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 1864年,湘军攻下天京,曾国藩有了绝佳的机会成为皇帝,当时的曾国藩兵权在手,又有高官厚爵,可以说是称帝的绝佳时机。曾国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议,希望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然而曾国藩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么我们说,一生为朝廷的曾国藩,为什么不亲手经营这片他过去努力维护下来的天下呢,难道曾国藩一生的最终目标仅仅只是做一回个好大臣吗。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并且省某远虑的老城,或许是他预见自己成为皇帝后会发生什么自己也想不到的事。 我们先归纳几个原因,看看思维如此敏锐的曾国藩究竟想到了什么当时人们没有考虑到的。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举动是否能证明当时朝中大臣已再没有能与曾相媲美的智力了。首先曾国藩已经看到了清政府在对抗洋人的态度上软弱无能,但是对待汉朝官员上确是机关算尽。当时湘军的兵力虽在长江数省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清政府的眼线遍布四周,对湘军早有防备。左宗棠的存在,在当时对曾国藩来说是很大的制约,加之左宗棠在为清政府效力。 对于自己手中的部下,曾国藩也不是非常有信心,三十万大军,能自由调动的却只有区区十余万,而且李鸿章虽说是曾国藩亲手扶植,其忠臣度却还有待考验。湘军的名声似乎越来越不好,作风也越来越备受争议,名声的败坏程度让曾国藩不敢贸然动用湘军。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就算现在表面权曾国藩称帝,不知道何时也会过河拆桥,篡夺皇位之事也并非不可能,到时候我曾国藩可能要背上历史骂名。正因为这些原因,曾国藩没有称帝,而是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将兵权一点一点操控在手中,漫漫侵蚀着清政府的残余力量,让清政府有还手之心却没有还手之力。 曾国藩的功与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经历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而且可以说正是有了曾国藩等一大批人的救国之心,清王朝才能苟延残喘,才能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虽然曾国藩对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却也备受争议,当然作为历史人物,我们不肯能完全了解他们,对于究竟是好是坏,相信也不应该有我们来定夺,这里只是客观公正的从曾国藩的功和过来诠释他的一生。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成立的湘军纪律严明,军队素质极高,以至于打仗的时候势如破竹,前方战线也是捷报频频,这和他优秀的用兵用人之法密切相关,士兵们大多受曾国藩影响,在树立自信心上,强化军队实力上,战术战略上都是一个质的提高,这和曾国藩出色的带兵能力有关。 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他和湘军为实现中国重新统一,恢复发展生产力做出了保障。 然而有人认为湘军对太平天国士兵的残忍杀害,和对南京城惨无人道的屠杀,都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试想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怎么有资格统领政治,掌握政权。 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和李鸿章率先提出洋务运动的思想,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事工厂,这成为我国自强的开端,也为日后抗击外国侵略者提供了装备的保障。 但是在处理天津教会事件的时候,曾国藩明显偏袒英法列强的举动,被很多人视为卖国,这一事件的结束,也暗示曾国藩的政治生涯。 曾国藩虽有一定的过失,但是他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国无人可及,他对清王朝做出的贡献也是前所未有的。 曾国藩怎么死的 同治十一年二月,曾国藩在南京病逝,曾死后,朝廷给"文正"作为他的谥号,那么曾国藩是怎么死的,曾国藩的死因又是什么。 在处理完天津教会案后,曾国藩被民众所排斥,朝廷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让曾国藩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似乎是命中注定般,曾国藩一生最光辉的时候就是和他的湘军,镇压太平军,现在暮年又把老夫派回到这里,朝廷是想让我安享晚年吗,真实造化弄人,想我曾国藩,好歹也是清朝忠臣,却也落得这个地步。 之后他又向朝廷上书,主张向西方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海外进军,四十名中国幼童前往美国,为洋务运动的推进做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之后曾国藩在南京谢幕,终结了他沉重而劳累的一生,曾国藩一生的光辉岁月也就此戛然而止,淹没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但是我们殊不知,这位叱咤风云的清朝重臣,却有着强烈的望死情结,在与太平天国的角逐中,曾国藩曾多次想要自杀,在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后,更是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曾国藩病逝的一大重要原因在早期,曾国藩曾患过肺病,那时虽然死里逃生,却埋下了隐患。之后曾国藩患上牛皮癣,并伴随他一生,其他的还有耳鸣和肝肾等诸多毛病,可以说战争不仅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对他的身体素质更是一种极大的摧残。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曾国藩曾与部下提及清王朝之后的命运,双方都认识到,大局已定,清王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要是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的步伐,很快就将面临亡国,这也是爱国志士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说一代重臣在无奈中死去,那个时代最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