银色的包装给人的感觉整体淡雅。
  金色包装在商品世界中的滥用,商家为了凸显自身产品的稀缺和珍贵,不管什么产品纷纷都用上了金色的包装。长此以往,消费者对金色的包装产生了一定的抵抗,觉得这只是华而不实的遮盖罢了,本身的产品并不见得就那么珍贵和高级,所以颜色对心理的影响也收到了商品世界风潮的影响。
  这点我们在iphone推出金色手机的时候可以有所了解,在国内iPhone金色被称之为土豪金。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iPhone的金色被人称为土豪金还有这么多用户选择,甚至出现了断货现象呢?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iphone本身的价值感于金色是匹配的,用户并不会觉得金色的所以是过分的包装。但是反观,中国当时流行的土豪金山寨手机,则可以看出,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其的心理感受。
  颜色的使用对于产品设计来说,能够发挥的作用是锦上添花,并非是雪中送碳的,产品本身要受欢迎,在推出的新颜色或者于IP的合作上才能发挥作用,我们需要赋予于产品气质相对应颜色,才会让人觉得设计得体,不浮夸或者不寒酸。
  关于色彩在设计中的使用以及对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我们暂且就说到这里,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各位自身去收集和观察,但是要明确一点,不是每年的潘通流行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去年的绿色也并未在国内流行,而当年的土豪金也并未被称为流行色。
  颜色的背后是经验、文化、信仰、肤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使用产品造型的颜色的时候,要注意不同产品的行业标准色,这是行业经过了多年的沉淀而积累下来的经验。
  医疗产品的标准色:
  儿童产品的标准色:
  电动工具的标准色们:
  最后是理论知识的最后一个板块、材料,在这一章节后期,我会通过将色彩,造型和材料三个元素进行结合,提出我对产品id设计的最终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去看待一件产品的ID设计,也是我个人在工作中,对客户的设计需求进行分析和对内的设计评审的一套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下材料对于生理的影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各国的安全标准,是对材料最本质的安全性做了严格规范。
  3. 材料
  工业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如上,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是可以直接对生理方面产生影响的,这方面的知识大家只需要针对性的对材料进行了解即可。包括塑料和金属里面包含的常用种类,以及其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在产品上的实际运用。
  后期通过工作中的积累可以得到,后面我也会推荐一本实用的书籍给大家,在这方面的讲解应该比较透彻,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材料对心理的影响方面。
  在上图中我给出了上面的四款产品,分别让大家来形容下这款产品给你是上面样子的感觉,并且进一步说出该产品具备那钟"性格"从这个部分开始,我会将之前介绍的造型和色彩一起融入进来,综合分析,理论知识方面对于产品的塑造起到什么作用。
  单纯的看到上面的四款产品,很多同学还是难以说出该产品给你的感觉。这时加入下面的几个具体人物,进行参照对比来看,第一款产品的材质是铁,铁是一种偏男性化的材料,造型方面有比较刚硬,进一步强化了铁这种材质赋予的男性化角色。
  然后我们看表面处理,是很粗糙的质感和黑色,黑色是一种中性化的颜色,然而粗糙的质感一半是形容有一定阅历,沧桑感的,综合起来该产品于下面的人物吴秀波给人的感觉是偏一直的。
  然后我们来看下第三款产品:该产品由两种材质组成,外面黑色材质是硅胶,硅胶材质本身柔软、透明,是一种偏女性化的材料,然后赋予了其黑色和磨砂质感,凸显了其男性化的特征,然后内部搭配的材质是亮面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是偏男性的,亮面的表现偏张扬和年轻化。
  综合起来看,该产品于下面对应的人物气质是吻合的,偏男性化的张扬年轻女性角色。同样的另外两款产品我就不一一解释了,我们将刚刚谈到的元素进行拆分得到如下的产品角色定位组成要素。
  分别是材料、质感、造型、颜色以及材料组合,我们将其与人物个性形象进行对照:材料——性别、质感——年龄、造型——外表长相、颜色——穿衣风格、组合材料——配饰。
  上图中我给出了四款产品分别对应的元素,大家一起来看下其分别塑造的是什么样形象的产品,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排的产品是硅胶(女性、儿童)细磨砂(年轻)圆形(偏女性)色彩(女性常用色)透明PC组合材料(透明件一半是偏女性,女人是水做的,由水及冰),所以毫无疑问第一款产品是一款女性产品。
  整体来看是各个元素都是在努力塑造一个年轻、温润、有涵养的女性角色,然后通过色彩,我们套用到行业常用色中可以发现:在美妆产品中,该颜色用的比较常见。
  然后我们来看下第三款产品的设计元素组成情况:板金(男性化)粗磨砂(强化男性与大龄稳重)倒角的方形(男性化里面填入柔和)黑色与紫色的搭配(黑色偏中性,紫色偏女性),最后是没有材料进行搭配的。
  从这款产品的元素来看,其材料和质感很男性化,但是造型和颜色确实女性化的,很明显这款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元素的运用看起来较为杂乱,整体塑造的感觉不够统一。
  那么我们来看下他们分别是哪些产品:
  上面的四款设计元素对应产品如上,第一款产品是foreo的女性硅胶洁面仪,该产品在外观设计上取得了市场不错的反馈,成功过的塑造了一款女性化专属的美容产品,该公司也凭借其特征录像推出了其他产品,完成了从产品到系列化品牌的发展,这个方式和上文提到的OXO产品发展路径是一致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款产品YAMAHA的音响,这款产品呈现出来的感觉将比较奇怪了,特别是大面积的紫色的运用,让这款产品的外观成为了男性和女性都不喜爱的产品。基本上谈到这里,关于设计的理论知识(造型、色彩、材料)就介绍完了。
  上文中,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其看待产品表现出来在心理方面的一些感受。并通过产品的性格分析法将其元素进行打散,分别看待在塑造产品的时候如何运用不同的元素。
  以上的观点,也是近期个人在这方面的积累得出的一个方法,其是否可以作为产品的分析方法还有待大量案例进行验证,但是很明显可以将设计这种之前认为偏感性的工作理性化,在内部交流和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提供了可以理性探讨的余地。较少的避免了沟通过程中感觉性的带入,造成无法沟通。
  4. 设计表达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聊一些学生或者初入工作的设计师,应该在其最为基本的技能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设计表达的技能是可以通过完全的自我学习完成的,所以这里和大家聊聊设计表达的过程就算是工作多年的设计师也会犯的问题。
  设计表达我这里把他分为两个部分,上图的左边部分主要是设计师与设计师在公司内部沟通需要具备的技能,这部分的技能直接决定了你是否可以进行这个公司与大家共事,毕竟如果连这方面的表达都困难。那么在工作过程中,与大家的配合就会由较大的问题。
  右边部分主要是设计师对外和客户沟通方案时候的重点,这个取决于你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整的传达给客户,并且得到客户的认同,这方面直接决定了你的职业升职问题,所以两方面的表达缺一不可。
  我们先来看下,对内与设计师沟通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点,设计师对内的表达主要表现为:草图手绘、二维效果图、三维模型与效果图制作,以及最后外观模型手板的把握。
  我们先来看下草图,我相信很多人看过一些设计大师的草图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师的草图看起来非常潦草甚至是幼稚,比如:著名设计师佐藤大的草图。
  那么就会对自己造成一个误解,是否草图的表达技能并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表达的内容。是的,内容是草图要表达的核心,但是表达的方式如果不够科学,旁人是无法理解你的意图的。
  设计大师之所以表现潦草,是因为其身边由一群常年配合的工作人员,能够非常清晰的了解设计大师需要表达的意图,并且有能力能够将其设计意图详细化。但是作为学生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设计师来说,这类方法对你来说是不可取的。
  那么一张合格的草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的定义是草图的表达要符合两个要点:快速和完整。
  我们来看下上图中的四章草图,到底那张算是符合现代工作要求的图纸,首先我们看手绘图1,这是著名的手绘表现大师,日本的清水吉治的图纸,该图纸风格眼睛,透视及其考量,上色稳重,是一张不错的手绘图纸。
  但是该图纸耗费的时间太久,以及相对应的成本较高。我们在大学的时候清水吉治来过学校教学,一张图纸基本要耗费超过1个小时才能画完,且对材料要求很高。
  试想下:如此的表达放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你大部分的时候耗费在了图纸表达,反而忽略了内容的思考,是得不偿失的,很大可能性会成为好看的废物。
  我们再来看图纸2,是著名设计师刘传凯的图纸,该图纸对比图纸1可以看出风格的轻松化,耗费的时间没有图纸1那么多。但是我们看该图纸会发现:图中表达的设计基本上集中在单个面,多款产品的表达。在单张图纸中,这样的表达可以成为最初步的概念想法,具体的多方面思考不得而知,难以判断。
  同样也是不可取的一种方式,我们在看图纸3,其中是针对一款产品的多方面,多角度表达,这样的表达为设计师之间的内部沟通做了好的桥梁,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发现:图纸上基本都是图形的表达,而缺少必要的文字注释,这样的图纸看起来会造成一定的误解,毕竟这样的图纸只是单纯的在表达造型,而缺少对材料的关键点的描述,所以也有很大可能会造成误解。
  在我看来,图纸4是一张优秀的合格的手绘草图表达,除了在不同角度,手持状态以及必要的文字解释和设计概念的阐述,充分的表达了设计师的意图。所以各位要特别注意在考察一个初级设计师的能力时,草图能力的考量主要冲哪些角度出发。
  讲完草图,我们来看下二维软件的设计图表达,二维软件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设计师不爱使用,大家都很喜欢将草图直接过度到三维模型,二维的表达是具备一些三维软件确实的特点的,对于方正造型的产品,我个人是建议要进行二维软件(PS、AI、CORELDRAW)的训练。
  对于一些大型的项目,修改的过程往往是反反复复,如果每次都需要重新建模去渲染的化,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将是巨大的,但是二维软件在这块的表现就具备了优势了,这点希望大家要同步掌握。
  三维效果的表现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三维软件的建模能力,这个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很好的表达出你的设计意图;
  另外一方面是关于渲染出图的,我发现很多设计师的提案里面选择的效果图的表现了比较差,设计师的效果图质量直接影响了对客户提案的报告质量。
  所以我认为设计师的效果图产出需要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
  渲染软件完成的效果图角度的选择必备先做好考量,才能进行渲染。优秀的表现角度可以放大设计方案的亮点,角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子人的认知上面,上图中下面的三个简笔画概念来自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的著名实验—世界杯子大会,其中只有角度3才是完整的表达了这个杯子的形态,而角度1,2在表达中都有了部分的缺失。举这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产品的效果图角度的选择,一定是有意为之的,而不是单纯的按照流水线进行几个角度去处理。
  渲染软件完成的图纸,一定要进行后期ps的处理,我个人的建议是在渲染的时候不要把背景和阴影一起完成。背景、阴影等元素需要在ps软件中进行后期增加,很多设计师在渲染的时候不注意,造成了提案报告中背景乱七八糟,导致后期的方案图纸无法做统一的处理,还有一些设计师习惯渲染完成之后直接放在提案报告中使用,必要的ps后期处理是非常由必要的。这些都是设计师在设计表达中很容易犯的错误,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去界定,草图、二维、三维的表现。大家不妨去看下目前的手机产品网站的效果图标准,心理大概也就有谱了。
  最后的表达则是外观手板模型了,这一类的表达并非是任何产品都必备的,但是对于一款新的手持类产品,外观手板的验证还是比较有必要的,还是举例SMART SEDIGN为OXO设计的削皮刀,可以看到很多手板的模型,用来验证设计的舒适度和手感等图纸难以看出的部分。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了解下设计师在制作设计方案提案报告时,需要主要的问题点,我只提一下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上图的效果图我们得知:一张好的效果图是达成设计提案的关键元素,对于设计提案目前我们采用的主要有这么几种模式:PDF、PPT视频文件和功能样机。
  而在初期阶段,我们可能剩下的就只有PDF和PPT了,这两种格式的文件分别有他的优缺点,我的建议是如果是当面进行文件提案,使用ppt的表达会比pdf来的更为生动和灵活,但是如果是远程发送文件进行提案,那么最为保险的是pdf格式了。
  毕竟ppt文件在不同电脑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设计到文件版本,字体的变化等。特别是字体的变化,会让整个提案文件至今降低了几个档次,所以提案文件的选择也是很有考量的。
  除了文件形式之外,那么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则是文字的描述和表达。
  我举个例子:上图的产品是我们之前策划的一款在米家有品上销售的产品,该产品在目前也在日韩等国家销售,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松下的业务代表来公司洽谈该项目的时候,对方来的人员是业务代表和翻译人员,我方排除了业务代表,产品经理(我)以及工程师进行参加。
  对方在问到该产品的工作原理的时候,照理由我方的工程师进行解答,但是这里出现了灾难了,因为翻译和对方的业务代表均飞电子工程师出生,而我方的工程师解释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导致翻译的表达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反复解释了接近10分钟没有完成。
  这时我对翻译给出了一个比喻,我说你可以理解我们的产品中每一个电脉冲就像是每一个音符,我们有很多电脉冲,对于很多音符,而我们的每一个按摩模式,就如一首音乐是由不同的电脉冲和音符组成的,对方翻译听完之后,瞬间理解,并很快翻译给对方业务代表,总是是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这个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意识到语言的表达角度是如此的重要,有时候用户并非想要知道你的工作原理和电压等情况,而是只要了解你的产品能够给他带去什么一样,当然这个就涉及到市场营销的表达语言了,这里不展开了。
  同理,我们在设计提案的时候也是一样,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决策人员是什么角色,需要用的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你的产品设计,如果对方是工程人员,那么你的提案重要就需要从成本,可制造性等方法切入了。
  关于文字的描述第二个点则是,需要善用形容词,这样可以让你的设计看起来更加生动。我们对比上面的两张图纸对于该产品的描述文案:5种按摩手法和5中低频超高仿真按摩手法,看下哪个的产品文案描述更能够打动用户?
  很明显,具备形容词的文案更加能够体现产品的特点。
  以上聊到的关于设计表达方面就到这里了,总结一下,我们说到了设计表达的两个方面:对内的沟通和对外客户或者是其他部门(比如:市场部)的提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更多的提案技巧还和提案的环境,流程等都有很大关系,包括提案者本身当天的穿着打扮,都会影响提案的效果,所以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做演讲报告的人穿着正装,文件使用英文进行说明,大体都是如此,这和心理学中大众对权威的信服是一致的。
  回想下,你们在提案的时候都注意这些了吗?有给人塑造一个权威专业的设计师形象吗?
  如果没有,那还有机会进行改变。
  5.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作为与第一部分与产品对话的最后一个板块,其实分享上面要谈的内容是很少的,倒不如我直接整理一份生产工艺说明书给到家,所以这里我只介绍下我在工作过程中是如何去积累学习的。
  生产工艺大体分为材料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两大块,这也是一个CMF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在了解到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材料和不同处理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那些问题。
  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于成型过程都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关键的成型工艺词汇要去掌握,不然在于工程师的沟通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问题,同时对于不同工艺带来的成本和表现效果要有一定的认知。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才能根据产品定位合理的给出成本范围内实现效果最佳的工艺。
  加工工艺的学习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进行:
  看书:平时可以看一些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的书籍,这里我也会向大家推荐两本合适的书籍,
  沟通: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与工程师的沟通,以及在量产过程中与生产厂家的沟通,都是能够直接看到工艺的。
  实践:除了需要跟踪产品的量产实现之外,还需要去了解市面上已有产品的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逛街的时候注意下多观察下不同工艺下产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有助于了解工艺的表现形式。
  总结:看书、沟通、实践之后最重要的是需要总结,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如果不对其做好总结的话。时间越长则会积累越多,满满的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资料收集者,而缺少对资料的分析总结,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我见过很多设计师喜欢平时喜欢在网上看看产品,然后收集下来,或者在一些图片网站上进行收集。但是却缺乏整理的意识,最后变成了几千张杂乱的图片。这样的收集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分类的方式也很讲究,我建议可以按照几个维度进行:行业产品、风格产品、元素分类等,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也能过很快速的找到对应的资料,并且在平时可以反复观看。
  说到这里基本上就是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与产品的对话整个内容了,回顾下我们说的五个部分:造型、色彩、材料、设计表达、生产工艺。不同的模块我对其进行了简单初步的看待视角。更多的学习还是要依靠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这里我推荐6本刚刚我提到的书籍,从不同方面对上市的五个部分进行了讲述。
  推荐的书籍
  与用户的对话
  下面是我要说的第二段对话:与用户的对话。
  与用户的对话,主要讲述的是公司层面通过产品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同时设计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可以进行参与的工作有哪些。
  我们先来看下,一个企业要通过产品与用户产生对话,需要经过哪些主要阶段:
  与用户对话基本遵照这么一个流程,这个流程也是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流程。首先要让用户知道产品的存在和信息,就需要营销。那么用户知道产品后需要便捷,有保障的购买,就需要渠道的布局。
  现在一些渠道的具备销售和营销集合的(比如:我们合作的自媒体渠道)在此渠道要有货物,就必须经过供应链的生产进行供货,而供应链的生产则需要设计研发的成果进行对接,设计研发的方向需要产品定义(当时有时候是研发出新的技术成果可以转化成为产品,这样就要求不同行业的产品部门成员背景要求不一样)产品策划的的方向又必须遵循公司的发展战略。
  这七个组成部分里面有涵盖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且这几个部分的研究大部分时候都不是单一存在的,都是相互影响后作出的最优选择。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分别来看看这七个部分涵盖的问题点,以及设计师能够在其中发挥哪些作用。
  首先是用户部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并且准确定义用户是产品开发围绕的核心问题,设计师与用户的沟通过程中一般可以使用三类工具作为切入点。
  其中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竞品调研这样的方法,主要原因是设计师对于产品的了解程度是最深入的,通过目标用户群的竞品品牌和产品,可以较好的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并且从横向的竞品分析可以找出自身产品的设计研发方向。而用户调研的两种方式相对竞品调研来说,对于设计师的操作难度较大。
  用户调研大体分为:定量调研和定型调研两种方式,其中定量调研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比如:社会学、统计学等,这是设计师不具备的能力,甚至连调研问卷的设计都不具备。
  所以当我看到尼尔森给小天才儿童手表做的品牌满意度调研中,关于定量调研所需要涉及的精力和财力,我个人建议设计师不做这类调研,因为说服力不足。但是定性调研的方式是设计师可以参与的,定性调研具体表现为焦点小组访谈这一形式上,定性调研包含四个基本要素:被调研的用户、调研素材、以及调研者和调研环境。
  (1)被调研的用户:被调研的用户绝对不是大街上随便拉来的,必须是这一类产品的资深使用者,这样在沟通的时候才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体验,并且是多个品牌的产品的使用者,这类用户的数量在10个左右,招募的方式可以是寻找相关的达人或者从自身品牌产品的用户中进行招募。
  (2)调研素材:调研的素材需要有竞品,自己品牌产品的功能样机,设计阐述的说明图纸等,能够详细的表达自己品牌产品设计的意图。
  (3)调研者:同时需要三个人在场,一个是主持人,负责对调研节奏的把控,这个主持人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了解产品的人,一般以产品经理为主,一位是记录员,负责对会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个可以是设计师参与担当,还有一位是辅助维护现场秩序人员,防止调研的环境产生混乱。
  对客户营销的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将产品的卖点通过合理的方式植入用户的内心,占领用户心智。关于占领用户心智的书籍,《品类战略》这本讲的比较透彻。
  营销的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营销成本、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
  营销成本对于大型公司来说是每年固定的预算支出,但是对于小型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需要非常慎重的考量。大家都在寻找一种低成本高转化的营销方式,或者是免费的营销方式(自带营销属性的销售渠道)营销营销成本最直接的就是营销渠道,但是在选择营销渠道的时候,一定要考量产品目标用户群的在哪?
  营销渠道的互联网去中心化和多样化带来了投放难度的大大增加,以前只要有钱,直接就是上央视打广告,很多现在的品牌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渠道的选择除了成本,促达用户的比例之外,还有将是渠道本身是否具备权威性和代表性。这点很重要,为什么那么多科技产品喜欢去纽约的时代广场打广告呢?
  足后一点是广告营销的形式,在成本和渠道都定义之后,什么样形式的广告可以加深消费者印象呢?
  史玉柱在其书中提到:广告的核心是重复,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够加深印象,那设计师在与产品的对话中又该如何为营销的形式出一份力呢?
  请看我之前博客的文章:2招,让设计直达消费者,其中谈到了产品的展示效应中的统一性其实和广告投放的不断重复是一直的。
  统一性在产品设计中可以用一个概念来引入:产品形象识别系统 PI(Product Identity),PI对于市场营销的作用我也在博客的另外一片文章中有详细的阐述,可以移步产品形象识别系统 PI(Product Identity)这里我将不做详细的解释了。
  渠道的重要性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或者产品的生死存亡,OPPO、vivo在国内市场的风生水起,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便是其深挖了十几年的渠道,渠道决定了产品的曝光度,和购买途径。
  目前的渠道国内的大体分为三大块:线上渠道、线下渠道和特殊渠道;上线的渠道大体又分为交易型电商、内容电商、垂直电商和积分渠道,不同的渠道有各自的特点,以及对产品利润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渠道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来说线上渠道的流量成本同样也很高,导致很多不具备电商运营属性的品牌只是在交易型电商(天猫、京东)等地方开个店,标个价格,而将重点放在了线下渠道和特殊渠道上。线下渠道带给人的信任感较线上渠道更强,但是首先与本身的地域因素,流量有限。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产品策划之初,要充分考量不同电商平台对产品是如何区分的,消费电子更是如此。当时有很多手机专卖店的产品和线上保持一致,那么利润来源哪里?
  很多是搭配的套餐或者手机壳,讲到线下渠道,这里提一下作为设计师角色经常展开的市场调研。目前很多设计师的市场调研,其实充其量将是一次休闲放松,得到的市场调研报告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市场调研的重点是线下市场的售卖情况,但是很多设计师在市场调研的时候,往往重点放在了商品上,而不去全面看待零售环境。
  上图是我们进行市场调研的一份报告截图,由产品经理、id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组成,调研的环境为厦门湖里万达广场,针对其中几家有代表性的品牌集合店和专卖店进行的走访,重点放在了店铺位置,店铺商品陈列布置,店铺同类商品的整体对比,以及店铺营销手段进行观察。
  得到的报告可以直接反应自己品牌的产品在线下市场的竞争环境,如何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突出自己,吸引消费这的注意,并反馈至设计部门,在产品设计,包装设计阶段进行考量,只有对战场的了解,才能制定战术。
  这部分是关于供应链的一些基础问题,供应链是硬件产品创业中最为复杂,也最为关键的部分,供应链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供应链就是生命线,我们在寻求供应链的时候,供应链同样也在寻求优质的客户。
  那么从企业和供应链两段我们来看,在相互考察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因素是双方考量的?
  从品牌方来看,寻找供应链无外乎三个关键因素:成本、配合度、质量、成本的洽谈是一场重要的谈判,特别是针对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供应链的小伙伴,对于其中的谈判技巧可以参考这里,成本的洽谈过程中供应链最为关心的就是订单数量,订单数量与单个产品成本是呈反比的。
  我这次去礼品展和卡蛙聊了下我的疑问,为什么一个以设计为驱动的品牌要去建立自己的工厂呢?
  他给我可最为直接的答案将是配合度,配合度直接影响在旺季时期,订单能否按时交货。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够按时交货将存在违约信用问题。
  最后是质量,优秀的供应商会在项目成型阶段替你解决很多量产上的问题,而糟糕的供应商难以发现,导致最后出现较大的不良品出现。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个人建议在查找供应商的时候,如有可能最好选择这一行业有过生产经验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那么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利润、订单数量、信誉则是最为关心的三个方面,其中信誉是合作的基础,现代工厂的合作模式一般都是30%定金和70%的现款提货,这件存在很多品牌在销售上不给力,导致库存在供应商积压不提货的问题,单个产品的利润和订单数量呈现反比。
  相比较而已,供应链更加看中的是订单数量,而单个产品的利润在大量订单面前是可以降低的,甚至有些不景气的时候,单个产品无利润。但是供应链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也会亏本承接大的订单。
  品牌商和供应链的关系是一个你强我弱的出境,谁都想与比自己强大的伙伴进行合作,所以在选择供应链的时候,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板块主要是介绍只能硬件产品的设计研发流程,具体的也没有生命好说的。
  最后两张图的内容讲的比较大,主要是涉及到作为产品经理和作为公司领导层,在日常工作主要涉及的方面,产品经理是作为公司产品战略和产品实现的桥梁,对上要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对下要梳理这款产品到底应该做成什么样才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你会发现:所有的工作越到后面越趋向于理论化,而不是实际的操作技能,一个硬件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在我看来,对产品的理解只是其一,对渠道,对用户,对公司战略的理解构成了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角色,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学会如何去取舍。
  分享的大致内容就是上面这些,也是我近年来的职位变化之后的一些工作心得,做好一份工作不易,做好一款产品更不易,大家一路相互鼓励吧。
网站目录投稿: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