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念梓 赵辰 王鹤淇 冉维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模式也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中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中西的文化交流也显著增多,然而在中国文化影响西方文化的同时,西方文化也浸润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传统文化元素却越来越少。各类历史景区内开始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商铺,商铺本身为了吸引顾客普遍选择欧式装修,而顾客消费也更倾向于西方店铺。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现代商铺西方元素过盛的表现,调查了各年龄段对待此种现象的态度,以及我们由此而产生的想法和建议。 一、现代商业店铺西方元素盛行的表现 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咖啡厅,蛋糕店,西式快餐店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群。即便是中餐馆,西方辉煌大气的装修相比较而言也更容易招揽顾客。 在年轻一代中,近些年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红经济"逐渐兴起。而借助这种模式火爆起来的,往往是一些咖啡店,蛋糕店。如下面的这家蛋糕店: 在经过大量的网络宣传后,短时间内,这家蛋糕店就在当地年轻人群中爆火。个人亲自考察后,发现这家店并不是很大,面积不超过20平米,也只有三两张餐桌。但一进店就给人一种精致的欧式庭院的感觉。整个店面的西方元素十分明显。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的小吃也很丰富,比如麻花。可是却很少见到现在有像这个蛋糕店这么知名的麻花店的存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甚至都不知道哪里有卖麻花的店铺。 再比如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咖啡厅。以大家普遍比较熟悉的星巴克咖啡为例,星巴克作为外国连锁咖啡店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消费并不低,一杯咖啡最低也要三十几元,然而每天顾客确是络绎不绝。相比较之下,中国传统的茶馆,却显得日渐没落。想想古代,茶肆很常见,而且极其大众化。而如今的茶馆只能吸引一些偏爱茶的老顾客。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比咖啡厅差了很多。 二、不同年龄阶段对待不同商业店面的喜好以及对待传统元素的态度 要想更好的分析现代商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就要学会把人群分类分析并进行有效特点鉴定,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的对商业店面的喜好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18~25岁的顾客 消费特征:年龄段的顾客群体可以被称之为"不成熟型的消费群体",因为18~22岁之间的顾客通常还没有经济独立,没有固定收入。22~25岁之间的顾客刚刚步入职场,收入不稳定或较低,这使她们的消费水平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年轻的心态、较高的欣赏水平,以及毫无家庭责任困扰的消费习惯,都会让这个年龄层的顾客成为最积极、最冲动的消费者。 对店面的喜好:这一年轻的消费群体,只要产品是她们看中的,几乎不需要费尽口舌,并且需要支付的钞票数量不多于当时她们钱包中的所有,她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购买。他们更倾向于光临一些具有鲜明特色并且符合当下流行时尚的小店,他们认为这是他们不落伍的表现。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由于这群年轻的人们骨子里并没有完全脱去少年时代的桀骜和叛逆,他们更多表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多于继承。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倾向去一些含有现代元素的店铺,吸收含有现代化先进思想的看法。反之,对传统文化重视度较低。 2.25~45岁的顾客 消费特征:我们可以将这个年龄段的顾客群体定义为为"热情型的消费群体",这个年龄段的顾客仍有追逐新鲜事物的热情,时时有消费冲动。但处于上班族或是工薪阶级的他们面对冲动会因收入的多少保留理性 对店面的喜好:相对于25岁以下的消费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面对消费冲动更加理智。他们常从多个方面理性的考量这个商品的实用性。所以他们常光顾对自我身心有作用的店面或是能够扩展交际圈对工作有利对场所。例如能缓解工作压力的健身房,电影院,亦或是能够进行工作洽谈的安静的咖啡馆等。他们的喜好往往带有目的性和工作性。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经过了一定社会历练后,他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从片面的追求现代文化渐渐转变成对客观的对待传统文化,提取对自身有利的因素吸收并利用到工作中,从而促进自我的提高和发展。 3.45以上岁的顾客 消费特征:因为非常牢固的经济基础加上悠闲的生活状态,45岁以上且能走进店里的顾客通常都是我们的"黄金型消费者"。但是他们也会有固执难以改变的特点,一方面,固有的消费观念在她们的头脑中很难改变,另一方面,一旦认定某个品牌或某种消费趋势,她们会很快成为忠实的消费者。 对店面的喜爱:这个年龄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光临实用性店铺,对生活有益并且性价比较高的。因他们都生活阅历很丰富,所以能很准的对产品的实用性做出判断。例如生活超市或者正在大促销的服装店。还有就是有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的珠宝店。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很容易固守己见,对传统文化怀有保守的态度,较少的收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三、針对此现象的想法及建议 现如今商业化发展迅速。西式风格的店铺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睐,不能简单的全部归结为现在社会批判的崇外的消费心理。现代商铺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没有错,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类产业在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时缺少改变,缺乏活力,由此带来的是竞争力不足。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有着它固有的积淀,但如果只靠着这份传承,固守不变,缺乏创新,就会像现在这样在市场竞争上失去优势。 所以,传统文化产业应该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做出改变。比如可以借助新兴通讯方式如微信,微博进行宣传,提升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热情。或者利用自身是传统产业的优势,宣扬忆古情怀。 四、结语 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类产业需要改变,需要革新。现代商业竞争中传统文化依然可以显示强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