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别集。八卷。唐岑参撰。 岑参,生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卒于唐大历四年(770年)。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少孤贫。好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无成。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及安西节度判官。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十三载,又充北庭节度判官。安史乱起,入朝为右补阙,历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等职。又出为关西节度判官,复入朝为郎官。最后官嘉州刺史。老年依杜鸿渐,客死成都。 《岑嘉州集》卷一至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为七言古诗,卷五至卷七为五言律诗,卷八为七律和七绝。集前有杜确序。 岑参是和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的优秀代表,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中年作品里。在他中年经历两次出塞后,对于征战的生活、边地的风光,有着长期的体察和深刻的认识,因而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火山的酷热,雪海的奇寒,万里黄河,满目白草,千变万化的边塞风光,都被他以奔腾浪漫的热情写入诗中。尤其七言歌行,可谓"迥拔孤秀,出于常情"。如《走马川行》,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昂,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读来令人振奋。又如《白雪歌》,全诗以"雪"字为主干描绘出绝塞的风光,比喻新颖,落笔奇特,画面的设置,色彩的调配,无不独具匠心。结语写惜别之情,无儿女之态,而有不胜依依留恋之思。意在象外,耐人寻味。岑参早期诗歌多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其中写景较多佳篇,往往以清丽见长。晚年作品,为国效劳的壮志虽还有表露,但渐趋消沉,不复有以前的锐气。入蜀以后,隐逸思想亦与其描绘蜀地景物的山水诗的奇壮特色俱增。 岑参以七言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彩的边塞风光。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其诗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陆游曾说:"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 岑参殁后三十年,其子岑佑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至宋,又演变为八卷、七卷、十卷三种刊本。十卷本今不传。现能见的,除明铜活字本八卷外,《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庚辰济南刊本七卷,似由宋刊七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四卷,则似由宋刊八卷本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在参校多种版本基础上,打破原有序次,按时间重加排比,作《岑参集校注》。 《岑嘉州集》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丛刊·集部》、《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宛委别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