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瓜田篱下系列二十二当年乡下看电影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简陋,别说家用电器了,就连个像样的手电筒也是没有的。当时乡下农村孩子最大的欢喜事儿,就是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那时候,乡里的电影队一般一二个人,推着小推车,把铁皮箱子里的电影片
  子捆在车上,用手推着走村串镇,很是辛苦。虽然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儿,但在当时的年月,能当上乡里的电影放映员,那可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尤其是年轻轻的小伙子,要是当上电影放映员,肯定会在三乡五疃让小姑娘们稀罕着呢。
  在乡下看电影,全在露天的场院里,不像今天城里的电影院,有着舒适的座椅,还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那时候,用三根长木杆,两边在土里一竖,横着的一根绑在上面就行了,然后把用厚布做的映幕挂在上面,在正对着的几十米远的地方架起小放映机,就可以看电影了。
  电影队一般会在下午来到村里,首先看到电影队小推车进村的那个人,就会像小喇叭一样,飞快地把这喜人的消息传遍村里村外。于是,闲着无事
  的小孩子们就会在下午很早地拿上一个小板凳,抢先跑到放电影的大场院里占座位。小孩子们都愿意往前坐,有的用石頭、砖头摆个小圈,有的用竹棍在地上画个四方形标志,有的干脆坐在那里占着,五花八门,一直等到天黑。
  当时农村里还没有通电,吃过晚饭,大人小孩脸上无不洋溢着喜庆的色彩,三五成群地向场院聚集。趁着放映前的空闲,人们便开始唠着收成,聊着趣闻,东家长西家短,三百年的谷子五百年的糠,只要开心,啥都会说,没有一丝顾忌。姑娘们便会扎成一堆,说着不让别人知道的悄悄话,并不时地迸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引得周边的小伙子把心都飘向了那里。
  男孩子们最爱看战争故事片,那时候红得火热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作战》《渡江侦察记》《奇袭》等片子,里面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台词,大人孩子都熟悉得张口就来。在小孩子们的心中,对电影里那些大汉奸、大特务,或者叛徒,都会恨得牙根生疼。而对那些智勇双全、宁死不屈的英雄们,会从心底里生发出一种敬仰之情。那时候,村里的男孩子无不向往着长大后能参军。可是,因为名额限制,一般每年村里只有二三个名额,而且必须是高中毕业才行。所以,在村里想当兵不是谁都能行的。
  乡里的电影队一般是每个村子轮流放映,只要天气好,今天这个村,明天就会去附近的村。有时候,一个片子会把全乡放个遍。于是,孩子们就会在放学后,三口两口吃完饭,抓紧约上小伙伴去邻村看电影。在我们胶东半岛那一带,乡下农村间的公路都是黄沙路,为了赶时间,孩子们都会抄近路。那些近路无不是爬山越岭,过河穿林,难走极了。由于家境都差不多,手电筒几乎谁也没有。只好摸着黑一脚深一脚浅地赶路,有时免不了摔几个跟头,膝盖上青一片紫一片的,虽然咧着嘴喊疼,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为了能用上个手电,小孩子们会想尽各种办法。那时候,村里的孩子放学会后要替家里打猪草,有些心细的,就会在打猪草时顺便挖一些草药,回家晒干后卖到乡里的药店,一次挣几角钱,慢慢地攒着,直到够买个手电筒了,才会悄悄地买上一个,这也不敢让家里大人知道。要知道,在当时家里基本靠"鸡屁股"银行维持日常生活的年代,一分钱对于家里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有了手电筒,可还得有电池才行。买电池也是很费钱的,好不容易买一副电池,生怕耗电太快或受潮,不用时会将电池拿出来,放到干燥的土炕上。有时候,里面的电快用完了,会用锤子在电池的后面铁片上砸上几个坑,或在后面垫上一二个硬币,这些发明都是当时乡下孩子们想出的节省电池的法子,对今天的孩子们来说,都如同是奇闻轶事一般。
  当年乡下由于物品匮乏,有时候电池是很难买到的。记得小时候,在年根的日子里,还在上中学的自己就曾让在外面工作的二哥买电池,这事儿还成了今天的笑料。那时在给二哥的信上说,头等大事是春节前给买一副电池回来。结果,二哥在回信中还把自己批了一顿。说买一副电池怎么就成了头等大事?殊不知,对当时的乡下小孩子来说,过年时能有一个手电筒,去村里村外看电影看戏,是多么心动的事情。
  时过境迁,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终于成了回忆。生活好了,日子富了,人们的追求更广更新了。有时候,把当年乡下看电影的情景再回过头来回味一番,也不失是一件好事,会让人更加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富裕和满足。
网站目录投稿:山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