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学校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比赛、写字比赛、朗读比赛等。有的学校赛事频繁,几乎每周都搞。这本来是好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能力及才艺的平台。但有些活动搞得虎头蛇尾,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厌烦,老师头疼,被动应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活动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活动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而是演变为学校提高知名度的"筹码"。有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把举办各种活动的次数作为考核学校的要素之一,每次活动只要有方案、总结、报道、图片,就算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就可以赋予一定的分值。至于活动举办得好不好,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如何,则不在考虑之列。因此,好多学校执迷于做表面文章。活动过程中,抓拍甚至摆拍"精彩瞬间",精心写活动报道,没有的比赛也可以写得高潮纷呈,再将照片和报道发送到大小网站,博取好评。 第二,有的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对活动做了很多特别的规定。如篮球比赛本应打全篮的却打半篮,美其名曰"减少劳动量";跑步比赛,不敢大规模发动学生参与,怕耽误学生学习,影响班级成绩,只是由班主任从成绩差的学生里面挑取,难以体现运动的"全民性"……这些都使比赛进行得不够畅快淋漓,留下诸多遗憾。 第三,活动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无法发挥激励作用。没有考评委员会,大多由举办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判定各班比赛名次,没有统一的评比标准。虽说有些活动贵在参与,无谓输赢,但对于学生来说,应得的荣誉得不到,也会心生怨愤,逐渐对比赛失去兴趣。 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与学校决策者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校长作为学校的掌舵者,对活动支持与否以及支持力度的大小,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学校领导在办学理念上还存在误区,应试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很多活动都抱有一种抵触情绪,组织起来漫不经心。因此,要想真正使校园变成学生的乐园,开展好各项活动,还得从改变管理者的观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