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现实的艺术,警示未来的红楼--红楼梦中"真事隐"是什么 红学研究 一、从红楼梦的艺术性说起 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性极高的作品。由于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真真假假、含糊其词的描写以及真事隐(甄士隐)的暗示,许许多多的人在探索书中隐藏的东西。有隐可索勿庸违言,但是红楼梦中"真事隐" 究竟是什么呢?有的说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的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等等。要想认清这个问题不容易,认识到其中的一点问题去说明白也不容易,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真事隐(甄士隐)脱离不了小说本身。要认清这个问题还是从小说的艺术本身说起。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蕴涵着非常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书中诗词曲赋、园林艺术、美食文化、风俗人情……在作品中都有体现,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真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观。从艺术的整体来看,书名曰"梦",梦的本身就是虚幻,这是对小说的艺术面一个最好得诠释。书中的故事集中在"大观园","大观"之名,立义可能也在与此。 首先故事的时间不明、地域无考,也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于故事的起点在书中说是:"大荒山无稽崖"。这可以理解为"荒唐无稽",也可以理解为"大荒无际"。故事的发生地"中京"在哪?书中说"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对于时间在书中说:"朝代年纪,失落无考。""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这既有避嫌之意,也省去了更多的顾虑,可以更自由的发挥。时间、地点无关紧要,"取其事体情理"才是作者的本意,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在后面说。 从情节的描写上,一幅幅场景的描写没有一点重复,非常恰当的适合了作品的需要。象出丧、省亲、夜宴、吟诗、赏雪、祭祖等等都极其细腻的表现出了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情。在整个故事的情节上,都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安排。象"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整个书的引子,真、假的玄机就隐藏在这一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刘姥姥进荣国府"将整个贾府描写的一清二楚;"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向人暗示贾府的最终结局,也透出作者著书的复杂的思想初衷;"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既是一处引人的看点,又是对读者别具用心的引导;"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老学士闲征危画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则是暗示贾府即将出现败落的一个转折点。其它的章章节节都是在看似平凡中突出特色,以至于批者曰:"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 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地点大观园究竟何处?是一处现实的存在,还是作者的虚构?从整个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大观园内的一切描写都是来迁就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衬托人物的性格、配合故事主题的发展。象在大观园的栊翠庵种了梅花,主要目的是用梅花来衬托妙玉的性格,象征她的人品。同样的道理,林黛玉的潇湘馆、李纨的稻香村、薛宝钗的蘅芜院、探春的秋爽斋、宝玉的怡红院,其室外的环境和室内的布置也都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性格。大观园无论写的如何生动,如何精雕细琢,这一"天上人间诸景备"的景色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园林。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仅从小说的角度,有人就说:"雪芹作书是"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金瓶》以一姓家门、一男多女为其题材,写的也是丰富斑斓,曹雪芹的"借径",就在于此。《水浒》写的是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的命运,《红楼梦》与其本质特异,只借它形神,《水浒》写的是108条英雄好汉,红楼梦是写108位红粉佳人。《西游记》写的是虚幻的故事,是以一块石头开始的,《红楼梦》同样也是。另外《红楼梦》还仿效了《封神演义》的一些思路,《封神演义》中有"封神台",诸神死后是"一道灵魂招到封神台,《红楼梦》中女儿逝后是一道芳魂飘到太虚幻境。 另外,象《长生殿》、《牡丹亭》、《会真记》、《西厢记》这些历史文化精粹,在书中都有所体现。《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写男女缠绵的爱情故事,都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叹",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着至深的影响。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借鉴于古人的地方也很多,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其实在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也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的诗句。再如书中的《芙蓉女儿诔》,据《周礼》郑玄注称:"诔者,累也",是古代哀祭文的一种形式,同时《礼记·曾子问》中还规定"贱不诔贵,幼不诔长"。《芙蓉女儿诔》表面上虽诔晴雯,从内容上实祭黛玉,雯晴在素质上与黛玉相去甚远,承受不起这些内容,但承受诔文这种形式是恰当不过的。诔文中以屈原《离骚》的隐喻来比附她,是一篇形似《离骚》体的颂歌。 说到红楼梦的用辞造句,都渗透着很深的文化渊源。比如开卷即写的娲皇炼石;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一"干古奇论"。都是暗暗接承着娲皇的故事而来的。是她用水和黄土,捏成"泥人",是故有"水"与"泥"之说。说到红楼梦的诗性气质,庄子之超逸,屈原之慨叹,佛家之性空,儒家之忧世,无不熔铸于红楼之中。儒释道三教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从人物的塑造描写上,红楼梦中的很多人物有着历史人物的影子,是仿照了这些至美的人物形象。林黛玉、薛宝钗:都是"西施"一样的人物,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气质修养极高的神仙一般的人物,她们预示的命运都象"西施"一样,都是随着家族的灭亡(朝政的消亡)而香销玉殒。脂批的"两位一体"也好,"三位一体"也好,说明仿照的是一类人物。王熙凤:象冷艳专宠的"赵飞燕"。赵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她妖冶冷艳,受成帝专宠近十年,权倾后宫。王熙凤诱贾瑞堕落如飞燕诱惑成帝,害尤二姐和秋桐与飞燕害宫女是如出一辙,荣府当家,协理宁府,亦如飞燕权倾后宫。秦可卿:生活方式与死因同"杨玉环"相似。杨玉环原是唐玄宗的儿媳,后来成了玄宗的贵妃,演绎了一段恩爱情话。秦可卿与贾蓉、贾珍也是一样的关系。是仿照杨玉环写出的人物。探春的命运就象"王昭君"一样,本是庶出,又远嫁它国。迎春的命运可能最终有点象"绿珠"的命运。惜春的毅然出家与"红拂女"毅然夜奔也有些相似。元春的命运预示是: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香橼"是一种有香味的果实,放在弓箭之上。这里比喻元春命系动乱。"兕"是一种雌性的犀牛。"虎兕相逢大梦归"也说明元春是死于动乱。元春有点"虞姬"的悲壮形象。在十八回点戏中有一段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更说明元春的死与杨玉环的死一样,都是因为动乱引起的。人物的命运也是仿照了历史事件。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也起的异彩纷呈,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等是美丽尊贵的字眼;而一些丫头人物象雪雁、鹦哥、晴雯、香菱、麝月、秋纹、碧痕、紫鹃、翠缕、彩霞、秋桐、银蝶等等都是如花似锦的名字,单从名字上也能给你一个"千红""万艳"的感觉。宝玉的几位小厮:茗烟、锄药、扫红、墨雨,名字起的相当妙,各含着一种差事,象56回中探春按排的几个老妈:祝妈管理竹子;田妈种庄稼;叶妈分管将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起名也是迎合了差事。八公(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宁国公、荣国公)的称呼上是一些相近的词语;四王(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的命名上也是如此,表面是代表四方平安的意思。象八公的名字(牛清、柳彪、陈翼、马魁、侯明、石守业)有一段脂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象贾府的一些清客,名字也很有意思,象詹光就是"沾光";单聘人就是"善骗人";卜固修就是"不顾羞";而卜世仁简直就是"不是人";贾府的买办钱华就是"花钱";不愿进贡的庄头乌进孝就是"没有进孝"。 二、艺术说明了什么? 红楼梦的艺术博大精深,以上只是从几个方面作了一下阐述。从这几个方面我们也能认识到小说决非是作者生活的翻录。胡适考证出小说与曹家的联系,固然是红学的一大贡献,可将小说定位为曹雪芹的自传就有些过分和武断了!比如其它古典名著一样,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象水浒传中众多英雄形象的具体故事情节,能找出多少真实的历史史料呢?我们不排除书中有作者生活的影子,但描写出的形象与现实的作者生活已经不能相提并论了 红楼梦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可这一伟大的艺术品决非仅是向人展示它漂亮的一面,其目的是传示并让人理解作者那种难以言表的思想。艺术的东西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好比是一朵美丽的鲜花,引来了蜂蝶才能传播花粉。对于作者这种难言的初衷,每一位读红楼的人是能够隐约感受到的。正象作者说的:都云作者痴,谁知其中味! 表面的艺术和隐藏的"事体情理"构成了红楼梦的两面性,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贾雨村"和"甄士隐"。如果将红楼梦比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其艺术性是她美丽的外表,在此之内方是她的实体。如果我们将外表艺术范围的东西拿来去考证、索隐她所谓的具体的史实,我们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退一万步讲,如果曹雪芹确实隐写了一段历史,那无疑是在大海中丢了一颗银针,其目的何在?让读者找不到,跟读者捉迷藏,这决非是作者的本意。那"甄士隐"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应该从艺术的整体去探索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去探索书中艺术本身表示了什么? 三、从现实基础把握红楼的总体思想 从红楼梦的艺术整体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幽愤情结和和社会批判思想,这种思想意识的产生不是空穴来风,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曹雪芹从曾祖父曹玺到祖父曹寅都与清朝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曾祖父曹玺曾随王师征战有功,康熙二年特督理江宁织造。玺之妻孙氏,又是康熙的乳母,康熙南巡时曾亲书"萱瑞堂"相赠,称她是自家人。玺、寅及顒、钊谓臁2芗夜步蛹菘滴?2次。至雍正四年曹钜颉奥赔枋ヒ狻北桓镏俺摇? 了解曹家的这一历史背景,再回过头来体味一下书中的主题思想。红楼梦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大厦将倾的危机意识,是"一荣皆荣,一损皆损"、"万不可自杀自灭"以及"施恩有报"的警示和规劝。这种思想在书中若隐若现,有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书隐藏的思想灵魂。这种思想与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和家庭遭遇有着何等紧密的联系!当然作者并没有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而是站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基础上,将这种批判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拿起了民族文化的思想武器,将矛头对向了封建最高统治者,因而红楼梦也就成为了一部民族主义的政治小说。 四、红楼梦中"真事隐"是什么? 书中所说的"甄士隐"(真事隐)是什么呢?可能也如红楼艺术一样,表现在方方面面,有其主要的,也有次要的。我们先从红楼的主线上分析。"甄"者真也,"隐"是书中没有正面写的东西。从书的表面来看,书中姓甄的人家有两家,一个是开头提到的人物甄士隐,虽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再就是与贾家相对应的甄家,这个甄家正是书中隐写的一个家族。在书中作者没有正面去写,只有几处提到,可在这"无为有处"的几处,却暗示了甄家的身份。象"如今江南的甄家,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以及进贡给贾家的礼物都是织造之物等等,定位了江南的甄家就是曹雪芹生活的曹家。这是历史现实背景的"甄士隐"。无独有偶,这也正是考证派得出的部分结论----曹家后人是红楼梦的作者,小说红楼梦本身与曹家有着很深的联系(当然对考证派进一步得出小说是自传是持反对意见的)。 暗示出江南甄家是现实的曹家是书的一大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且看一下表面描写的贾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贾者,假也,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艺术塑造,也运用了大量的比附描写,是比葫芦画瓢,描写出了一个假样子。描述出的这个贾家,无论人物、规模、生活方式,都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形象。,如出丧简直就是国丧的规格,祭祖也是仿照了皇家的样子等等,象这种情况书中有很多很多,不再累述(请参见"红楼‘假’梦之‘真义’)。贾家是一个假侯门,真皇家的形象。贾(假)在这里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假的意义:贾家仅仅是一个形象,即便其中有作者生活的影子,那也是假;皇家不能真写,只能假写,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仅是一个虚假的形象而已,这正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艺术的虚幻出一个皇家形象还不是关键,历朝历代都有皇帝,况且书中只是影射而已,关键是前面所说的,暗示出江南甄家是现实中的曹家。有了曹家,就有了当今的皇上。真事为什么要隐,而且还要点出来,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在书的前面作者一再说:"时间无考"、"不干朝政",可知这种说法是一个障眼法,反过来才是真。 时下,人们对于作者的名字争论的较多,原因出在红楼梦的一段说明上。书中说:"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由此有的人否定作者是曹雪芹;有的认为作者是其祖父曹寅,原因是其祖父别号雪樵,可当我们认识到红楼梦的现实背景后,也就不难理解这也是一个真事隐。罗列一大串名字只是作者用的一个障眼法,"曹雪芹"也不见得是一个真名字,可"曹雪"两字更能触动与曹家有过密切联系的最高统治者的神经!真正与皇家有密切联系的是曹寅(曹雪樵)这代人。 除了历史现实背景的真事隐(甄士隐)外,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预示将来的真事隐(甄士隐),是作者要揭示的真谛!这正是作者著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封建统治即将走向"大厦将倾"的结局。红楼梦暗示给人们的结局是警示未来的,而不是描写过去经历的。"警示未来"的这种理解与书中故事线索的发展是相吻合的,也是与书中的思想相吻合的,半部红楼也正说明了小说是警示未来的!我们否定考证派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小说完全是过去的生活描写,是已经有了结局的被抄家的曹家的生活经历。这不仅与艺术虚幻出来贾府的生活极不相符,而且与书中预示的结局也极不相符。 书中在说到贾家出现变故时是这样预示的:"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实际上人物甄士隐的命运就是暗示整个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人物甄士隐的描写在书中只有小小的一段,书中说:"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这也正对应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歌词。这才是红楼梦的真事隐(甄士隐) 从红楼梦的艺术性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红楼梦描写的是有象征意义的虚幻的红楼,此为假;红楼梦描写故事中有现实的背景,此为隐;红楼梦中警世的言论是作者要表达的"事体情理",此为真。 五、也是一种分析研究的角度 带着艺术的观点去看红楼梦,我们完全可以否定"记述当日闺友闺情"之论,也可以否定那些钻牛角式的牵强附会的想搞出点细枝末节史料来的索隐。在同时我们既认可考证的作者的生活背景,又赞同与书中思想性相一致的推测结论,以及事物之间的比附关系。 从艺术整体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红楼梦是尊重书的原意;根据考证出的历史背景的基础,带着索隐的眼光去整体把握红楼梦的思想脉动是尊重所有人的研究成果。将考证的现实和索隐"嗅"出的政治味道结合在一起,去意会红楼梦的精神实质,从而研究出红楼梦更多的东西,这既是一种角度,也是一种方法。毕竟考证和索隐都有它正确的一面,这正是红楼梦现实与艺术的两面性所产生的。愿更多的人抛弃偏激的观念,从新的角度出发,研究出更多的东西来。 刘同顺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