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宁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围绕"一产二产三产相互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的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着力创建生态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体系,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现状及表现形式 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泰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呈现出长足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观光农业基地2万余亩、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点100余个、民宿300余家、农家餐馆150余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每年突破100万人次,占全县游客总量的30%以上,泰宁被授予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梅口乡成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探索实施了"三种模式": (一)乡村旅游模式。顺应全域化旅游发展新趋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选择自然环境美、基础条件好、区位优势大的5个村,聘请专业团队科学规划,通过3年多的精心建设,初步培育形成了渔悦水际、耕读李家、水趣崇际、花样音山、鹭嬉南会"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的亮点典型。一是定位特色化。按照"一村一品"凸显特色,实现错位互补发展。比如:崇际村,发挥上清溪上游水环境优势,做足"水趣"文章,修建鹅卵石护岸、景观蓄水坝、亲水平台、沙雕和"鱼跃龙门"等石雕小品,着力建设泰宁的"白水洋";音山村,围绕花样音山定位,种植向日葵、油菜花、荷花等百亩连片生态农业观光园,路边播散花籽,完善观赏栈道、景观公园、农家门楼等配套设施,营造四季花海的优美环境。二是风格本土化。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尽量保留乡村原生态和古建筑,体现浓烈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风民俗、浓厚的乡民感性。比如:耕读李家,对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环境进行原生态保护;对大源古村落和"尚书故里"放坑村坚持修旧如旧;对江家坊古村落实行原样保护,拟引进有实力的客商进行整体开发。三是功能配套化。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和业态开发。比如:渔悦水际,组建了渔业、家庭旅馆、游船"三大协会",开发推出钓鱼、赏鱼、美味鱼加工销售、有机鱼宴、水上木屋、水上高尔夫等业态;耕读李家,建设禅修中心、闽台美丽乡村文化交流中心、创客坊、李家菜地、猪栏餐厅民宿等项目,配套实施7公里长的环形自行车道,道路两旁花化彩化,让游客置身于丹霞田园山乡的自然美景中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二)特色农庄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3个特色农庄。一是茶香金湖。依托和利用金湖湖畔的状元茗茶、境元茶庄、晟境茶园等茶叶基地,进一步增强休闲观光功能,实施茶园生态化改造,补植点缀樱花、桃花等观赏树种,建设景观步道、观景平台和休憩亭,迁建移入清代古建筑,建设茶文化主题民宿、茶叶品鉴厅和展示厅、茶叶制作观光等项目,增强茶文化元素,初步打造形成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景、茶艺、茶食、茶宿"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特色茶庄。二是金湖牧歌。也是我县"春风工程"村财增收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的项目,由"6个省选派村+1个项目村音山村"捆绑运作,一期已建设完成15亩的集现代农业种植、科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智能温控大棚,每年可为7个村增加村财收入各5万元以上;二期将规划建设生态餐厅、3D汽车影院停车场、牡丹园等项目,着力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综合体。三是瑶坪提子园。按照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农业要求,采用钢架大棚、营养滴灌、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开发形成以美国红提为主,日本葡萄、台湾油桃、樱桃、杨梅、桑椹等为辅的名优特水果采摘基地110余亩,并配套修建餐饮、休闲、垂钓小木屋等设施,努力打造集园艺观光、果蔬采摘、餐饮住宿和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生态农庄。此外,正在抓紧建设上清溪崖壁铁皮石斛观光园、梅口玫瑰谷等一批特色农庄。 (三)农业节会模式。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比如:大金湖"渔人节",打响金湖湾度假村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水际村省级水乡渔村等品牌,利用大金湖丰富的渔业资源,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大围网捕鱼、零距离戏鱼、多花样煮鱼、无限量吃鱼,深度感受泰宁"渔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2017年"中国静心・泰宁"垂钓大赛,吸引全国400多名垂钓高手参赛,泰宁大金湖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泰宁"淘气节",依托一乡一品"豆香上青"项目建设形成的大豆种植、游浆豆腐加工展示、豆腐特色菜等一系列豆腐文化,发挥上青乡崇际村的水环境优势,在炎炎夏日推出"撒野趣味跑、五彩水球大战、千人豆腐宴、经典淘气游"四大主题活动,每年吸引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既能在这里沁凉消暑、肆意放松,又能深度品味独特的上青豆腐文化。新桥乡"大源傩"民俗文化节,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村、革命老区村岭下村的厚重历史和民俗特色,通过傩舞表演、传统祭祀、踩街祈福、游览古村落、农业采摘、稻田抓鱼、品尝地方特色小吃和稻田鱼宴等精彩节目,向游客展现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大田乡农民趣味运动会,设置有"农技比武""抢收粮食""水到渠成""小鸭快跑"等多个极具本土特色的比赛项目,不仅增添了"趣"味,更展现了"农"味,让游客耳目一新。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都属于民间民营投入经营为主,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经济效益还比较低。 (二)特色不明显。我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我县没有在这些大自然和先人的杰作上打特色招牌、做特色文章,主要局限在"山""水"上做文章,产品相对单一、项目雷同、品位不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不足,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回头率。在经营模式上,品牌意识淡薄,经营内容单一,仅限于传统的农家乐模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合理规划,科学打造。做好科学调研,重点对有发展乡村旅游条件或潜力的村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分期分批,科学打造。做好合理规划,主动到乡村旅游发展先进的地区交流学习,促进我县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突出特色,努力开发。根据乡村地域特色,把民俗文化、农事体验活动及其它娱乐项目挖掘开发出来,改变单一局面,充分融合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元素,树立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三)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充分整合资源,利用政策性投入资金打造样板,将有关职能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用于乡村旅游点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客商投资开发。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同时严格监督检查,加大对全县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确保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洁净、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