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血腥暴力的战役,苏德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肯定就是其中之一了。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损失了大约200多万人。这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因为他是一个转折点,德国失败以后就一蹶不振。那么当时实力如此强大的纳粹德国,为何经历了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后就一蹶不振了呢?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第41号战争密令,要求"一但天气和地形条件具备,德军指挥官和部队的优势必将再次赢得行动的主动权,迫使敌人就范。目标是,最终歼灭苏联红军残存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夺取它的最重要的战争经济资源"。 在制定具体执行方案之时,希特勒的参谋们建议再次向莫斯科发起突击,完成去年因冬天太冷,而无法完成的战前既定目标,但是这个方案被希特勒坚定的否决了。 希特勒认为负责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在经历苏联人在莫斯科的反攻之后已经伤筋动骨,且苏联在反攻之时出动的军团依旧在莫斯科一线严阵以待。 若德军再次攻打莫斯科,莫过于去啃一根苏联人准备的"铁骨头",从效率和产出比来说是极其不理智的。与此同时考虑到德军在经过1年的战斗后,国内囤积的石油、金属矿产已经陷入告急状态。 务实的角度出发,应该向石油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高加索北麓、高加索北麓以及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一线推进,找到德国可以把战争继续打下的补给。 当时高加索北麓以及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的土地是苏联在丢掉乌克兰之后,最重要的矿产区、粮食产区,因而假如希特勒能将其拿下,不但自己的补给问题迎刃而解,苏联将陷入"缺衣少粮"的绝境。 但遗憾的是苏联人看出了希特勒的想法,在通往上述地区的枢纽城市斯大林格勒集结重兵防御,试图以此为支点构建起保护高加索北麓地区的防护层。 历史的结果告诉我们,这一次战争苏联人胜利了,在整场战斗之中德国人先后集结1040000人进行疯狂的进攻,结果在付出841000人伤亡后大溃败,他们的元帅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在战争中被俘。 其领导的德军第6集团军残部数十万人全部投降,第6集团军是直接接受希特勒指挥,由各部队优秀士兵抽调构成,属于希特勒"御林军"的级别。 因而他们成编制的被俘,对于希特勒来说可谓晴天霹雳。招兵容易,但是培养一个精锐的老兵难啊!在之前的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战役之中,德国人已经相继付出了581900伤亡、390000伤亡。 搭配上这次斯大林格勒的841000伤亡,战争开打2年的时间里德国人损失了1812900人的战斗力,而根据相关资料的披露,整个二战中德军兵力最多时,也仅有780万人在作战。 20%的"战损率"好比一个拳头少了一个手指,表面上看依旧"有力",实则已经内软了。再而1942年的时间点太关键了,1941年末日本轰炸珍珠港,把美国拖入战争。 经过半年的工业机器全开,美国于1942年中期已经拥有干涉欧洲战场的能力,所以当德军受损,四处找补给之时,源源不断的美国货送到了苏联手中,此消彼长之下,德国又相对的弱了下去。 二战中,彪悍的德军,为何输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无力再战"。这个"无力再战"指的是苏德实力之差越来越大,至于为何会越来越大,一方面确实是德国伤亡重。 但更重要的是苏联在美国的加持下快速恢复,德军却始终在找补给的路上,且随着英美在西欧、北非联合反攻,德军捉襟见肘的兵力不得不双线作战,这样一来苏德战场的兵力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