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别集。原集六十卷,经北宋王洙编为二十卷,遂为定本。唐杜甫撰。成书于宝元二年(1039年)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生于唐太极元年(712年),卒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河南巩县人。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青年时期曾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开元二十三年入洛阳应进士,不第。天宝五年入长安,困居十年,仅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后脱身逃至凤翔,唐肃宗授以左拾遗,寻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同谷,复移家成都,卜居浣花溪畔。经友人严武举荐,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死,迁夔州。晚年移家出蜀,经湖北漂泊至湖南,后病卒于湘江舟中。 王洙本《杜工部集》将诗歌分为古体、近体两大类,并初步进行了编年。前十八卷收入诗歌一千四百零五首(古体三百九十九首,近体一千零六首),后二卷收入赋笔杂著二十九篇。宋嘉祐四年(1059年),经王琪重新编定。以后编的各种杜集,虽作品略有增加,体例也有变动,但无不出于二王之所辑梓。 杜甫的诗多"以时事入诗",客观地、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时代,被目为"诗史"。其中有揭露各种战乱和繁重的赋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上层社会的荒淫腐朽和残忍凶暴,著名的有《兵车行》、《悲陈陶》、《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杜甫也有许多讴歌江山,描绘自然景物的作品。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的泰山、华山,滚滚东流、一泻千里的长江,雄奇突兀、其险无比的蜀中栈道,广阔无垠、波光浩渺的洞庭,以及春日的喜雨,舟前的落花,碧水里的游鱼,微风中的轻燕,都出现在他优美的诗篇中,或令人心动神摇,或使人愉情悦耳。杜甫有时还通过对山川景物的描绘,兼喻世乱时危之感,如《秋兴》八首其一、《成都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篇,便有以景物象征时局的诗句。杜诗之创作天地极为广阔,凡如凭吊古人遗迹、抒写亲朋情谊、感叹个人身世、咏物题画等各类作品,也都非常出色。 杜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特色,更是多方面的。他继承了诗骚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发扬汉魏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而又不沿用乐府旧题,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三吏》、《三别》等,都是这种从形式到内容都面貌一新的诗篇。这些作品,往往不空发议论,而是寓思想内容于具体的描写之中。杜诗独特的创作风格是"沉郁"。这表现于创作过程中有三个方面,一是大量采用时代悲剧题材,二是塑造了一系列被损伤、被压迫的人物形象,甚至咏物诗描写的也多是被摧残、被损害的对象,三是语言运用上大量出现悲凉凄苦的词句,穷愁、潦倒、无奈、愁杀、哀伤、苦恨一类的字眼在他的诗中被反复运用。当然,"沉郁"只是其基本风格,除外,还呈现出奔放、诙谐、轻灵、清丽、古朴、雄奇等多种多样的风采,而且每一种风采都耀人眼目。 杜诗于诗歌的多种体裁都有发展和创造。其五古汲取汉乐府和建安诗歌的长处,融古于今,精深博大,沉郁顿挫,自成杜体。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壮游》等。其七古则容纳了多方面的题材,万户千门,包罗宏富。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丹青引》、《古柏行》、《洗兵马》等,都是感慨深沉,笔力千钧,纵横变化,汪洋恣肆的杰作。其五律占现存杜诗的百分之四十,约六百多首。五律篇幅短小,在杜甫笔下却显得万象巍峨,规模宏远,情感飞动。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杜甫对七律的贡献尤为显著。他创作了约一百六十首七律,这个数字超过他以前所有诗人写的七律的总和。杜甫极大地扩充了这一体裁的表现范围,使之完全摆脱了"咏物"、"应制"这类题材的束缚。另还创造了一种拗体七律,后人模仿的很多。只有在杜甫以后,七律才成为一种为人们所广泛采用的诗体。盛唐七绝圣手较多,杜甫另辟蹊径,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象古乐府或竹枝词的"变体"绝句。在五排一体上,杜甫因难见巧,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学。开阖跌荡,驰骋笔力,至有长达一百韵者。此外,七排一体,也为杜甫首创。兼工各体,而又对各体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诗人,杜甫之外,中国诗歌史上没有第二人。他如声韵的运用,字句的锤炼,意境的创造,谋篇布局的严谨等等,都有极为独到之处。 唐人编的杜甫诗文集,没有流传下来。王洙编定《杜工部集》之后不久,即有王琪等人进行校定,于苏州镂版刻行(原本已佚)。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吴若就二王本加以重校刻行,今亦仅存残佚,但《四部备要》本较为接近此本原貌,因为《四部备要》中的《杜工部集》系据玉钩草堂本,而玉钩草堂本即是吴若本的直接后裔。杜集还有各种版本,难以一一列举。 杜诗的笺注本,较早的有宋郭知达的《九家集注杜诗》、徐居仁编、黄鹤补注的《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鲁訔编、蔡梦弼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等,其中郭知达的集注本影响较大,哈佛燕京学社印行的《杜诗引得》即据此本。明代则有胡震亨的《杜诗通》、王嗣奭的《杜臆》。清代仇兆鳌广采各家之说,撰成《杜少陵集详注》(一名《杜诗详注》)。此书旁征博引,释义详尽,于研究杜诗极有参考价值,但笺注有时过于穿凿、芜杂。此外,钱谦益的《杜工部集笺注》(一名《钱注杜诗》、一名《杜诗钱注》),能结合杜甫所处的时代环境作注,"以史证诗";杨伦的《杜诗镜铨》则能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研究杜甫的创作成就;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较能注意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特点,并着重分析章节大义,三书俱简明扼要,但各具特色。清以后,没有出现过笺注全部杜诗的著作,但有一些较好的选本,如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冯至的《杜甫诗选》,傅庚生的《杜诗散绎》,邓魁英、聂石樵的《杜甫选集》等。 因为杜诗被后人编成多种本子,注家蠭起,所以各种丛书、类书、总集、选集所收杜集及笺注本的情况也不同。《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收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黄希撰、黄鹤续《黄氏补注杜诗》、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等,《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收入玉钩草堂本《杜工部集》,《四部丛刊·集部》收入宋佚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收入鲁訔编、蔡梦弼会笺《杜工部草堂诗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