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年底企业面临巨额工伤赔付怎么办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无法鉴别员工事故是否属于工伤,而这些特殊情况往往都是非常小的事情,法律无法给出明确规定,或者仅仅给出一个大概范围。
  还有一些新入职员工,社保还未买,遇到意外又该怎么处理?
  更甚者,当大事故发生时,企业面临巨额赔付该怎么办?
  要知道企业管理无小事,为了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合规,小编通过对法律条文以及具体案例的整理,详细解答工伤应该如何划定?希望对企业管理有帮助~
  认定注意3要件
  具体来看,工伤认定一般有3个要件,即满足"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伤"即可。
  举个小案例:
  周日上班意外遭遇车祸,算工伤
  2013年4月7日,徐娟骑着电动车去单位,在路上出了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由于刚上班不久,事发时她并未和单位签订合同,单位也没有为她购买相应保险,徐娟只能自掏腰包支付医疗费。
  康复后,徐娟认为自己在上班路上遭遇车祸,公司应按工伤给予补偿,并承担相应费用。
  但公司却认为,当天是周日,徐娟不能算工伤。随后,徐娟提起劳动仲裁,人社部门认可了工伤认定。
  对此,单位起诉到法院,希望能够撤销这份认定。
  溧水法院审理查明,当天虽然是周日,但是由于当年清明节调休,4月7日应该正常上班。
  另外,徐娟遭遇车祸的时间恰好是上班时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是她上班必经之路。
  最终法院认定,人社局工伤认定合理。公司应该承担徐娟治疗期间的医药费、伙食补助等费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4年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如果员工在上下班途中买菜、接送孩子的路上遇到交通事故,同样也可被认定为工伤。
  社保空白期发生意外,怎么办?
  新入职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有时会遇到一段"社保空白期",即社会保险还缴纳,或者还没来得及生效。
  在这个时间段,如果员工发生工伤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未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企业负全责
  2006年1月下旬,小许(本市户籍)通过应聘进入本市一家机械公司从事炊事员工作。
  公司未与小许签订劳动合同,而每月仅支付其工资1200元。
  2006年5月底,小许在下班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当即陷入昏迷状态,经医院多方抢救后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
  2006年9月经劳动行政部门认定,小许所受到的伤害属于工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工致残一级。
  由于公司未为小许缴纳社会保险费,故不能享受本市有关的工伤保险待遇。
  因此,小许的家属要求公司支付一级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等费用。
  企业没有同意,小许家人经与企业多次交涉未果,于是,只能代表小许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一级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等费用。
  劳动仲裁委员会经过审查后予以受理。
  通过本案可见,劳动者在"社保空白期"发生工伤事故,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待遇。
  道理还是如前文所讲的,只要符合上述"三工"要素的伤害事故,无论致使伤害的主要责任在哪一方,都属于工伤范畴,
  只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除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天津塘沽爆炸案类似事件,员工遭受巨大损失,企业将面临巨大赔付压力。
  鉴于此,小编建议企业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社保空白期"的工伤事故:
  商业保险过渡策略。
  企业可为新入职的员工购买商业保险来填补"社保空白期"。
  届时,新入职的员工若发生了工伤事故,企业就可以通过商业保险为员工提供保障,同时降低自身的经济损失。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选择商业保险的时候应当注意:
  一方面,应选择最佳的雇主责任险,因为雇主责任险的保障是被保险人(用人单位)因其雇员遭受意外事故或患职业性疾病,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后能够获得的补偿;
  例如雇主权益险,覆盖工伤、意外、意外医疗等事故,在后期服务上提供上门收单、在线理赔、预审核等服务。
  另外一方面,应选择当月生效的投保模式,如果购买次月生效的商业保险则无法实现投保的初衷,一旦员工当月发生意外事故,仍然需要用人单位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填补"社保空白期",是否需要购买商业保险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综合分析以后确定。
  小编认为,对于那些工伤发生率较高的行业,或者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采用商业保险过渡的策略还是很有必要的。
  安全教育与培训。
  新员工上岗工作之前,无论员工是否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企业都应当给予一定时间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这在一些危险性较高的行业,比如化工、工程类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中,有些企业从来都不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与培训,有些企业误认为安全教育与培训就是为员工"读读管理制度"。
  实践证明,安全教育与培训虽不能完全杜绝工伤事故的发生,却有利于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安全操作习惯。
  人性化的管理。
  员工发生意外事故时,企业应当尽量给予人性化的关怀,积极地帮助员工进行善后处理。
  一方面,因为按照法律规定需要用人单位承担的责任,或迟或早都是由用人单位来承担。
  如果用人单位因逃避应承担的责任而发生争议或者对簿公堂,反而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发生意外事故员工的处理态度不仅会影响当事员工,还会影响到其他在职员工。
  若在用人单位内部形成"兔死狐悲"的气氛,势必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网站目录投稿: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