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兵张嘎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小兵张嘎》
  1963 黑白片 107分钟 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崔嵬 欧阳红樱 编剧:徐光耀 摄影:聂晶 主要演员:安吉斯(饰张嘎) 张莹(饰罗金保) 张平(饰钟亮) 于绍康(饰区队长) 王澍(饰日军翻译官) 本片获1980年中国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剧情简介】
  1943年,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
  一个"鱼卡子"被从水里慢慢提起,一条银光闪闪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地露出了水面。起卡子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他有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满脸的顽皮劲儿。这就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张嘎。
  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枪声。张嘎抬头,只见千里堤上兀立着的日寇的黑色炮楼,燃起了闪闪的火光,一个人在堤上奔跑。这人是这个地区抗日游击队的侦察连长钟亮。他在这次袭击日寇炮楼的行动中受了伤,被张嘎救回了村里。
  老钟叔被隐蔽在村里的一个破庙里,小嘎子天天给他送饭,天天要求他讲打鬼子的故事。老钟叔精心地刻制了一把木头手枪送给了嘎子,还给他讲了侦察员罗金保叔叔用条帚疙瘩缴了鬼子的王八盒子枪的故事。
  一天,鬼子突然袭击了村庄,老钟叔被鬼子抓走,嘎子的奶奶被鬼子打死。嘎子在奶奶的坟前跪拜告别,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部队。
  嘎子来到一个村头,到井台旁喝水。忽然传来自行车声,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戴着墨镜、穿灰绸布衫的人蹬着日式自行车迎面驰来,他拐了个弯,把自行车一放,便上厕所去了。
  在嘎子看来,这人肯定是一个汉奸。于是,嘎子便迅速地摘了一根枣刺,去扎穿了那人的车带。
  那人无可奈何地借来气筒,准备给自行车打气。嘎子一见那人背后露出一支驳壳枪,就立即跃上前去,用木头手枪抵着他的腰,喊道:"不许动,举起手来,打死你狗汉奸!"
  那人慢慢地举起双手,但一转身,倏地一下,便把嘎子摔倒在地。
  那人押着嘎子走到一家冷落的茶馆门前,绕过茶座,走进院里;然后钻过葡萄架,拐弯走进一个小棚里,移开一捆堵在门口的草把,走了进去;然后他们上了房顶,又从梯子下到另一间小屋……来到一处有许多人的地方。原来,这就是抗日游击队的区队部。那"狗汉奸"原来就是嘎子敬慕已久的罗金保叔叔。见了亲人,嘎子禁不住哭了起来。
  嘎子成了小八路。
  城外马路上,一摊大西瓜。罗金保和嘎子一色农民打扮,在卖西瓜。
  一个肥胖的日军翻译官走来,嘎子向着他��喝。胖翻译前来挑瓜。谈话间,罗金保说道:"这年头,做事可得留点后路……别看今日闹的欢,就怕将来拉清单!"
  胖翻译发觉他们是八路,正要掏枪,嘎子手快,立刻将半个西瓜扣在了他的脸上,然后用木头手枪顶住了他的腰,缴了他的枪。
  当嘎子正向小伙伴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们活捉胖翻译的情景时,区队长派人来找嘎子。为了争取胖翻译为我们做工作,区队长决定要把胖翻译放回去,并把嘎子缴的枪还给他。嘎子多想有一支真枪啊,他不想还给胖翻译。区队长告诉他,八路军战士要按命令办事,他才掉着眼泪把枪撂在了桌子上。
  嘎子闷闷地回到小伙伴们中间,于是就发生了嘎子与小伙伴胖墩用鞭炮换木头手枪、打赌爬树、比赛摔跤、摔不赢就狠狠地咬了胖墩一口的一连串热闹而有趣的事情。
  嘎子和胖墩闹翻了,觉得没趣,就又干出了爬上屋顶,用杂草堵住了胖墩家的烟囱的可笑而又违反八路军纪律的事情。嘎子被关了禁闭。
  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又和战士们一起投入了战斗。这是一场激烈的阻击战。敌人被打得四处逃窜。一个伪军官逃跑,嘎子见了,猛追了上去。伪军官向嘎子开枪,嘎子仍紧追不舍,终于把他按倒在水里,活捉了他。待到战斗结束,嘎子才发现屁股上被打了一枪。
  嘎子被送到白洋淀旁边的老乡杨大伯家里养伤。在有着碧水、蓝天、白云的辽阔秀丽的白洋淀上,嘎子与杨大伯的小女儿玉英,有着一段非常美好、纯真的友情。
  嘎子的伤刚好,他想继续参加打鬼子的战斗,就留下一张画儿,偷偷地离开了杨大伯家,独自找部队去了。
  路上,嘎子为了搭救胖墩父子,不幸被敌人抓走了。
  嘎子被敌军带进了据点,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敌人对他没奈何。
  这时,我们的部队正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斗。部队巧设妙计,利用胖翻译为内应,经过激烈的战斗,攻进了敌人的据点。
  一部分敌军躲进炮楼进行顽抗,战斗更为激烈。被敌人带进了炮楼的嘎子,抓住时机,机智勇敢地在炮楼里放起了大火,把炮楼里的敌人烧得狼狈不堪。
  炮楼和整个据点都被我军攻克了,俘虏了许多敌人,也救出了老钟叔和嘎子。
  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奖赏嘎子在战斗中的功劳,把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发给了嘎子。
  嘎子终于成了一名真正的小兵,成了一名大家称赞的小侦察员。
  【鉴赏】
  《小兵张嘎》作为我国儿童片的代表作之一,对它的鉴赏,当然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这里,我主要从儿童片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影片塑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呼之欲出的令小观众感到亲切、可爱,从而经久难忘的儿童形象。
  儿童形象是否能使小观众喜爱、认同,是儿童片成败的关键之一。机智、勇敢、健壮、活泼、虎虎有生气的小英雄形象,尤为孩子们所喜爱和钦慕。《小兵张嘎》的创作者们着力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他们将自己的主人公置于艰苦的战争年代和惊险的战斗环境之中,一开始就着力展现小嘎子向往有一支小手枪,向往当一名小战士,打鬼子,报仇,抓俘虏的志向和心理,这就为他在全片中的各种机智勇敢、惊险有趣的行动提供了真实的环境和思想基础。
  创作者们并没有把嘎子描绘成一个天生的小英雄,或者是一个用好孩子的概念堆砌起来的小大人,而是紧紧地把握住他性格上一个独特的"嘎"字,着力刻划出了他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机智而又冒失,稚气而又有正气的性格。
  把侦察员罗金保当成"狗汉奸",用枣刺扎破他的车带,企图用木头小手枪去缴他的驳壳枪的动作,真是叫人感到可爱而又可笑,勇敢而又莽撞。一下子就把他的"嘎"气、正气和稚气浑然展现了出来,使观众感到妙趣横生,觉得这正是只有这个"嘎"小子才可能有的所作所为。
  和小胖墩讨价还价,要用木头手枪换鞭炮,然后打赌爬树,比赛摔跤,摔不赢就咬人家一口,直至爬上屋顶,堵人家的烟囱等等动作,也使人觉得只有这么一个"嘎"家伙才能做得出来。性格的光彩在这一系列细节中自然地闪现出来,趣味、亲切感和真实感在这些细节中油然而生。这些,都是由于创作者们对儿童心理和人物性格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开掘出来的。
  在战斗中挥舞木头手枪,对逃跑的敌人呼喊着穷追不舍,不顾一切地掀翻了敌人,然后沉浸在战斗的欢乐中,连屁股上中了一枪都不知道,这"嘎"小子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影片以儿童形象构思的独特,儿童心理把握的准确,细节选择的丰富、有趣、精当,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能深入小观众心灵的小伙伴形象,从而能活在一代代孩子们的心田之中。
  第二,成年人形象的塑造,也是关系儿童片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年人形象的奇特感、亲近感、真挚、幽默、有趣、令人敬佩,也是一个作品能博得孩子们喜爱的重要基因。中外都有一些平庸的儿童片,其中的成年人形象,往往都缺乏血肉,甚至仅仅是一种概念的符号。板着面孔教训孩子的老师,凶神恶煞、动辙发火打人的父母,嗲声嗲气哄孩子的奶奶或阿姨,草包式的坏蛋或敌人,这样的形象所在多是,根本得不到孩子们的青睐。
  《小兵张嘎》中侦察员罗金保的形象,却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他时常乔装打扮,行动变幻莫测,机智地打击、捉弄敌人,出奇而又有趣。演员张莹的表演:纺绸衫一穿,戴一副墨镜,走路一步三摇晃,活脱出一个"狗汉奸";可一转眼,那机智的眼神,利索的动作,爽朗的话语、笑声,又地道一个让孩子们敬佩的英雄!有这样设计得好、表演得好的生动、有趣、迷人的成年人形象,就必然使影片的光彩和情趣倍增,令孩子们倾倒。
  第三,讲究悬念和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是儿童片创作的重要诀窍之一。这是由儿童观众的心理所决定的。安排得好的悬念,就像是一颗优良的种子,它能长出一棵很好的故事树来。在这棵树上,会处处开出孩子们喜欢的花朵,结出孩子们喜爱的果子。
  在日寇横行的艰难环境里,嘎子只身离开家乡,去寻找部队,为奶奶报仇。他到底会遇到一些什么艰险,到底会做出一些什么事情来呢?这对于小观众来说,是必定会十分关心的。影片的创作者们很懂得这一点,因而一开始就让他在一个莽撞的行动中成了"狗汉奸"的"小俘虏",被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小观众的心肯定会被这个突然的遭遇一下子紧紧地揪住了。待到这"包袱"被抖开,原来,嘎子所巧遇的,正是他日夜敬慕的罗金保叔叔,那神秘的所在,正是我们的区队部。这一来,小观众在惊喜的同时,他们认同和关注嘎子的命运的兴趣,就一定会更大地被激活了起来。他们会瞪大了眼睛,恨不得自己也进到银幕中和嘎子为伴。
  影片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顺着生活和嘎子的性格逻辑,生发出一连串有趣的情节:从卖西瓜活捉胖翻译,到摔跤、咬人、堵烟囱、坐禁闭到猛追敌人、屁股受伤、被敌人抓去,最后放火烧炮楼等等,情节的波浪曲折跌宕、妙趣横生。有如此这般的情节的影片,受到一代代的孩子们、甚至成年人的喜爱,是很必然的事。
  第四,影片在总体布局、节奏和摄影方面,也有很值得称道的地方。在影片中,严酷的战斗,巧妙的计谋,军民的鱼水之情,孩子们的打闹和真挚的友谊,以及白洋淀的秀丽景色等等,交错穿插,精心安排,多样而不枝蔓,丰富而又浑然一体。不论从儿童片还是一般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说,这种流畅、完整的总体把握,谐调而富于变化的节奏,都是艺术家的良好功力的一种表现。
  影片的摄影颇有新意。罗金保带着嘎子进入区队部的那个跟随他们拍摄的长镜头,不仅增添了那一情景的神秘感和趣味感,从长镜头运用的本身来说,也是在那之前的中国影片中很少能见到的。因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小兵张嘎》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的创作都是出色的,它是我国儿童电影的一部经典之作。
网站目录投稿: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