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其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尤其令人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和公报提到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目标相对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难点在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此,公报进一步明确"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希望从"入口"和"出口"两个重要关头狠抓职业教育发展。 这是十分务实的态度——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在笔者看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比免除学杂费更为关键。必须承认,近年来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包括免除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学费,设立中职国家助学金,但是,随着适龄学生减少,一些中职学校陷入招生困境,中职教育规模在逐渐萎缩。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而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7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0.94%。而中职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与技术工人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不高有关,大家不愿意当技术工人,当然也就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 技术工人的待遇与技术工人的地位、技术工人的能力这三者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几乎形成了"死结"。一方面,技术工人待遇低,影响技术工人的地位,进而影响大家对从事技术工作、接受职业教育的态度,致使我国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技术工人技术"粗糙",也影响技术工人的收入提高,让提高技术工人地位的道路更为漫长。解开这一死结,需要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以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方面双管齐下。 待遇不仅体现在工资待遇,还体现在工作环境和福利保障上,与国外技工相比,我国技术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还低很多。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期间曾问大工匠张东亮"你收入多少?"张凑到总理耳边说:"我一个月一万多呢!"总理笑着回忆说:"当时我还在河南当省长,一次在飞利浦公司考察,他们也有一个这样的首铸材料工人带领着一个团队,我问他收入,他们总经理介绍说,这个技术工人拿的年薪跟他一样,20万欧元。所以,你们这些高精尖人才的待遇一定要提高!" 这描述出技工的美好前景,然而,在我国,就算成为高级技工,月薪也不一定到万,而且成为高级技工需要很长时间。四川某媒体曾做过一份关于是否愿意做高级技工的调查,调查显示,九成受调查者表示尽管身边有高薪的高级技工,但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社会地位低是主要原因。据该项调查显示,55.5%的受访者认为高级技工月薪应该过万元。但多位受访从业者表示,月薪过万元并不易得,"一般中职生毕业后只能从普通工人做起,月薪在2000元至3000元左右。要成为高级技工拿到更高的薪水,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另一方面,我国职业学校还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素质技工的需求,有的职业教育学校以提升学历为办学目标,以为提高学历层次就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中职"普高化",高职关注"专升本",这和职业教育应该坚持的"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背离;还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办学功利化,把学生招来之后,就送去顶岗实习,从中收取劳务输出中介费,这就使得中职教育"空心化"。针对技工待遇低的质疑,一些招工单位声称,要是这些技工也有德国技术工人的精准、过硬技术,我们也愿意出高薪。可以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但制约着技工的薪酬,也影响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改革,探索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有根据社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空间。概而言之,最终实现提高技工待遇、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完成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关键在推进深入的改革,由此解开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