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孙中山,相信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他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北京。长久以来,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死因,普遍说法是肝癌晚期不治。然而根据一些历史文献考证,从医学角度来说,孙中山死于肝癌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孙中山究竟死于什么病症呢?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924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大喜过望,电贺冯玉祥等人"义旗事举,大憝肃清,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丞欲决定,拟即北上,与诸兄晤商。"很多人担心"北方时局动荡,形势险恶",不赞成孙中山贸然动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决定"离粤北上宣言为统一中国,先往上海发表主张,如北方能同意,然后与之合作"。11月10日,《北上宣言》出台,概括起来就是两项政治诉求,一是召开国民会议,一是废除不平等条约。 令人遗憾的是,孙中山北上途中病倒了,滞留天津期间总也不见好转,德国医生施密特提议,不如前往北京实行手术。12月31日,下午4点钟,一列火车缓缓驶入前门东车站,孙中山强打精神,执意步行下车,向欢迎的人群含笑致意,随后乘车入住北京饭店。为了进一步确诊,施密特与协和医院的医生们建议通过外科手术探查病情,但孙中山没有接受,只答应使用保守的内科治疗。 1925年1月20日以后,孙中山的体温和脉搏出现异常,毫无规律,接下来的情况更糟糕,眼球开始呈现黄晕,甚至不能饮食。协和医院的德国医生克礼临床判断"肝脏作脓,侵及他部,非施行手术不可"。26日下午,孙中山住进协和医院接受手术,外科主任、美国医生邰乐尔主刀,代理院长刘瑞恒亲自担任助手,施密特、克礼及其他医生悉数到场,还特别允许汪精卫、孙科、孔祥熙等人进入手术室。 结果令人沮丧,孙中山的肝部坚硬得像块木头,癌细胞早已四处蔓延,在场多数人担心"施刀割去,立时殒命",只得吸出部分脓液,立即缝合。手术后的头几日,孙中山的病情有所缓解,但在短暂的稳定后再次急转直下,刘瑞恒、克礼只得全盘尽告不治病状。 孙中山决心勇敢战胜病魔。协和医院启用镭锭进行放射治疗,然而连续八九天累计放射四十多小时,病情仍无好转迹象。2月17日晚上,刘瑞恒代表院方郑重致函孔祥熙转孙中山家族,直言"孙先生所患为肝癌最末时期,已无生存希望"。18日中午,孙中山在宋庆龄、孙科、汪精卫、孔祥熙及克礼医生和医护人员护送下,移居铁狮子胡同行辕,秘书处发布启事:"此次迁入行辕,专为养病,一并宾客概未接见。凡到访者派员招待,惟以询问病情为限,关于军国之事,暂时停止谈话。" 孙中山的病情牵动各方,党内元老纷纷聚集北京。李石曾、张静江、宋庆龄等说服孙中山,改服中药,再结合西药治疗。孙中山一生不信中医,但事到如今也只好不妨一试。 北京中医陆仲安曾给胡适、张静江治过病,疗效十分显著,汪精卫通过胡适延请其来,最初两剂中药确有效果,孙安睡良好,气色转佳,脚肿神奇般消失了。但第三剂下去,孙突然腹泻不止,"排出粪便其色甚黑"。克礼摇头说:"肝癌之扩散并未因服中药而停止,中药只可有益睡眠,减轻痛苦。肝肿日大,家属等勿存奢望。" 陆仲安束手无策,转请上海名中医唐尧钦、周树芬合诊开药,结果不特未能止泻,反而致使小便短赤,排泄困难,至此彻底停服中药。 何香凝从广州赶来帮助照料,看着躺在床上的孙中山和日夜侍病的宋庆龄,不禁眼泪直掉:"大家都很巴望孙先生能够多活几年,继续领导我们建设这个他亲手建立的国家。想念着革命的前途,人人心里都感觉惶急,生怕他的病万一治不好,将来怎么办呢?" 2月24日,孙中山痛苦地有些快要支持不住,医护人员轻声关照家属、党人:"先生处于极危状态,诸位有什么话要向孙先生请示的,现在恐怕已经是到时候了。"众人万分悲痛,公推汪精卫、孙科、孔祥熙、宋子文请立遗嘱,走到床前,四人均不知该如何启齿,似睡未睡的孙中山先开口:"你们有什么话尽管直陈。" 汪精卫想了想,委婉地说:"当先生进入医院,诸同志皆责备我等,要请先生留下些教诲之言,俾资遵循。如先生之病迅即痊愈,固无论矣。假设不痊愈,我等仍可永远听到先生之教训。我们知道先生有信心抗病魔,我们也愿意帮助先生抗病魔,但在先生精神较佳时,留下些许教训,则十年二十年后,仍可受用。" "我死之后,敌人更将向你们进攻,甚至必有方法令你们软化,你们不怕吗?"汪精卫表示"我等追随先生奋斗数十年,从未巧避危险,先生教诲我等甚久,应该相信我们"。孙中山闭目点头:"我已经著有许多书了,你们要特别注重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共同奋斗。"汪精卫当场记下,随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政治遗嘱初稿,加以增补修饰,全文读给孙中山听,孙听完后无异议。接着又读宋子文草拟的家事遗嘱,孙亦赞成。 汪精卫本想请孙中山即时签字,但宋庆龄在室外早已泣不成声,孙对汪说:"你且暂时收起来吧!我总还有几天的生命的。"据何香凝回忆,汪精卫等人后来综合考虑,改"联合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共同奋斗"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山东医生王纶留学日本,推荐一种新药"卡尔门",3月1日起连续注射五次,孙中山的脉搏、呼吸渐次平均,不过腹水增涨如故。勉强注射至第七次,王纶彻底失望,长叹"药力不敌病势,虽对症亦无效"。 3月11日晨,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的眼睛开始散光,难过地提醒汪精卫:"现在不可不请先生签字了。"宋庆龄忍痛含悲地说:"到了这个时候,我不仅不可以阻止你们,还要帮助你们。"弥留之际,孙中山一度比较清醒:"我这次来北京,是谋求和平统一的。现在为病所累不能痊愈,死生本不惜,但是数十年为国民革命所抱定的主义,终未完全实现。希望诸同志努力奋斗,使国民会议早日成立,达到三民、五权之主张,则本人死亦瞑目。" 中午,宋庆龄托着孙中山颤抖的手腕,先后在政治和家事遗嘱上签下"孙文,3月11日补签",稍后又用英文在致苏联政府遗书上签下名字孙逸仙。病房的空气几乎凝结,汪精卫在笔记者下面签名,在场的宋子文、邵元冲、戴恩赛、孙科、吴敬恒、邹鲁、何香凝、孔祥熙、戴季陶等九人,则在证明者下面签名。 3月12日9时许,孙中山口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等语,声音越来越微弱,直至9时30分,一代伟人溘然长逝。鲜为人知的是,尸检病理报告显示,孙中山的不治之症"实为胆囊腺癌伴有胆囊管梗阻,直接扩展到肝及横膈"。 历史证明,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爱国主义者。他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奋斗终身,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由衷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