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这一次支付宝在红包上扳回一局


  现在手机支付越来越方便,而支付战场厮杀最为激烈的毫无疑问则是支付宝和微信。前者是老牌支付产品,微信携带社交关系杀入支付市场。很多宏观性的内容已有众多大拿分析过了,今天我们来看看"赚钱红包"和"微信支付摇一摇"有什么不同?
  1. 产品概述
  两者都是为了促进使用自己支付产品的推广手段,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己支付,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支付宝"赚钱红包"最早可查的是于"2017年11月15日,支付宝在官方微博上宣布上线首款免费发还能赚钱的红包。这款"赚钱红包"主要面向小商家推出。用户在线下付款时,商家可推荐用户扫码领红包,用户使用后商家则获得相应的赏金"。而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面向商家,而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红包游戏。
  微信支付"摇一摇"则最早可追溯至2014年的微信摇一摇红包,而后在2018年春节演变成为"摇一摇免单",后续又发展成为长期的"摇一摇优惠",每年8月8日则会有大规模的免单机会
  2. 使用流程:支付宝拥有更多的传播节点
  我们首先从使用流程上来看二者的不同。
  支付宝赚钱红包,用户通过在线上线下各自渠道分享自己的红包口令,其他用户领取红包并使用,就可以获得红包;
  微信摇一摇:线下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后,摇一摇可以得到不同金额的红包,但要下次消费才可使用;
  从使用流程上,支付宝的流程明显比微信摇一摇复杂,涉及到的用户操作行为也更多,涉及到了交易双方,并且都安排在有可能触发用户传播的环节,这些用户操作行为包括:
  获得红包口令(二维码,吱口令,搜索码)
  将红包口令发送好友/打印二维码张贴于收银台(传播行为)
  好友获得红包并消费红包(奖励反馈)
  用户可能为了获得红包主动提醒好友消费红包(主动安利)
  用户获得红包奖励,存入余额宝或账户,进行再次传播(奖励反馈+重复传播)
  在某些时候,用户操作行为适当地增多,可以有效地刺激用户多次分享和传播,而单一的操作行为,可能降低用户的传播节点。而微信支付摇一摇涉及到的用户操作行为,则简单很多,仅有支付、获取奖金两个操作行为,整个流程下来用户传播行为并没有得到体现。同时支付宝的红包设计了一个激活机制,就是好友需要使用红包消费用户才可以真正获得红包。这个机制让用户发布红包口令的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获利,会主动地去提醒好友使用支付宝消费红包,主动成为支付宝的推广员。
  3. 获利对象:双赢>单方面获利
  在获利对象之上,支付包"赚钱红包"是双方得利,而微信"摇一摇"只有消费者一方得利,商家并未得利。这会导致什么现象呢?
  两者都有一个重要的使用场景:线下支付。而线下支付必然会涉及到线下众多的中小商家,店主甚至是单个收银员。目前线下商店基本都支持两种支付手段,他们对消费者使用哪种支付手段会有很大的推荐作用。他们只用轻描淡写地说一声:扫XX,有红包拿,绝大部分人都会很自然使用推荐的支付手段。那商家为什么要推荐你而不是他?很简单,利益!直接可见的利益。
  支付宝赚钱红包,用户领取并消费红包,商家马上获利,微信摇一摇商家并未得利,结果可想而知了。想象一下,一个超市的收银员在柜台上换上自己的红包二维码,每笔支付他都可以获利,这个数字一定很可观。
  4. 用户传播驱动力:不只是省钱这么简单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支付宝传播意愿更强,因为很好地调动了用户薅羊毛的心态,甚至激发出了部分用户聪明才智,主动进行再创作,比如修改文案,假借名人的名义(如王思聪)发大红包,然后QQ,微信,微博,知识星球,贴吧去传播;线下商家店主或店员打印出红包二维码,消费者付款的时候主动提示你扫码有红包。这样一来线上线下用户主动传播安利使用支付宝消费。支付宝不只是让用户省钱,还让用户赚钱!有的用户晒出几千上万的赚钱截图,还有比这更好的推广吗?
  微信的传播意愿就更弱了,每一单大部分省的只是几毛钱,用户心里有点暗爽就好了,而不会主动去传播。因为传播驱动力不足,也只有8月8日时,才在朋友圈看见很多用户晒免单海报。微信只是让人省了小钱。
  5. 一点总结
  支付宝"赚钱红包"更注重于用户传播设计,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传播驱动力,打的点不局限于"省钱",而是更突出让用户"赚钱"。也充分考虑了支付场景中的卖家买家的利益,尽可能"一碗水端平",最大可能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让众多用户主动、自发地安利支付宝。与其把钱给渠道,不如给用户。
  不知道微信是因为什么原因,在这一块没有很强调用户摇一摇获得红包之后的分享行为,而且目前只是针对消费者一侧的优惠(也可能是我没有了解到),在用户的传播驱动力上弱于支付宝。
  我们在社交产品推广机制时,也应该考虑:是否都考虑了推广流程中的各个角色的利益,是否给双方足够的驱动力?是否可以激发出用户的自我创造力。在这个案例中,支付宝只是给了一个诱因,很多用户发挥了自己的创意(薅羊毛能力),无形中带来了更多的流量。
  #专栏作家#
  肥寒,微信公众号:chanpingdo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九年产品经理。做过数字阅读,电商,社区,目前致力于在线教育。
  本文由 @肥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网络
网站目录投稿: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